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1)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2)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和他说得分毫不差。

(3)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4)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走过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

(5)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6)我在老家的时候,最爱看他做木工活儿。他快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自由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移……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7)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8)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9)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

(10)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11)有一年回老家,家里的厕所满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12)我有些生气。

(13)别的木匠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太挑!除了木匠活,别的不干。

(14)我说:这人,怪。

(15)去年,在广州,有段时间,一些声音总在我耳边聒噪:

(16)——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编就行。

(17)——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

(18)……

(19)我一个也没答应。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突然就想到了木匠。也一下读懂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20)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21)去年春节回家,听说木匠挣大钱了,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22)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在哪儿打工?

(23)他说: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24)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25)他笑笑:别的不想做。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改)

1.如何理解第五段中“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的含义?
2.“但是,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塑造“木匠”这一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与专业成长,谈谈你对“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这句话的认识。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恒杰科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天边草原芍药谷

张抗抗

①野芍药花惊现的那一刻,空气骤然凝固了。

②她们从山谷里低地里探出头来,一团团柔润的白与粉,一只只仙桃般浑圆的花苞、一朵朵粲然开启的鲜花,一支支昂首俏立的深绿色枝叶,在草丛里漫坡遍野地散落开去。数不清的野生芍药花,如同一群群粉色白色的鸟群,从天边飞来栖息于此,铺满了这整整一面隐蔽而又开阔的凹形谷地。她们在阳光下安静地梳理着轻盈而光滑的羽翅,展示着纯洁无瑕的身体。粉白粉红,星星点点,织成了一块巨大的花毯。远远望去,眼前这一片绿山谷,已被盛开的野芍药,染成了缤纷绚丽的鲜花草原。

③在这天高地阔、旷野无垠的天边草原深处,蛰伏着如此大面积的野生芍药,令人难以置信。她们更像一群超凡脱俗的花仙子,在草地上忘情嬉戏,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演出。我被眼前这壮观的天然芍药之美震慑了。在坡顶上停下来,屏息静气,不敢迈出脚步。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野芍药,我可找到你们了。

④草原寂静无声,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磕磕绊绊地接近她,跌跌撞撞地靠近她。再晚一步,唯恐她又乘风飞去倏然无影。我的前后左右身前身后都是绽开的野芍药,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弯腰抚摸眼前这一朵,前面又有一朵在呼唤我……我触到了她薄如蝉翼的花瓣,闻到了花蕊中喷发出来的阵阵香味;左边是挺立的芍药花苞、右边是灿烂的芍药花朵,身后是繁茂的芍药花枝。芍药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花叶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青草气息,花朵散着一阵阵清甜清爽清淡的芳香。我陷落于此起彼伏的花海花浪中,乱花迷眼;我匍匐在她脚下,只想伸出双臂把她拢在怀里。

⑤很多年前,我和母亲游览北京香山,曾在樱桃沟发现几株人工种植的盛开的芍药花,细细品赏,那洁白的花瓣近于透明,片片如玉似水,花形、叶片与牡丹极其相似,花大叶肥,华美绚丽,好像是专与牡丹媲美而来。

⑥我一直分不清牡丹和芍药。然而,在这片草原深处的芍药谷,我忽然发现了芍药与牡丹的区别。芍药花长长的花茎,由根部簇生,每一枝都是直立而独立的,她们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向上探问着天空。芍药的花朵高于植株,一朵朵活泼泼地悬浮于枝头,欢天喜地的样子,是一种率性无羁的姿态。而牡丹开花时,嵌于绿叶之中或悬浮于绿叶之上,因有花枝绿叶扶托,显得沉稳富态,有雍容华贵之相。

⑦若说牡丹高冷,那么芍药热情。若说牡丹富态,那么芍药妩媚。若说牡丹华丽,那么芍药生动。若说牡丹高贵,那么芍药柔韧。牡丹的精致之美,是被人工栽培养育出来的;而野芍药,天然带着一种蓬勃之美,自由自在,质朴灵动。

⑧真正让我惊叹的,是眼前这满满一山谷的芍药花,此起彼落竞相争艳,坡上谷里竟然别无杂花,热闹、丰满、完美。这一偌大的芍药谷,既不是公园,更不是人工栽培的花坛,它们是真正野生的芍药,从这亘古荒原湿润的山谷里自己长出来的。

⑨大自然拥有何等的神力与造化,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奇迹。千百年来,芍药花历经了多少次干旱或冰雹的劫难,才侥幸存活下来并繁衍成谷。她们具有何等旺盛与顽强的生命基因,才能在这冬季长达八个月之久的高寒草原扎下深根;在她们娇嫩的花苞内,蕴含着何等超强的忍耐力与爆发力,方能年复一年去而复来。

⑩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

⑪据说,在这一带,大大小小的芍药谷,保存有几十处。目前只有一个芍药谷对外开放,在景区内铺上了长长木栈道,供游人隔空观赏。

⑫就在距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草原深处,拥有这一片保存完好、未被侵犯的芍药谷;在这个污染严重的世界上,天边的山脊皱褶里,深藏着这一片纯净的鲜花草原。光阴荏苒,花开花落,她们心无旁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任凭沧海桑田,终不会改变自由不羁的天性。不知芍药为什么被称为别离草?我为此而忧心。自然之美被人发现之后,常常意味着破坏与终结,就连欣赏也会成为一种罪过。

⑬但愿没人能把芍药挖走,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

(有删改)

1.画线句子“她们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向上探问着天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认为芍药花与牡丹花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3.在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请简要分析。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树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②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胜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路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的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陲的军旅生活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项那满枝的花朵。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不觉地,我又想起那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学者,想起在城市晨曦中挥动扫把的清洁工……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这眼前的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弱丝毫。

⑧我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1.第⑨段中“寂寞的花树”象征什么?
2.第⑦段中“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这里的“惊喜”和“落寞惆怅”分别指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3.读了《花树》,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领悟。
4.文中前三个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从未过多地留意”“无意间”“忽略了”“未曾想过”“根本不曾料到”等词语。这些词语对中心的表达作用,最接近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自责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那种疏忽、冷淡的态度。
B.批评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疏忽、冷淡的态度。
C.衬托美丽的花树那种不事炫耀、甘受寂寞的品质。
D.强调平凡而美丽的花树遭人冷遇、被人忽视的境遇。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三峡猿歌

有一首《巴东三峡渔者歌》,收进清代人编辑的《古谚谣》中,读来最是凄哀感人: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这支古民谣不知作于何代。从文体上看,再远也不会远于汉代吧?它反映了长江渔夫的辛劳漂泊之苦。猿声悲鸣,令人酸鼻。

南北朝时期的萧绎,有一首写巫峡的诗,和前边提到的巴东渔歌非常相似: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仔细体味,觉得它和那首渔歌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痕迹。不知是文人影响了民谣,或是民谣影响了文人?按正常规律,应该是后者。但还不能说这首民谣对后来之作是最早的影响。最早发现猿在的,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在《九歌》中,已经唱出雷隆隆啊雨淋淋,猿凄凄啊彻夜鸣了,屈原笔下的猿声悲凄的基调,已被历代文人唱了两千多年了。

索性把这种诗句摘录一些,排列起来,也颇有意思的: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隋,崔信明

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隋,崔仲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唐,高适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唐,李白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唐·杜甫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听老猿。——·李贺

巫峡苍苍烟雨时,青猿啼在最高枝。——·刘禹锡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白居易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

从这些诗意看来,这里有寒猿、啼猿、催泪之猿、泣月之猿、入梦之猿。总之,这猿声是不断的,绵长的,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头的。

它也反映了古代旅人的一叶木舟、一只橹、一片帆、一根纤绳的漂泊远行之苦,三峡的寂寞幽长之苦。不是愁如一江春水,是愁听两岸猿啼。

宋代陆游乘官船从西陵峡口到瞿塘峡出口,竟用了二十天时间。其中西陵峡中的黄牛峡,要走三天(而现代轮船只不过一二小时)。李白对此有诗道: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过一次三峡,足可催人生出白发来的。怪不得行人要和两岸猿声同悲了。

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呜咽。

(二)母猿哀子

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借助猿声能表现愁苦之情呢?

以我来说,从未见过猿,对猿连个感性印象也没有。但在读这些诗的时候,却像中了魔法一般,竟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感受了那种悲愁。而且这种悲愁又愁得那么美,带一种难以申说的凄怆哀苦,一种难以排遣的幽思游绪,久久难以自拔。

也许,在那令人烦闷的三峡旅途上,处处充满了猿声的缘故。

那三个大峡,地势本来差别挺大,但都有猿,却叫我诧异——我说都有猿,是发现了点儿文字依据的。你看,在我前边开列的那些古诗中,大多是写巫峡的,这可以证明巫峡多猿,已无疑义;面险峻危立的瞿塘峡怎么样呢。《水经注》记载道:此峡多猿。猿不生北岸,非唯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貉兽渡汶而不生矣。只不过是北岸没有猿罢了。至于比较平缓开阔的西陵峡,《宜都山川记》有记:自黄牛峡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行者闻之,莫不怀土。这样看来,三个大峡的确都遍布着猿声。人进峡中,天开一缝,世界变小,路途曲折,再被这凄凄哀哀的声音一唤,便神不守舍,禁不住要涌上怀乡恋土之情了

然而我仍然有个疑问:三峡中发声的东西很多,比如鸟声、水声、纤号声,为什么人们独独听了猿声便这么感伤,情不能禁呢?

也许,联想一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桓温入蜀》的一段轶闻,会有些启示吧。故事说,桓温带兵进川过三峡,有个部下猎得一只幼猿,带在船上。那母猿便沿岸哀叫,紧跟了百多里都不肯离去。后来终于声嘶力竭,不顾一切跳上船来,随即便死了。人们在剥开这只母猿的时候,看见那肠子都一寸寸断裂了。桓温知道这件事,恼怒起来,下令把那个部下免职了。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母猿爱子竟到了这种程度:肝肠寸断!

桓温是东晋人,生活在公元三百多年。很可能,这样的故事继屈原的诗句之后,又给予后来文人以很大影响。而且,桓温在公元345年曾任地近三峡的荆州刺史,并握有长江上游的兵权;无独有偶,《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也在其后几十年担任过荆州刺史——这样,他们都会熟悉三峡一带地理风物了。无论这个故事真实性有多大,作为一种在当地有广泛影响的传说,也当是无疑的了。

母猿的念子哀叫声,沿峡百余里不绝。想一想这震撼高山流水的声音,会给峡中远行的诗人带来多么凄楚哀婉的心灵感应啊。

1.作者说,他在读三峡猿歌时“却像中了魔法一般,竟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不超过30字回答)
2.作者引述《水经注》和《宜都山川记》的记载想说明什么?
3.作者引述《世说新语》中的《桓温入蜀》的传说想说明什么?
4.选文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

罗治台

周围都是阳光女孩。鹂站在她们中间,犹如一只火鸡站在鹤群里,是那样地扎眼。恰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蹭到鹂的面前很客气地问:大姐,您也是陪女儿来应试的吧。问话的妇女旁边站着一位甜甜的小女生。鹂见对方一脸的善意,便友好地摇了摇头说,不,我也是参赛的。那女人便好奇地了一声,之后便被她的小女生拉走了。

此时,轮到鹂上场了,鹂的心倒平静了许多。鹂对着镜子稍稍整了整装,就从容地走到了前台。鹂没有多余的言语,上台便向三位评委行了鞠躬礼,然后说,我可以开始了吗?评委们点了点头。于是鹂定了定神,随后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唱了起来。因为是清唱,而且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所以鹂选择了一首难度不是很大的民歌。可是在这短暂的一分钟的时间里,鹂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人生。那时她刚十九岁,百灵鸟似的,歌不离口。本来嘛,鹂在师范学院攻的就是声乐。那时,鹂的偶像就是才旦卓玛、王玉珍等顶级民歌手。

鹂的清唱还是让主评老师眼睛一亮,主评老师对鹂又重新审视了一遍,便客气地问道,大姐您是干什么工作的。鹂回答说,我没工作。主评便了一声接着问,您以前学过声乐吗?学过,二十多年前在师范学院。因为后来的一次意外,被汽车撞了,成了植物人。是妈妈用音乐把我唤醒的,我不省人事之时妈妈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用录音机反复播放国内著名歌唱家的歌,有才旦卓玛的,还有王玉珍、郭兰英的。妈妈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她们的歌。终于在二十年之后的一天,我伴着音乐的旋律醒过来了。再后来我就在音乐声中慢慢地恢复了一些记忆,身体也一天天康复起来,所以今天我就来了,想圆一圆我以前的梦。

鹂一口气说了很多,却把故事的原因给省略了。她是在某中学实习时,为了保护横过马路被一辆失控的汽车冲撞的学生而失去了知觉,也失去了成名的机会。

这段话深深地震撼着也是评委的美女歌唱家莺。几分钟前,莺对这位面相有点儿呆滞的中年妇女也来参加比赛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想嘲讽几句。如今倒使她生出了几分敬重,她破例地走到钢琴旁,亲切地对鹂说:您会唱《雪山哈达》吗?鹂点了点头。于是,宽广的高原旋律从莺娴熟的纤纤玉手中叮叮咚咚地跳了出来,而鹂的歌喉也在钢琴的伴奏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曲终了。莺首先献出了掌声,观众席也爆发出掌声。

这时,主评老师很老练地对鹂说,大姐您先退下,我们三位评委商议一下再给您答复好不好?鹂便很听话地退了下去。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二比一,鹂进入前五十名。

复试的结果又出来了:鹂又进入到前二十名。

鹂却未能进入前十名,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鹂也很知足,尽管被阻挡在前十名之外,她还是流下了幸福和感动的泪。她朝着现场评委深深地鞠了躬。然后双眼四处搜寻着,她是在寻找评委老师莺,她不明白今天评委席上为什么没有莺老师呢?

鹂怎能知道呢?

莺老师在她进入前二十名之后,就自愿退出有丰厚报酬的评委席了,因为作为评委的她非常清楚当今粉丝们要的是什么,更清楚电视台和赞助商们要的是什么,而这一切鹂都没有——因为她的一次长睡,一切都已错过了。

莺老师是怕伤害一位生命属于音乐的歌手啊!

(有删改)

1.小说开头写“鹂站在她们中间,犹如一只火鸡站在鹤群里,是那样地扎眼”,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仔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莺”对“鹂”的敬重的?(至少答出三点)
她破例地走到钢琴旁,亲切地对鹂说:您会唱《雪山哈达》吗?鹂点了点头。于是,宽广的高原旋律从莺娴熟的纤纤玉手中叮叮咚咚地跳了出来。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鹂”的形象特征,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鹂”的评价。
4.简要概括“莺”的形象特征。她为什么退出了评委席?文章在最后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
5.“莺”自愿退出评委席和“鹂”的落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这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做人的角度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现实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鹂唱的20年前的流行歌曲引发了所有评委的共鸣,莺力主让鹂进入了比赛选手的前20名,但莺的理想与今天歌坛的各种“需求”不吻合,她只好主动退出了评委席。
B.鹂20年前就喜欢音乐,在师范学校主攻声乐,但当时没有遇到好时机;现在想重续20年前的生活和理想,于是参加了歌唱比赛。
C.一位中年妇女主动与鹂打招呼,纯粹是为了寒暄,虽然没有什么恶意,但多少影响了鹂参加比赛的心情,使她最终未能进入前10名。
D.这篇小说的不同人物身上都表现出一个“爱”字,让人油然心生敬意。既有“母亲”对女儿的深爱,又有鹂对学生的爱护和对音乐的热爱,还有莺对人才的珍爱。
E.这篇作品传奇式的、夸张的想象,竟能全部以写实的形态来承载,作家让我们相信,这是一篇看似情节离奇而内容高度真实的作品。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多校联考职教联合体第五次全省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毕恭毕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活着

余华

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

二喜一听急了,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

医生说:大的也没事。

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二喜高兴坏了,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

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凤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的看不下去。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人吹得都快站不住了。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节选)

1.下列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一开头采用悲喜结合的写法,但重点突出的是凤霞在生孩子过程中去世的“悲”。
B.“我”不能走进那间小屋,是因为“我”的一双儿女都死在同一间屋里,让人感到恐惧。
C.“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从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D.“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二喜的肉体和心灵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E.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在极度苦难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多种滋味。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着怎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请探究其艺术效果。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但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笑道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愿意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做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他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的疼爱,但是假若他也有点偏爱的话,他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母亲河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他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女儿的青春。当花轿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像冰一样的凉,嘴唇,手______着门框,______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住了。半天,他才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时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那当时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在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在原文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动词,这些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的内心活动,表现了母亲的一颗炽热的__________之心。
2.“三姐是母亲的右手”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何称“三姐是母亲的右手”,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3.文中的划线的“笑”,“愣”,“叹”,“递”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请分析。
“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愣”,“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标有横线的两处关于“母亲的眼泪”所包含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简述。
5.本段写了母亲的哪三件事?
2024-07-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51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意在表明部队考核的严谨细致。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2.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B.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借“小白杨”讴歌战士们。
C.文章以小见大,突出表现了战士们的平凡和伟大。
D.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
3.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2024-07-30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等职业学校高考全年班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适合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它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②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家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坐,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萧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陶潜式的清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③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纷纷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④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浸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日本东京一一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⑤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在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点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

1.请列举你熟悉的陶潜和曹雪芹的作品各一部或一篇。
陶潜:                         曹雪芹:
2.请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中心句:
3.第1段指出了古代南北建筑各有什么特点?
(1)古代南方建筑特点是(不超过20字):
(2)古代北方建筑特点是(不超过12字):
4.由古代南北建筑不同的特点反映出了的南北人心又有什么不同?
(3)南方人的心理是(不超过25字):
(4)北方人的心理是(不超过12字):
5.第2段说“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1)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第3段说:“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纷纷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作者这样说的缘由是什么?请分条概述如下。
7.文章的标题取为《阳台上的遗憾》,下面对这个“遗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少个性的现代化建筑正在使城市的面貌趋于同一。
B.城市面貌的趋同使人也少了鲜明的个性。
C.形式趋同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定会使人从此泯灭了清心和雅趣。
D.现代建筑正在改变社会的结构,改变人的心理,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2024-07-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中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