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孟夏的故乡之行,是我整个人生旅途上的高潮,好奇与激动的程度不亚于太空人登月球。矛盾、犹豫,策划了好久,才下定决心跑这一趟。

我把在记忆中早已模糊的故乡分成两处,一处是松花江东岸的祖父家,另一处是呼兰河畔的外祖家。每处一天,匆匆而去,匆匆而归。所谓的祖父家与外祖家,早已人去屋损,带回的是一腔惆怅和两包故园的泥土。

按文人笔下所形容,故乡的泥土应是香的。我缩缩鼻子,偏是嗅不到期待中的芬芳。失落中拾回的两故园的泥土,一包来自祖父家,另一包来自外祖家。外祖父手植的野樱桃居然还枝叶繁茂,随行的人为我挖了一株连根带土的。

我携着装了故园泥土和野樱桃幼苗的旅行袋回到瑞士,在长得吓人的沭浪日子中,那是我仅能掌握的,证明我曾有过故乡的一点真实,我以虔敬的心情珍惜着。

野樱桃种在后院,怕小狗踩毁!罩了个铁丝网,我每隔两天浇次水,小心得若看护不足月诞生的婴儿。无奈它仍是越长越柔弱,越萎靡。叶子一片片地脱落,剩下光秃秃的枝,眼看着走向死,却无力挽回它的生命。

野樱桃的凋零令我有扑了一场空的颓丧,也促使我对故乡的泥土更珍视。

我把泥土各分了一包,祖父家的给父亲,外祖父家的给母亲。父母亲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我幻想着他们接过了泥土的小胶袋,也同时接过一大串属于过他们的美好年月。我私心中挺得意地想:妈妈、爸爸,这是女儿所能给你们的最好的礼物了。

着人带走那两包泥土,再把余下的掺混在一个花盆里。月前朋友送来一盆兰花,正好移栽在里面,放置在楼下的花窗上。

叫不出那株兰花的真正名字,能确定的是它来自中国。朋友、我、家人,都叫它中国兰,中国兰在远离中国的欧洲,回到中国的泥土,能说不是最和谐的结合?

中国兰的叶子又长又细,参差有致,阿尔卑斯山区冬天的阳光隔着玻璃柔和地照进来与兰花叶相辉映风韵之美足以入画。

长着长着,绿油油的叶子上出现了黄色斑痕,接着整个叶身泛黄,最后,终于和野樱桃一样,垂下了头,枯萎、死去,剪去干枯的叶,剩下一盆焦黑的土。

这期间,母亲病故了。我不知道她接过那包故乡的泥土时,是否也接过了我幻想中的喜悦和年轻。只知道家人把泥土放进了棺木,踩在她的脚下。

故乡的泥土是死土,黑褐色里埋藏着孤绝和死的阴霾,噢不到一丁点儿生的气息:也许奔波万里,去到故乡掘回那一小包泥土,只是桩多余而幼稚的举动。几次想把盛着土、土里埋着干枯的兰花根的小花盆,丢在垃圾桶里,竟又几次缩回了手。来自故乡故园的到底不同于市场上买的,你对它自然怀着一份情,一份偏爱与不忍。

如何处置那点不忍丢弃也不愿保有的故乡土?这对我真是一件难于取决的大事。

照例是个黯淡的黄昏,照例地拿着铜质小水壶,给花窗上的几盆花草做三天一次的浇水,不经意的转眸间,发现小花盆里的黑土有些异样。拿起仔细瞧瞧,原来中国兰枯死的根茎处,冒出两枝小小的新芽,尖尖的叶梢,挺挺的叶身,流泻进来的漫漫幽暗,一点也掩不住它鲜活、祥和的生气。

世界像被仙女用魔杖点了一下了瞬息间神奇地亮丽起来。重浊的空气里有生命的韵律在跳动,盆里的两株小兰芽,泛着比星星还耀眼的光芒;我凝固着的心田正在一道暖暖的水流经过中复苏,这一切,太可爱、太奇妙了。

我小心地培育着故乡泥土里生出的中国兰,每天探视它成长的进度,那新芽蹿得也真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冒得两寸来高,几片叶子立得笔直,如同最绿的翡翠。即使在这早春三月的放苞期,在一堆粉红淡紫的花朵间,也是最抢眼的。

我已不想把故乡的泥土丢弃或送人了。只想着怎样维护它、灌溉它,让那株重生的中国兰发得更好,长得更壮,开出秀美的花朵来。

说也奇怪,拿起那个盛着故乡泥土的小花盆闻闻,竟涌来一股浓郁扑鼻的芳香。

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惆(chàng)B.敬(qián)C.沮(sāng)D.阴(mái)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枝叶繁茂:枝和叶长得很密很盛。B.萎靡:形容意志消沉的样子。
C.参差有致:高低不一,错落有致。D.亮丽:形容色彩明亮的样子。
3.对文中野樱桃移植和养护场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含了对外祖父的怀念。B.表现了对故乡植物的珍视。
C.表现了难离故土的情感。D.为下文妈妈的去世做了铺垫。
4.对文中“妈妈、爸爸,这是女儿所能给你们的最好的礼物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妈妈和爸爸多年来对故乡十分牵挂。B.表明女儿对妈妈、爸爸的心意非常了解。
C.表明女儿的故乡之行其实是代父母去的。D.表明子女对父母精神生活的关注很重要。
5.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好奇与激动的程度不亚于太空人登月球。
B.我幻想着他们接过了泥土的小胶袋,也同时接过一大串属于他们的美好年月。
C.盆里的两株小兰芽,泛着比星星还耀眼的光芒。
D.几片叶子立得笔直,如同最绿的翡翠。
6.“照例是个黯淡的黄昏,照例地拿着铜质小水壶,给花窗上的几盆花草做三天一次的浇水。”对句中两处“照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词语的意义不经意间演绎了时间的流淌。
B.表明作者的生活很刻板,没有什么开心的事。
C.说明作者这样的生活节奏已持续了一段时间。
D.与下文发现新芽的惊喜形成反差的艺术效果。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称故乡之行为“人生旅途上的高潮”,饱含着作者对故乡的情感。
B.文中“我”和家人都叫不知名的兰花为“中国兰”,寄托了海外游子的情思。
C.作者一度认为“故乡的泥土是死土”,表明作者的情绪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
D.重生的中国兰带有一股浓郁扑鼻的芳香,由此转变了作者对故乡泥土的看法。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兰B.故乡的泥土C.故乡行D.故乡的礼物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我的空中楼阁》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     )建筑的线条,(     )活泼翘起的屋檐,(     )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1.填入文中括号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一片       一座       一行
B.一些       一角       一排
C.一些       一座       一行
D.一排       一角       一片
2.对文中画线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夸张B.反复C.比喻D.拟人
3.选段作者立足_________,采用_________(视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重庆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窗前那片绿色

①我常喜欢站在窗前向外眺望,远山、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我家的窗口很大,但我总觉得这窗口还缺少点什么。

②缺少点什么?缺少一抹淡淡的绿色,在窗前。也许,这是我对生活产生的不应有的奢望。

③我的这点心绪,有一天让细心的妻子发现了,已经记不清是哪个双休日的早晨,妻子早锻炼爬惠山回来,捎带了一束绚丽的鲜花,她无声地把这束鲜花插进了那只久搁的玻璃花瓶里,然后轻轻地放在窗前我那张旧书桌上。

④淡淡的绿,淡淡的香,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昔日缺点什么的窗口,在这个清晨变得如此让人赏心悦目。我心里有一种难以诉说的喜悦。

⑤淡淡的绿,淡淡的香,我惆怅,心底又飘出几许淡淡的哀愁。绿色,难道不能永恒吗?看来,我渴望的窗前那一株绿色,(A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梦罢了

⑥想不到梦有时真能成真!

⑦一天清晨,我走近窗口时意外地发现,窗对面竟有一片淡淡的绿色?我好兴奋,虽说这绿色在我窗口对面,并不属于我。可以想象,对面窗口的主人是一个种花的好手,他在窗台下搭了一个很大的花架,花架上摆放的盆景千姿百态,有铁树,有茶花,有五针松,还有许多我都叫不上名称的花。那浓浓的绿,绿了窗口,也绿了空气。谁只要看上一眼,便难以忘怀。

⑧这个窗口的主人是谁?我好几次有意伫立在窗口,想认识一下花的主人,但每次都失望,在我心中,对面的窗口似乎有一种神秘的诱惑。

这是新搬来的。你不是想在窗前有点绿色吗?妻子说。

⑩尽管无缘相识,但在我想象中,要搞成这样一个气派的花坛,没有一点高超的手艺,岂能行?这个新来的主人,一定是位喜欢美化生活的人。因为要摆弄这些花草,每天非得花去不少时间。想得越多,那窗口的绿色就越有魅力。我忍不住想冒昧地去敲开这家主人的门,可我没去。为何非要见识这位主人呢?

⑪留一点想象在心间,(B不是生活给予的一个温馨的梦吗?一个春日,街道搞居民花展,我家虽拿不出一盆花去参展,但我也凑个热闹,去欣赏了一番。在众多的错落有致摆放的盆景中,我突然在一盆造型别致、颇具神韵的五针松前落了脚,好熟悉的绿,好熟悉的虬枝,这一定是我那对面窗口的主人的杰作。当组委会宣布五针松获一等奖时,我随即用目光死死盯住了人群,他一定是我神交已久的芳邻!

⑫他来了。他挤出了人群,戴一副墨镜,不高的个儿,在一位少妇的搀扶下,走向领奖台。

居民同志们,这是一位盲人的杰作!组委会主任显得异常激动。

⑭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

我惊呆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

C)这就是我孕育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梦!他就是构成神秘、构成诱惑、驱使我想要去采访的那个窗口的主人。

⑰他,怎么会是那个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盲人!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他为什么如此苦苦地迷恋窗前的那一片绿色?

⑱何为绿色?面对着他,我猛然有悟。

⑲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精神的青藤不死,即使在失落光明和希望的地方,往往也能长出新的绿芽!

我从窗前读懂了一首诗,一首绿的诗,一首关于生命的诗。

1.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因绝妙地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而令人称道。第⑦段中“那浓浓的绿,绿了窗口,也绿了空气”,三个“绿”字各有不同的意思,你怎样理解这三个“绿”字?你认为这三个字中,用得最妙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2.听到组委会主任激动地宣布“居民同志们,这是一位盲人的杰作!”时,“我惊呆了,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为什么?
3.说说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中的“梦”的含义。
(A)
(B)
(C)
4.文章结尾,作者说他读懂了“一首诗,一首绿的诗,一首关于生命的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结合文章,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1.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2.(1)“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2)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3.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三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枣

梁衡

沙枣是农田与沙漠交错地带特有的树种,研究黄河沙地和周边的生态不能不研究沙枣。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它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我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欣喜: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固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它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不是人像沙枣,是沙枣像人。

第二年的端午节,我到离沙地稍远一点的一个村子里采访。这个地方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是沙枣,就像成都平原上一丛竹林一户人家。过去我以为沙枣总是临沙傍碱而居,其叶总是小而灰,色调总是暗而旧。但在这里,沙枣依水而长,一片葱绿,最大的一片叶子居然有一指之长,是我过去看到的三倍之大。清风摇曳,碧光闪烁,居然也不亚于婀娜的杨柳,加上它特有的香味,使人心旷神怡。沙枣,原来也是很秀气的。它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上能下,能文能武,能防沙,能抗暴,也能依水梳妆,绕檐护荫,接天蔽日,迎风送香。多美的沙枣!

那年冬季,我移居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本文有删改)

1.作者对待沙枣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结合文章简要概况沙枣的功能和特点。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作者最后说“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谈谈你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段考二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许多俄国字本身就现出诗意,犹如宝石放射出神秘的闪光。

当然,我明白宝石的光泽,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能很容易地用光学法则来解释这种现象。

但是宝石的光彩仍旧引起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发出光彩的宝石里面,自身并没有光源——要摆脱这样的想法是有困难的。

许多宝石都是这样,甚至像海蓝宝石那样平凡的宝石也是一样。它的颜色简直说不上来,一时还找不出相当的字眼来说明这种颜色。

海蓝宝石照它的名字看来,是表现海浪颜色的石头。并不完全是这样。在它透明的深处有柔和的浅绿和碧蓝的色调。但宝石的总的特征在于它从内部灿烂地发出纯粹银色的(银色的,而不是白色的)闪光。

据说,如果仔细观察海蓝宝石,你就会看见一片静静的星星色的海水。

显然,就是海蓝宝石和其他一些宝石的这些色泽的特点,引起我们的神秘感。它们的美,我们总觉得是不可解的。

解释许多俄国字的诗的流露是比较容易的。显然,只有当文字表达那在我们看来是充满诗的内容的概念时,才是有诗意的。

(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小树林中的泉水》)

1.选文第一段将俄国文字比喻成宝石的用意是什么?
2.选文写宝石的光泽,为何要提到物理学家的解释?
3.选文用多种色彩表现海蓝宝石的色泽,目的是什么?
4.请你谈谈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是一种感觉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回家是一种感觉。

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间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勿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

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又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又是那么的坚韧无比。

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

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于伤感。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又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

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跨上回家的征途,我们会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

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编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的每条小路应该铺满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面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寻求她、感受她。可是,朴素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开。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为,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请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不超过10字)
2.第7自然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
3.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碰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②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⑤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

⑥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⑦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赏析开篇的句子“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的一道风景”。
2.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义?
3.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4.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5.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职教高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摘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2.请联系文章内容,写出本文的文眼。
3.文章标题是“故都的秋”,而第二段却写了江南的秋。这与文章中心是否相偏离?
4.文段通过故都秋天的哪些具体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纪念

张惠雯

一个人如果曾有个非人类的朋友,如果他曾在某个瞬间真诚而平等地注视他那朋友的眼睛,他就会经由这双眼窥见另一种生命那纯净的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的秘密中去。这样的人是幸运的。给予我此种幸运的是点点,它是一条斑点狗,在我家生活了十四年。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平常的十四年,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四年。

很难用宠物这个词来描述点点,它是条极有灵性的忠犬,理解人、信赖人,它是我的朋友,一个忠诚、温厚、沉默的朋友。它表达爱的方式是忠诚地守在你身边,离你近一点、更近一点,直至偎依着你。它和你一起散步,总是走在你旁边,即使因为什么新奇事物稍微跑到前面几步,它也会立即意识到,然后停下来回头凝望着你——它是在等着你。有时候,你到家附近的小店去买东西,出门时并没有带着它,但很快你会发现它来找你了,找到你,就欢喜地和你一起回家。

前一个冬天,我有种莫名的忧虑。北方的冬天寒冷,如果点点能熬过这个冬天,它就能多活一年,那么我下次回家时也许还能见到它。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家,我到它住的杂物储藏间里找它,里面铺着干草,仿佛废弃已久。我里里外外地喊它、寻找它,突然,我想到,难道它已经不在了?因为这个梦太不祥,我不愿对别人提起。两三天后,我给家里打电话,问起点点,我母亲说它正在外面卧着晒太阳呢。后来,每次打电话问起它,母亲都说它很好。

就在几天前,我又梦见了点点。我梦见终于回家了,我走进往家去的那条小胡同,突然,点点迎面朝我跑过来,就像过去很多次我回家时一样,它是来迎接我的。不过,这次它显得更欢喜,看起来就像一两岁时那样年轻。我记得它的表情像是在笑。这是个温暖的梦,但醒来的我却十分悲伤,因为我觉得它太过温暖,倒像是种告别。这一次,我打电话给三姐,她告诉了我实情:点点已经在三个月前去世了,家里人一直瞒着我。现在想来,它大约在我做那个不祥的梦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点点似乎精心地选择了自己的死期,也许为了让我这个和它聚少离多、不在场的好朋友记住它,它是在我三十六岁生日后的第二天离去的,而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天,是全家人团聚的日期,它因此能在临走前和大家告别。不知道是什么毅力让它撑到了那个星期天的中午,它一直等着,等所有人都到了以后。当时,大家聚在它的小屋里,它来回地看着他们中的每一个。大人都落泪了,狗也流泪了,孩子们抚摸着它,已经泣不成声。它就这样呼出最后一口气,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我不相信人或动物死后仍有灵魂,但我相信它们活着时有灵魂,这灵魂就是一颗心灵能走进另一颗心灵的桥,就是我从它那双眼睛里看到的令我感动的东西。尽管如此,我想当我再回到家,我还是会去埋葬它的地方陪伴它一会儿,就像它过去无数个时刻曾静静地陪伴我。那时,我们两个顺着门前那条南北大街来回地走着,常常是在夏日的晚风中,或是冬日上午温暖的阳光里。有时,我骑着自行车,它跟在旁边。最初,年轻健壮的它四蹄飞奔;再后来,它跑得慢了;终于,它老得几乎跑不动了,我得骑得很慢,还要不时停下来等它。我最喜欢带它去父母在房后开辟的那个小菜园里,站在石榴树或柿子树下,吹着风,就那么安静地站一会儿,我感到我们同样在体会着世间的某种美好,那种温暖的欣欣的生意,感受着极其祥和的相伴的快乐……

⑦我们的亲戚、朋友都说点点是有福气的狗,这无非是指我们给了它足够的食物和一个栖身之所。可是,和它给予我们的信任、爱,和它带给我们的快乐相比,我们给它的多么微不足道!作为它的朋友,我的心此时充满悲伤和愧疚。我每天匆匆忙忙、来来往往,竟忽略了这位老去的、忠诚的朋友。如今,一切补偿都已不可能。它的死提醒我,当一个人还能够给予爱的时候就尽力给予爱,不要寄望于不可知的未来。

⑧点点是一条我们人类认为卑微的狗,但它却让我体会到仁慈、悲悯的更博大的意义。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浪费在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务中了,但最后发现真正赋予这生命温度的却是那些短暂的美好、瞬间的感动,在记忆里,这瞬间成了永恒。

⑨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失去了这位挚爱的朋友,我擦干眼泪后仍得继续前行。而除了更加尊重、善待其他生命,我想不出更好的、纪念它的方式。

(选自《2015年散文随笔选粹》,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说很难用“宠物”来形容点点,不用“宠物”应该用什么?
2.作者认为动物的“灵魂”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读完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请简要回答。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五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