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中的词语,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竟会   竟至     竟能B.竟至   竟能   竟会
C.竟至   竟能     竟会D.竟会   竟能   竟至
2.下面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料。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3.“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三一八”惨案中,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一八”惨案中,三个女子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惨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2024-03-09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回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到了高三,再次试戴,仍然嫌大。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⑤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⑧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⑨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中使用过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拟人B.比喻C.夸张D.反问
2.下列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C.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这是因为父亲认为,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牛大自耕田”。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3.本文标题为《扁担那头的父亲》,文章却从父亲的“礼帽”写起,对于这样的安排,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在“我”儿时的心中意味着成年;“礼帽”吸引着“我”,包含着“我”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往。
B.“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证,是家风传承的象征;老一辈人用“扁担”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C.当“我”陷入困境时,是“扁担”给了“我”力量,激励“我”在惶惑时咬牙坚持,并指引“我”度过了困境。
D.文章从“礼帽”写到“扁担”,层层深入,由外到内呈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展现“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4.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⑧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前后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B.本文善用俗语,如“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牛大自耕田”等,使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时,多用简洁凝练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中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2024-03-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________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________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________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竟然     不懂          B.仍然     不信          
C.居然     不信          D.居然     不信          
2.和上文中“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她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目的的理解,下列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刘和珍只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
B.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C.以刘和珍的精神来反衬那些“苟活者”。
D.赞颂刘和珍临危不惧的精神。
3.第一段中加点词“无端”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暗示青年们的请愿是无缘无故的。
B.从正面说明刘和珍他们死得不值得。
C.说明爱国青年只是徒手请愿而已。
D.进一步揭露反动派镇压无辜青年的下劣和凶残。
2024-03-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青木瓜之味   肖复兴

①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我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事,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你傻不傻呀?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虽然这件事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选自《读者》2004年第6期,有删改)

1.本文中,“我”对陌生年轻女子的认识发生了多次变化。请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不同地点的感情变化。
2.第⑤段写“我”向家人讲了“我”与年轻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况后,受到家人的埋怨。你认为家人的话有无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3.如何理解第⑨段画线句?
4.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跨地区中等专业学校“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⑤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⑥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节选自史铁生《合欢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以为那是个好兆头                           兆头:
悲伤也成享受                                 悲伤:
2.作者对合欢树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这句话?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校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浪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1.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2.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3.第③段中加点词“愉悦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5.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

①立春了!天亮堂起来了!一条条树枝上那么多春天的眼睛。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

②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

③“明天回家吃炸糖糕吧。”母亲打来电话说。回家,回家。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再看一眼这明媚朴实的婆婆纳,不禁想起母亲纺织的老粗布。

④去年春天,听说村口来了一家印染花布的,母亲赶忙把她年轻时熬夜织成的最后一卷白粗布从箱底搬出来,请人印染上花色,反复洗晒晾干,捶平整,做好的十几个床单全分给了我和弟媳。那些粗布床单,冬暖夏凉,越铺越柔软。可惜,年轻的时候,我不懂。记得20年前我出嫁时,母亲问我要不要这种老粗布,我一口回绝说,只喜欢洋气的花洋布。就像从前,吃住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生活在幸福里的人。

⑤“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你瞧这条线又向北移了一指宽。”每年冬至一到,母亲常常指着地上的房檐影子说。爽朗的话语里充满无限的希冀和温暖,怕冷的我立即觉得春天就要来了。

⑥“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每当我发了新书,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儿,坐下来,翻着课本,轻声读上一阵子。那种如饥似渴的沉醉使一旁幼小的我对读书充满莫名的亲近感和神圣感。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的母亲把美丽的读书梦传给了我。

⑦花盆里的指甲草从泥里钻出两片圆圆的子叶。看着,盼着……终于茎叶间开出了紫的、红的花。母亲采几朵最新鲜的花儿配了白矾,于碗底的凹槽里捣成花泥,敷在我的指甲上,再用扁豆角叶子包好,白线缠紧。这样连染五六次,我的指甲便红得发紫,到学校比红夺冠的骄傲至今历历在目。

⑧与母亲同框的一幕幕,像许多落地生根的画,每一幅,都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

⑨母亲是从外县远嫁过来的。老实巴交的父亲一贫如洗,母亲硬是把一个荒凉的家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我的伙伴丽说:“你们家的欢笑和明朗全是你娘带来的。”没错。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

⑩长大后,我在村子里教书,中午常回家吃饭。今天咋没听见你们学校的上课铃响?有天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问我。我心里咯噔一声,说:“改点儿了,还没来得及调整。”原来还一直在牵挂着我,就像我一直牵挂着她一样。

⑪临走,母亲很自然地用手捏了捏我的自行车轮胎,然后拿来打气管打气。我立在那里,像个上学将走的孩童。看这链子干的,你蹬着不沉呐?”母亲又拿来机油瓶子,用一根鸡毛沾满油,轻触着链子,另一只手缓缓转动脚蹬子。油一滴一滴渗进去,两三圈后,车链子变得油亮亮的。我蹬上充满气、膏过油的自行车,一缕风吹过耳边,飞向白云朵朵的蓝天。

⑫母亲七十多了,可不曾见她闲过。每次回家,儿时的大院子依然一派生机。康乃馨满盆子红,两丛大月季花开得灿灿的。青葱的小菜园里,母亲在浇水。叫一声:“娘!”“哎……”母亲应了一声。一颗心,便有了安处。

⑬儿子高考后的一天,母亲塞给我一个小包,悄悄说:“这是5000块钱,给孩子上大学用。”我心里一惊,饱经风霜的母亲哪儿来的钱?这钱不过是我平时给的零用钱加上每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她舍不得花,一分一分从牙缝儿里省下来的罢了。

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

回家的路是世界上最美的路。伴着一路的光和暖,女儿又回到了母亲身边。走进厨房,一盆热腾腾的糖糕刚刚炸好,“快吃吧!”甜蜜的童年时光又回来了。

⑯浅浅的春雨过后,红梅落了。玉兰推开门扉,“哗”的一声,杏花、桃花一树一树全开了。而我再无心赏春,一颗盼春、寻春的心早已被那片蓝色的婆婆纳占满。春色愈来愈浓,可怎么浓得过那片素净的小花——那是母亲的一片心啊。

1.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将下面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描绘春景,奠定情感基调→______,引发回忆;→回忆往事,______;→______,点明主旨;→再绘春天景象,深化主题。
2.“春天”为什么会“开在回家的路上”?
3.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

5.文章回忆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多件小事,其中哪一件事打动了你?又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出来。(不得抄袭文中的内容)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选文中加点词“至多”和“至少”分别是从哪方面来谈“三·一八”惨案产生的影响?
2.选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写出选文第二段引用诗句的出处及其作用。
4.联系全文,作者多次提到刘和珍的“和蔼”有什么用意?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职业学校职教高考联盟届高三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接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⑪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024-02-0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工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拓展模块模拟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尔迷路,也好

朱成玉

如果发现我没到达,别惊奇,我正在路上,肯定有很多美丽让我不自觉地停下来。

我有一个喜欢旅游的朋友。他从不跟着旅游团走,那是种被迫的走,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他喜欢自由自在,在哪个风景前多流连一会儿,自己说了算。尤其是,他喜欢迷路的感觉。他说,他常常不按照导游推荐的线路走,常常偏离主路,所以时常会迷路。他认为,最美的风景往往是在迷路中遇到的。有一次他去荷兰,没有按常规推荐路线沿海岸线走,而是纵穿了特塞尔岛屿。结果他看见了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花田,农户家农场里的像小棉团一样的羊群。回来的时候,走错了路,竟然又误打误撞闯进了小岛上最茂密翠绿的树林,这些都令他欣喜异常。计划好的快乐,和误打误撞的惊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乐趣。

当你不再为迷路而烦躁和沮丧,而去享受它的时候,那你将收获很多,也会更加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是他的心得。看到他那副满意的神情,我知道,他的内心又入驻了很多美景,而不是单纯的靠数码相机来定格,也不是用某某某到此一游来标榜的。

相册再大,装不下天下的美景。若是将美景放在心里,心就是一个巨大无边的展厅。

记得有一次,我打车去郊外散心,没想到司机是个刚刚学会开车不久的年轻人。他有些腼腆,对郊区的道儿也不熟,遇到岔路了就要问问路边的人,下一条路该如何走。本来那天我的心情就不算太好,才想到去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没想到他让我的心愈加狭窄。夸张的是,车开出去两小时,竟然还迷路开错了方向。我终于恼怒,他却不急不恼,忽然指着路边的一大丛茂密的花说,看,多漂亮壮观的花儿,不迷路的话没准儿就错过了看它们呢!说罢,也不顾及我的感受,停了车,拿手机拍照。末了,还喊我给他拍了一张。看着火一样的花丛中他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不禁笑了,一颗被阴霾捆缚的心不知不觉间竟松了绑,整个人轻松起来。忽然领悟,这不就是自己来郊外的本意吗?何必非要执着于它是否是一条循规蹈矩的路呢?

车子迷路,心却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我知道,有云朵在,有阳光在,有花在,有清风在,我便永远不会迷路。因为不论哪个方向,都可以走回到爱的屋檐下。

人生的路上,偶尔迷路,也好。因为迷路,才能领略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你不会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所以,不妨给你的人生增加一些惊喜的迷途吧。

1.作者的朋友为什么喜欢旅游却从不跟着旅游团走?
2.为什么“我”因为司机迷路先是恼怒后来又不禁笑了?
3.“若是将美景放在心里,心就是一个巨大无边的展厅”和“我知道,有云朵在,有阳光在,有花在,有清风在,我便永远不会迷路”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人不再为迷路而烦躁和沮丧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不在乎路途的远近。
B.误打误撞的惊喜和计划好的快乐相比较,前者会获得更多的乐趣。
C.我打车去郊外散心,虽然几经迷路但最终达到了去郊外的本意。
D.这是一篇唯美的散文,以小见大,充满哲思。
5.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 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春季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