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1.“炮弹”一词加上引号,其作用是(     
A.引用B.讽刺C.强调D.比喻
2.在这段文字中,能表现作者主张的句子是(     
A.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
B.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C.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
D.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3.作者写秦始皇的目的是(     
A.为了抨击秦始皇的横征暴敛,不得人心。
B.为了引出孟姜女的传说,从而增添行文的情趣。
C.将秦始皇和赵武灵王相提并论,肯定秦始皇和赵武灵王一样是个英雄。
D.突出了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同时也否定了部分人攻击秦始皇的做法。
2024-08-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2 . 下列各句中,对表达方式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阴山一代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议论)
B.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描写)
C.过了集宁,就隐隐望见了一条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山脉,这就是古代的阴山,现在的大青山。(说明)
D.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描写)
2024-08-2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3 . 对下面这段话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A.我们要多接触自然,走近大自然。
B.懂得生活并勇敢生活的人才能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C.勇于挑战,即使再大的困难也能成功。
D.四季轮回,幸福就在身边。
2024-08-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中等职业学校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潺潺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填入文中较恰当的一项是(     
A.泻 浮 洗 笼B.照 飘 滤 托
C.流 升 洗 笼D.泻 浮 浸 罩
2.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B.从上到下
C.由静到动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3.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二职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光荣的父辈

王开岭

①近来屡被问及,儿子出生,你有何变化?

②我想了想,说,儿子到来,我的忧愁成倍增加。这不完美的生活环境,这不及格的现实世界,这群不称职的父辈,为新生命埋伏了太多的敌人。而婴儿却被蒙在鼓里。他们从完美的大自然母腹中,从最柔软的乌托邦里,满心欢喜地跑来,嘴角挂着幸福的微笑。

③婴儿,那么又那么,这让他们有了一抹无辜和神圣,足以让天下人心生爱怜并自惭形秽。在赤裸的婴儿身上,你看不到年份、时代和社会的蛛丝马迹,今天哇哇大哭的这个婴儿,和一千年前的那个婴儿是同一个,并无二致。博客上,有网友留言,说:你头像的娃娃照片和我家娃娃特像!我激动地回复:婴儿都非常像,我觉得,婴儿是天下人共同的孩子……”生命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都非常像,他故意让你分不清谁是谁家的,这很好。这样,孩子就能轻易俘获天下人的爱怜,是的,自从儿子降生,我看每个婴儿的目光都是一样的,心里的柔软都是一样的。那微小的体重,会激起你心里巨大的水花,你会有一种甜蜜的沉重和责任感;那汪从未滑过阴影的眸子,会增添你奋斗的冲动和正义感,你会陡然觉得,作为父辈,自己就像一棵树,高大而正直,身披霞光。

④儿童节前,一家报纸约我写点话,给初来乍到的小人儿。其实,我对孩子没啥可说的,我想的是自己的同类——为人父母者。

⑤在家庭单元内,在一对成人和亲子之间,爱,显得崇高而结实,每个人都爱怀里的孩子,孜孜以求他的前途和未来,皆甘愿舍己哺子,以自己的亏损来滋补孩子。但若换个角度,跳出血缘和家族,论及所有父母和所有孩子、一代人和下代人之间的全盘关系时,荒谬来了,这群父辈竟是最自私、冷漠、贪婪和不可理喻的。睁眼看看吧,他们决心把一个怎样的世界交付给后代呢?疯狂地采掘、吞噬、排泄、挥霍、毁坏、透支,江河、土壤、森林、矿产、能源、海洋乃至大气……除了亿万吨垃圾,他们可曾想给后代留下什么?可居住土地锐减,大量淡水被污染,也许将来,连新鲜空气都要像牛奶一样装进袋子里了,谁有钱谁就多吸几口。难道我们今天对孩子的期许,对其学业和智力的督促,就是指望在未来的生存大战中,自家孩子能优先享受那袋空气吗?

⑥是时候了,我们该超越血缘和家族对的观念的限制,换一种大视野和大逻辑,用家园替代家庭,用家国替代家族,让在天下父母和天下孩子之间重新铺开,这才是父母能给孩子的大爱。

⑦我们能给孩子的最贵重的礼物是什么?不是存折、股权、房产、门第,是尚能提取的蓝天、净水、森林、祖宗家底!是一个被健康的制度、法律、契约、美德所扶正的社会!你以为他躲得过贫困即能躲过毒大米、毒豆芽、毒牛奶、毒空气吗?后人可重复我们的爱,但不应重复我们的恨,不应重复我们的愤怒和冒烟的心情。

⑧当现在的生活在很多方面不及格时,我想,我们必须奋斗,必须投身于改变。有些任务应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完成,否则在未来人的眼里,我们将不是让人尊敬的老人,我们将配不上岁月的爱戴。怀抱决心、共识和紧迫感行动起来,为天下孩子尽一项集体义务。这样的一代父辈,才能分娩出下一梯队的美好人生,我们对子孙的祝福才诚实有效,我们才是怀揣真爱的父辈,才是光荣的一代父辈。

(有删改)

1.第2段中,作者面对新生命的降临却说“我的忧愁成倍增加”,请简要概括其原因。
2.第3段中,作者强调婴儿的相同相似,其意图是什么?
3.第5段中,作者说“荒谬来了”,这里的“荒谬”指的是“父辈”什么样的行为?请简要概括。
4.作者认为,“父辈”该怎么做才算是“光荣的父辈”?请结合⑥~⑧段内容分条概括。
2024-08-24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财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模拟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树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条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在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米一千米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她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大地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公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大地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

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有删改)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2.“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从全文看,大地对那树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请问没实现的是什么?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做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
B.“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惨遭砍伐的情景,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对口升学考试研究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语段《我与地坛》(节选),完成各题。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400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50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400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400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15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儿。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有时候待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15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15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那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阅读选文,作者双腿残废后,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2)“仅为着那儿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
(3)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来体现地坛“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一特点?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新职业教育研究院高三对口高考考前冲刺(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汉堡港的变奏》(节选),完成各小题。

汉堡港是美丽的。岸上,一个个红色和黄色的建筑群;港口,碧蓝的海水翻卷起银白的浪花……

汉堡港是忙碌的。各国的船舶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码头上吊杆不断起落……但工人的脚步是稳重的。100多年来,汉堡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就像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

但有一次,汉堡港竟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港口、码头、装卸公司、服务公司频繁来往,电话不断:货主、代理、大小工头、理货组长和工人们都激动不已,甚至连正好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是什么引起了这骚动呢?不是惊涛骇浪,更不是台风。100多年的港口了,任何风浪也改变不了它的节奏。

使得汉堡港改变节奏的,说也奇怪,是一条船。就是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远洋货轮汉川号。码头上人头攒动,指指点点:汉川、汉川之声不绝,有的人还特地带了老婆孩子来,说是让他们见见世面。明媚的阳光、彩色的裙衫、童稚的欢笑,一下子使得汉堡港这支100多年的古曲焕发青春的明丽,奏出奇异而动人的旋律。

这是19784月的一个星期天。

故事却要从3月说起。

321日,汉川号在驶欧途中接到公司电报,返航时在汉堡港装运天津化纤厂成套设备,国内急用!

但抵港之后,港口却给安排了一些杂货。原来代理认为中国船根本运不了这套设备,因为这套设备贵重,而且极不规则,很多是超长、超高、超重件。任何一个部件有一点损坏或漏运,都要误工误时,损失严重。何况按照惯例,港口从来都把贵重的成套设备交给他们认为工效最高的德国船运。这话当然并未直说,说的是:这套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下,汉川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

但是,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认准了非装这批货不可。一是国内急需;二是成套设备运输费高;三是你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凭什么小看人!这话当然也没直说,说的是: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是我们可以一船装走,我们行。

行不行,这可是国际港口,面对的都是专家,一张嘴就知道你有多少斤两,空话大话引来的只有讪笑。何况这是航海,是科学的事,有一点儿不实事求是,大海就要惩罚你,就会叫你船覆货沉,葬身鱼腹。这个字可是一字千金,开不得半点玩笑。

贝汉廷是有名的老船长了,他坚持说,外国人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于是一伸手说:拿来!”“什么?”“配载图。贝汉廷微笑着摊开图纸,行家一搭眼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了一声好!

这是一幅何等详尽的配载图啊!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图形和数字,成千上万个部件,不仅各有各的装载部位,而且件件有尺码、有重量、有体积,件件有标号。

……

汉川号就是这样引起了汉堡港节奏的改变,为我国的海员,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

于是就来到了4月的那个明媚的星期天。在妇女和孩子的欢呼声中,那个交通小艇坐得满满的,绕着汉川号转,为的是让行家的眼睛记下汉川号甲板配载的各个角度。他们是那样不断地发出赞叹之声,好像着迷的观众围在舞台四周对心爱的艺术家喝彩一样。

而引起这样轰动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不但没有频频谢幕,反而连面也没露,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和政委、大副们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

今天想起来,是好笑的,拒绝人家给我们免费宣传。贝汉廷笑着对我说,可那会儿,思想就是没解放嘛。后来在我们离港时,他们还是从雷达站上进行了拍照,而且登在报上,说:这是汉堡港100多年来没有过的……他挥挥手,不肯说那些赞美之词,怎么也不肯。

(1)引起汉堡港变奏的原因是什么?“变奏”前先写“节奏”有何用意?
(2)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课文分析船长贝汉廷,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新职业教育研究院高三对口高考考前冲刺(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语段,完成各题。

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个晚上在火车里遇到的神秘的先生。

我们是黑人。父亲西蒙·阿历克斯·哈利,1892年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农场里。作为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可以想象他的地位之卑微。当他吵着要去上大学时,祖父总共只给了他50美元:就这么些,一个子儿也不会加了。凭着克勤克俭,父亲艰辛地读完了预科班,接着又考取了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堡大学,勉强读到二年级。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父亲被召进教师办公室,他被告知,因为无钱买课本的那一门功课的考试不及格。失败的沉重负担,使他抬不起头来:也许该回农场去了吧?……”

几天以后,父亲收到客车公司的一封信: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的临时服务员。父亲匆匆忙忙地去报到,上了布法罗开往匹兹堡的火车。显然,不积累点路费,又怎么回农场呢?

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子叫住了他,他说他与妻子都无法入睡,想要一杯热牛奶。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这人递给他妻子一杯,又递给父亲5美元小费,随后,慢慢地从杯中一口一口地呷着牛奶,并开始了交谈。

你从哪儿来?”“田纳西州的大草原,先生。”“这么晚了,你还工作?”“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太好了。做这工作之前你干什么?”“我是格林斯堡大学的学生,先生。但我如今正准备回家种田。这样交谈了半小时。

整个夏季,父亲一直在火车上干活,他积攒了不少钱,远远超出了回家的路费。父亲想,这点积蓄已够整整一学期的学费,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他又回到了格林斯堡大学。

他就被人叫进校长室。父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这位威严的人面前坐定。

我刚收到一封信,西蒙,校长说,整个夏季,你都在客车上当服务员?”“是的,先生。”“有一天夜里,你为一位先生端过牛奶?”“是的,先生。”“是这样的,他的名字叫M博西先生,他是那家发行《星期六晚报》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总经理。他已为你整个一学年的伙食、学费以及书费捐赠了500美元。

父亲惊讶得目瞪口呆。这出人意料的恩惠使父亲不用再每天奔波于学校、打工餐馆之间,使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最后父亲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纽约埃塔卡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30年后的一天,巧了,我也来到了《星期六晚报》社。那是这家著名的报社为我写的《马尔科姆自传》的修改问题请我去的。坐在豪华的大办公室里,我突然想起了博西先生,正是他的帮助,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发展轨迹。

当然,这位神秘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给我父亲一次机会,是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着、认真。后来,他抓住这个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我的哥哥乔治是美国邮政定价委员会主席,妹妹朱丽叶是一位建筑师,露伊丝是位音乐教师。我本人呢,是曾获得普利策奖的著名小说《根》的作者。

(1)博西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2)“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结合上下文分析含义。
(3)“父亲”到列车上当服务员原想是为了积累点路费回农场,可干了一个夏天后,怎么又改变了主意想回学校学习了?请说明原因。
2024-08-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新职业教育研究院高三对口高考考前冲刺(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护着/拉着)哥哥与三姐(躲在/坐在)墙根,(等着/看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地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考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节选自老舍《我的母亲》

1.根据文意,选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作答。
2.选文中提到了“庚子闹‘拳’”。“庚子”属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纪年法,其中“庚子闹‘拳’”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选文从哪几方面表现了母亲“并不软弱”的性格?
4.“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软而硬”矛盾吗?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不矛盾。“软”指母亲对儿女,“硬”指母亲对敌人。“软”和“硬”是母亲性格中的两个方面。
B.不矛盾。“软”指母亲善良,有爱心,能吃亏等好品质;“硬”指母亲坚强,做人做事有原则。
C.不矛盾。母亲坚强,临事有主张,是那种看起来“软”骨子里“硬”的人。
D.不矛盾。“软”和“硬”恰恰展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格。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再写出一个母亲教育影响儿女的历史故事的名称。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