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节选自《百合花》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来,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结合文段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短促:
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磕磕绊绊:
2.文中写道:“我无意中碰到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这里提到这“两个干硬的馒头”,作用是什么?
3.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的一言一行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执着坚定,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为什么要给“被子”加上“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这一定语?
2024-07-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祝福

鲁迅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埃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埃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地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

……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地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开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乙】

苦恼(节选)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约纳和他的瘦马已经停在那个地方没动很久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可是现在傍晚的暗影已经笼罩全城。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车夫!

约纳打了个哆嗦,透过沾满雪花的睫毛望去,他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

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

你往哪儿撞啊,死鬼!约纳立刻在那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听到了一声叫哦。

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四轮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抖落袖子上的雪花,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约纳坐在驾驶座上,如坐针毡。他的两个胳膊左右摇动着缰绳,用眼睛看着前面的路,就像一个失了理智的人,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或者是故意要往你马蹄子下面砧,好像串通好了似的!

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看来他有话要说,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咽了咽喉咙,哑着嗓子说:

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

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是死于热病……在医院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天意。

快拐弯,鬼东西!黑暗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吗,老东西?看着路!

赶车吧,赶车吧……”乘客说,照你这样走,我们明天都到不了。走快点!

车夫又伸长了脖子,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看样子对他的话不感兴趣。到维堡区后他让乘客下了车,把车停在一个小酒店旁,他还是一动不动地蜷缩着身子坐在驾驶座上……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祝福》选自《彷徨》,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和对当时革命运动的反思和审视;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他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常表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
B.【甲】【乙】两文都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于细节中表现出人物的厚度和深度,十分传神。
C.两篇文章的语言平实质朴,却又感人至深。祥林嫂的“喋喋不休”和约纳的欲言又止中蕴含了作者对旧时代底层百姓深刻的悲悯之情,读来震撼人心。
D.鲁镇的人最后打断了祥林嫂的话,军人则闭眼不理会约纳,这说明孤独和痛苦是不可分享的,更不可能被理解。
E.两篇文章中都出现了雪,但二者寓意不同。《祝福》中,每一次雪落都加深了祥林嫂的不幸;而【乙】文中的雪景首尾呼应,象征了约纳贫穷却高洁的人格。
2.有同学认为祥林嫂讲述孩子被狼叼走的过程说了两遍,重复累赘,应删去或略写其中一处,你同意吗?为什么?(至少给出两条理由)
3.两篇选文的最后,主人公都陷入了沉默。请选择其中一篇,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写一段8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描写。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中职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停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得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是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进城去,趁早放宽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选自鲁迅《祝福》)

1.简要分析选文中短工的形象特点。
2.结合选文理解最后一段加点词语“俨然”的妙处。
3.根据选文,简要分析祥林嫂死亡的原因。
4.结合全文,说说小说起名为“祝福”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024-07-2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升学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蹬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十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哎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

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牺牲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找到就好了!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他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座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到了多种声音,“河滩里的风声”“流水声”“机枪声”暗示了两军力量的悬殊和此次战斗的惨烈,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
B.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隐含了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C.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一实一虚,凸显了八路军战士不惧艰苦、不畏牺牲的精神,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D.小说的语言运用独具匠心,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方言词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E.小说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运用比喻手法,使滹沱河这个物象意蕴丰富,表达了军民击退敌人的决心。
2.请赏析小说画线的句子。
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3.小说以“碑”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同为孙犁的小说,《碑》和《荷花淀》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异。请你从语言特点、画面描写、人物塑造中任选两个作简要分析。
5.根据小说内容,用一句古诗来体现李连长等革命英雄的精神,并说明理由。
古诗词:______
理由:______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中职学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③“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诈厌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节选自鲁迅《祝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坦然:________
②不但眼睛窈陷下去                            窈陷:________
2.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含义。
3.简要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4.祥林嫂的精神最终是被什么打垮的?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台

曾明伟

在公交站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我的注意。

你们也去西山?

不,大爷转过头,看了我一眼说,我们就看一个人,一个人。

终于,8路公交进站了。我跳上车。大爷太婆站起身,盯着车窗满脸喜悦。

太婆含笑点头:我们的儿子,他是驾驶员。

公交缓缓驶出站台,玻璃窗外,那两位老人随车窗移动。太婆一脸惊喜,眼中噙满泪水。但驾驶员并没有看他们。

我很奇怪。老人家老了,你再忙,也该和他们招招手啊。

那小伙看我一眼,笑了笑说:你搞错了,他们不是我爹娘,我爹娘在乡下。这些日子我也不清楚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老来看我。我略感诧异。

第二天,当我再次来到站台,又见到了那两位老人。只是秋叶落地,老人愈发显得苍老了,太婆的眼神显得有些呆滞。

你能帮我们一个忙吗?大爷尽管声音很小,我也听得清清楚楚。

我还没有来得及问帮什么忙。大爷叹息了一声说:实在没有办法。自从我们儿子勇勇一年前出车祸去世后,有一次看见8路车驾驶员长得像我们儿子,老婆子就认为他没死,成天闹着要来看他,所以我每天陪她到这里。

我内心像被什么锥了一下,感受到一阵莫名的惶恐和难受。良久,心底涌动起一种伤感和内疚,我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太婆嘟哝一句:真想听到勇勇叫我一声妈,很久没听到他叫我一声妈了。老头子,有很久了吧⋯⋯有一年了吧!

大爷说:是啊,一年了!孩子工作忙,你要谅解他。

大爷干咳两声,我分明看见两粒浑浊的泪珠从他爬满皱纹的脸上滚落。

我安慰他们说: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大爷扶着太婆的身子,对我说:这一年多来,老婆子想儿子,有些神志不清,不要见怪啊。我摇摇头,眼中不知什么时候含满泪水。

落叶在秋风中肆意狂舞,清晨温暖的阳光普照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斑驳的棉衣8路车在我的翘盼中终于来了,大爷和太婆的眼中有了耀眼的光亮。我擦掉泪水挤上车。车辆渐行渐远,我望着站台孤独的老人,眼中再次蒙上泪水。我对开8路车的年轻小伙说:你去看看他们吧。那对老人,他们失去了儿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一座城市,这样的老人应该很多啊。

可是,他们觉得你长得和他们儿子很像,他们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年轻小伙不再吭声,专心开着车。我知道说服不了年轻小伙,带着些许遗憾下了车。

第三天,我依旧来到站台,却不见那对老人的身影,只有无尽的落叶铺满大地,落寞和惆怅缠绕我全身。

当我快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这个站台,想看一眼街边的金黄落叶,找一些对这个城市的最后记忆。

小伙子,你终于来了!我们找你几天,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是那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特地打扮了一番,他们满脸的笑意让我这个外乡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太婆拉住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是你让我找到了儿子,终于有人叫我一声妈了!

原来,8路车的年轻小伙下班后,提上礼品到两位老人家中认了爹娘。

我心中流过阵阵暖流,抱着两位老人快乐地哭了。

滴,滴!”8路车再次出现,年轻小伙探出头来,与我相视一笑。他对两位老人说:爹妈我出车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哈!

你也要注意安全,爹妈盼着你平安回家!

太婆挥舞着手,眼中再次流下热泪。望着远去的8路车,她哭了很久。

过了很多年,这样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浮现,就像人生的一个个站台,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

(选文有删改)

1.本文围绕“站台”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请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中8路车驾驶员的人物形象。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这句话的理解。
5.有人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8路车驾驶员”,有人认为是“两位老人”,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骥才

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

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是靠他娘缝穷拉扯大的。打他能走的时候,他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他娘死在了路上。他孤单一人,只能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这天下晌,他来到一个村子,想进村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他赶紧奔过去,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火上烧烧就有了。”

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过去抓起泥来捏。可是他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木案上,给他盛粥。当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

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棒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似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他像是在自言自语。罐儿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罐儿很快烧成,老汉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他把热粥喝下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时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他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

多少年后,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都知道了。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村里一人,手艺极佳,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盏陶罐。他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年年都有,逃难的人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又过了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家家门口都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从此,这小村就有了大名。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文章以“罐儿”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结合上下文分析“他”明白了什么。
4.最后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结合罐儿的成长经历。谈谈个人应如何“修行”。
2024-07-2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礼物

赵凝

那一年我家来了一个帮做家务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纪虽轻,人却有些木讷。她的刘海儿一直盖到眉毛底下。她总是躲在厚厚的头发后面用不安的眼神四处张望,干活儿的时候手冻得红红的。

母亲说雨花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楼买菜动作慢得很,每天9点多钟就去了,要到快11点了才回来,烧中饭常常都来不及。我跟我妈说从前那个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楼买菜要不了一刻钟就回来了。

快过年了,我妈想放雨花的假让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说回去也没什么意思。我们都明白她大概是想多挣那一个月的工资。家里人都说雨花表面看上去木讷,其实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来什么,只是看她平时抹东西的时候爱在琴凳上坐坐,有时也伸出红萝卜一样的手指在钢琴上杵两下,看见有人来了就羞涩地把手指缩回到棉袄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攥着的抹布在琴盖上掸巴掸巴地擦着,装着在搞卫生,偶尔弄响了琴键的样子。她还喜欢在书柜这儿摸摸那儿弄弄的。因我父亲的书标有概不外借的字样,她像个被拒之门外的孩子那样站在书柜前,人也显得矮了一截。

我妈是很舍得送衣服给小阿姨的,却最看不得她浪费时间:中午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她可倒好,一下楼买菜影子都不见了。

有一天上午9点多,雨花提着篮子又要下楼去买菜了,母亲冲我吸呶嘴示意我跟上她去菜市场,看她到底每天拐到哪儿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脚出了门。

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砖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砖地上玩跳房子。雨花从孩子身边绕过去的时候,照着一个梳了翘翘辫的女孩头上轻拍了一下。那女孩看她一眼,说了句讨厌,雨花就独自一人边走边嘿嘿笑出声来。她今天看上去心情很好。从我家到菜市场的路上有一排铁栅栏,她走到那儿的时候就把一只手平伸开来,用手指尖咯啷咯啷地从那排栅栏上划过去,好像在钢琴上弹奏一个流畅的音阶。

菜市场是挤在一条狭窄的马路里的,离老远就听得见各种吆喝声,提着篮子的雨花一会儿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一会儿又从另一处人堆里冒了出来,她买完菜往回走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她的秘密——她拐进了我家楼下的一家小书店,小书店的门是全玻璃的,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雨花先是把那一篮子菜在门边的空地上放下,然后她在书架上随手抽出一两本来翻翻,很快又放回了。她的举动似乎是要让人相信,她在挑书,她最终肯定会买下一本书走的。

她到她去熟了的地方站住,然后看也不看地从头顶第三格抽下一本书来,稔熟地翻到其中的一个页码,聚精会神地读起来。那是一本很厚的书,我看不清书名,但我可以断定,那是一本小说。雨花走了以后,我从书架上把她看的书抽下来看,那是一本新版的《飘》。回到家我妈把我拉到一边问这问那,我只敷衍了几句。

过新年母亲让我们一人送一件小礼物给雨花。我妹送给雨花一只漂亮的发卡,我的礼物是包在红纸里的,迟迟不肯拿出来给大家看。大年三十晚上我把我的礼物送给雨花——是那本《飘》。我期待着她感激而又快乐的表情,可是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表情:雨花咧了咧嘴,显得很不自然。

我想你喜欢这本书,所以我就——

雨花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好像无地自容的样子。我从来不知道一份礼物竟会如此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了。雨花再也不到楼下拐角处的小书店里:看书了,我送她那本书也从未见她拿出来看过。

1.在家中、路上、书店三种环境下,雨花呈现了不同的状态,请简述。
2.文章大量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试举两例进行赏析。
3.文章巧妙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4.文章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紫砂壶

①古朴的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链子。

②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你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躺在竹椅上,眼睛微闭,手里拿着一只小半导体收音机,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③他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的。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非常满足。

④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__________间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小心翼翼地端起那把壶。

⑤壶嘴处有一记印章,__________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时便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省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一位华侨手里。

⑥商人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那把壶。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随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⑦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将近60年,而且一直以为那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一时转不过弯来。

⑧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却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特别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来,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⑨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邻居,当众把那把壶砸了个粉碎。

⑩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铁链子,今年他已经102岁了。

1.依次填入文中第④⑤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偶然   竟然B.偶尔   竟然C.偶然   果然D.偶尔   果然
2.请根据文意说明商人用重金购买老铁匠的那把紫砂壶的原因。
3.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第⑥段老铁匠“一惊”和“拒绝”的原因。
4.文章首尾重复出现老铁匠“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用的铁链子”这样的文字,请说明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5.下列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老铁匠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他陷入痛苦之中,最终砸碎了紫砂壶。
B.传统的手工店铺纷纷倒闭,没人再需要铁匠铺打制的铁器,老铁匠无法改变所处的艰难处境。
C.老铁匠为了告诉所有的人,也为了维护自尊,才“当众”砸碎了那把紫砂壶。
D.文章结尾写到“今年他已经102岁了”,一方面是为了暗示他习惯了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非常满足”;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态度。
E.老铁匠是一位注重内心宁静的老人,也是一位不带一点宽容,恪守行规,不愿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老人。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中职2022年上学期期中大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号风球下

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

天色很暗,这一带木屋区在暴风狂雨之下,飘摇欲坠。这一天不用上课,朱明生老师的小房亮起了灯。

他正在全神贯注地伏案批改作业。可是风声、雨声、锌片屋顶的稀里哗啦声,声声入耳;孩子的吵闹声、电视广播声、音乐声,也声声烦人。设在阁楼的这小书房,小得只能放一张写字台,坐一个人。他隐隐约约觉得屋子在摇,他分明看到屋顶震摇得快被掀开了。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从山上向下流,那土坡正在蠕移,快要崩塌了……他轻轻叹一口气:不会那么坏吧,不要担心。他这样安慰自己,继续批改学生的作文。

刚改了一本,他又胡思乱想:这住处迟早得搬……朱老师入校任教不久,家里大小口有许多张,太太身体不好……教师应有的那些好待遇,他还没享受到。此刻,他又强打精神,打开另一本作文簿。作文题目是规定的八号风球下。就在一星期前,八号风球袭港。他给同学们出了有关八号风球的作文题,要他们谈些看法和感受。那么巧,今日又是八号风球。

有好几位同学都写得不错,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宽阔,朱老师读了深受感染,给他们打上不低的分数。……这时,改到新的一本,它的头一句就这么写着:八号风球真好,又不用上课了。他正欲读下去,忽听得玻璃窗噼里啪啦一阵响。抬头一看,玻璃窗已被震裂,碎片纷纷散落。朱老师慌得抓住一片方板,挡住那窗口玻璃破碎处。他继续读那篇作文:每当八号风球来到,我喜欢睡懒觉。要不然呢,就听听音乐……读到这儿,朱老师又被一阵巨响所打扰。屋外的狂风这时大施淫威,猛然一刮,将一片锌片刮到阴沉的天空去了。雨,从那露天的一角扑进来。屋破成这样了,毫无办法可想。朱老师想,继续看那篇作文:要不然呢,我喜欢看看窗外的风景。八号风球下的海真有气势,真美啊!

看到此,朱老师不能不翻看写这篇作文的学生的姓名了。一看,是洪成平的。他记起了,他的家坐落在浅水湾畔那一列三四层高的别墅群之中。我该给他打几分呢?朱老师知道洪成平的父亲并不好惹,常为儿子学业的恶劣而怪罪老师。他继续读下去:八号风球下的窗外风景,雄壮美好!刚读完这一段,朱老师抓笔的手停在半空,就听到楼下妻儿凄厉的尖叫,他看到窗外泥坡向下滑去,一股很大的泥流迅速地朝自家滚涌而来……

(有改动)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朱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八号风球猛烈地袭击着香港这个小岛”其实是多余的,因为下文都有交代。
B.朱老师分几次读洪成平的作文,这是因为洪成平的文章写得很不通顺。
C.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全文属于顺叙,而朱老师分几次读洪成平的作文并不属于插叙。
D.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洪成平的父亲,朱老师只是起线索作用的人物。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理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