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尔铁塔!

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对第⑦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条是一种面食,风靡已久。
B.面条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C.面条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D.日本人吃素面象征好运,中国人生日象征福东海。
2.结合选文,下面对“面条普及和发展有哪些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商贸密切相关。B.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相联。
C.与面条食用便捷的特点相关。D.与面条制作成本低,口味单一相关。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4.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A.第3段末B.第4段开头C.第1段末D.第2段末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爱犯错的智能体》序

①本书主角是被称作智能体的人(尤其是生物学上的人),暂时称之为人智能体;另一个与之进行比较的智能体是机器智能体,简称程序体。人是万物之灵,却不能避免犯错,那么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程序体会犯同样的错吗?

②人智能体犯错,客观上可能是因为面临复杂的环境,主观上则往往可以归结为______。为什么会把画中的美女看成老太太?因为不知道一幅画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为什么会对隐藏在背景中的目标物视而不见?因为没想到画中还会有画。当然,有了积累的相关经验,有了从经验中提取的理性认识,就会降低犯错的可能。而面对同样的问题,一个具备丰富先验和可靠选择机制的程序体,就不大会犯类似的错误。

③当然,程序体也有不及人智能体的地方。程序体编写的模型都是针对有限前提的,即该模型只在为它设定的某一类特定环境有效,而人智能体则以他的全部生活和终身经历为其经验支撑。不过程序体也在一步步赶上来,更深刻的理论和更先进的技术不断诞生。

④由此可见,人智能体和程序体对事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实际上互有短长。

⑤虽然本书并没有正面给出智能或人工智能的定义,但是通过很多生动的例子,作者已经透露了对于此类问题的一些观点。读者也会注意到,人智能体会做的事情很多,会犯错误的场合也很多,而许多常见的错误并没有收入书中。为什么?我认为作者想表明,人智能体的智能并不局限于理性思维这样的高级形式。当下程序体常用的智能公式是: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或智慧),从作者罗列的大量视觉、听觉、触觉、体觉的实例来看,该公式对生物人智能的概括是否有所遗漏呢?另一方面,本书并不认为大脑是生物智能的唯一产地。

⑥在更广的意义上,人脑是一个复杂结构,各部分各司其职。例如脑干要担负起维持所在人生命的多种重要责任,包括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脑干是一种生命现象,与智能无关,而脑干模拟功能是人工生命的一部分,它与人工智能有关。如果要用人工智能技术构造一个人工生命,对脑干功能的模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推论:人工智能模拟的是否不仅仅是智能,而可能也泛指某种生命现象?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能够成立,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它是否管得太宽了?人工智能究竟是应该努力的目标,还是应该遵循的方法学?

⑦我在《人工智能》一书的前言中曾提到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有愚公、智叟两派。愚公派认为总有一天会把人工智能这座大山完全搬走(到那时机器像人一样聪明),智叟派则认为尽管挖尽之日永不会来,仍要努力挖山不应懈怠。我愿意站在智叟派一边,认为人工智能既是一种(无止境推进的)目标,更是一种(应该持之以恒的)方法学。

⑧最后我还想指出,人智能体固然爱犯错,但更能容错。为什么某甲能一眼认出某乙?尽管某乙外表已与当年初见时很不一样。为什么某丙能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他从没遇到过类似情况。为什么不同的程序体被设计来处理不同的智能问题?而人智能体却能处理各种智能问题,尽管他只有一个大脑,其结构还是固定的。所有这些和人智能体的容错能力关系极大。为公平起见,建议作者在本书出版后再写一本《能容错的智能体》,至少和本书一样精彩,或者更精彩。

[注]①本文摘编自陆汝铃为张军平著《爱犯错的智能体》一书所作的序,原标题为《智能体和程序体的对话》。

1.根据文意,在第②段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______
2.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程序体能处理不同的问题,在于它们有不同的选择机制。
B.当下程序体常用的智能公式尚未包括对与智能无关的生命现象的研究成果。
C.智叟派认为程序体永远也达不到人类的智能水平。
D.人智能体的容错能力有利于解决一些陌生的、复杂的问题。
3.以下程序体犯的错误中,最有可能归因于“模型都是针对有限前提”的一项是(     
A.小洁将自己的证件照上传至某识花小程序,识别结果为“向日葵”
B.小洁将一段语音转成文字,程序把其中的“辽阔”转成了“寥廓”。
C.校门口的人脸识别机常常分不清长相相似的小洁同学和小明同学。
D.小洁收到语音信息,转成文字后多是乱码,发现是对方语速过快。
4.根据这篇序言对《爱犯错的智能体》一书的介绍,下列事例中不会作为“人智能体犯的错”收入该书的一项是(     )。
A.敌方难以发现身着迷彩服隐藏在树丛中的战士。
B.小明站在哈哈镜的前面,发现镜中的自己变形了。
C.人们会产生“月亮在地平线上比天上大”的感觉。
D.大货车司机容易误判其侧方行人的位置、移动速度。
5.本篇序言既与该书内容展开对话,也给该书读者以指引。请结合本文的行文思路加以分析。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造园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的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有画意。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塑品;美人峰细看才像;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以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分别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1.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2.请分别概括1-4段的内容。
3.第2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2.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
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
D.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是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及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年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百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科学人文和而不同》选段,完成各题。

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共生互动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基因技术,将人与黑猩猩进行某种杂交,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这种新的生物是否比人更聪明、更健康?这绝对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起克隆人还更反应该、反伦理、反人类。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普,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应该是什么应该一定要合乎。据说,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化自然应该:然而,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情况,谁知该处水不多,树种下去,开始有水,蓬勃生长,一旦此水吸尽,树全死了,比绿化前还糟,沙漠下面的水都没有了。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相异互补

科学与人文共生互动,相融互通。然而,科学毕竟是科学,人文毕竟是人文,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而不同相关,表明可以互通,可以互补;区别,相异,表明应该互动,应该互补,以求共同和谐的发展,以求有利于高素质高级人才的培养。科学与人文正因为相异,就还需彼此互动互补,以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人生的追求,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但求真需求善为其导向,求善需求真为其奠基。求真是负责,求善是负责,求真与求善的结合,即求得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交集,才是真正地全面地对社会负责。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知识,人文知识是关于同精神世界密切相连的知识。古今中外大家,不论是科技大家,还是文艺大家,还是政治、军事大家,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一般都是较为完备的。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优秀的思维应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一是能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科学思维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同人文实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这是原始性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作为人,首先是动物,必须有物质生活:而且还是人,必须有精神生活。一个健康的生活应包括:一是物质生活主要应合乎生理健康,是精神生活主要应合乎心理健康。前者主要取决于科学,后者主要取决于人文,而且,这两者还是互动的,而且往往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脑健康,可以说,脑健康是一切健康的前提。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科学承认外界,人文关怀外界,只有既承认外界,又关怀外界,才能同外界和谐,即同他人、同集体、同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乃至达到天人合一

1.科学与人文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3.科学与人文互补性的好处。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太原市文赢教育培训学校对口升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评估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世界上有许多研究人员在进行实验,对试验田的农作物施放高浓度二氧化碳,而相邻的对照试验田则保持自然二氧化碳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让一些农作物产量提高大约13%。不过这种产量优势并不能长期维持。在随后的几年,两块试验田的产量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专家认为,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像氮肥和水的灌溉都对产量有很大影响,二氧化碳的影响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且,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虽然会促进寒冷地区植物生长,但在本来就很热的赤道地区则会起到反作用。一项对巴拿马和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地区持续了20年的研究表明,当地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就会让植物生长减缓50%。

二氧化碳对农作物产量影响到底如何,这个问题是过于复杂了。粮食作物在世界上广泛种植,每个地区各类条件都是不同的,如土壤类型、气候、水、天气、基础设施、经验等等。气候变化太厉害,可能会使农作物不再适应于原来地区的条件,有些可以被转移到其他地区,有些则不行。因此,预测二氧化碳增多给世界整体农作物产量带来的变化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1.下列对上文说明对象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产量变化的影响。
B.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生长时间的影响。
C.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所需水分的影响。
D.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所需土壤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的影响因地域而不同。
B.二氧化碳增多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唯一因素。
C.二氧化碳增多给农作物带来的产量优势不能长期维持。
D.二氧化碳增多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问题。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华泰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膳食纤维7类,还包含许多非必需营养素。如果长期缺乏某种营养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些疾病。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希望通过日常补充营养素来防病于未然

据估计,约有半数的美国人和近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每天都会服用某种补充剂。在中国,有10%~20%的人经常补充营养素。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补充营养素吗?科学研究说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从日常食物中就可以获得。一些特殊人群需要补充特定的营养素,比方幼儿、孕妇、老人需要补充适量维生素D,孕妇需要补充适量叶酸。如果不是因为某种疾病或饮食习惯(比方素食)导致营养缺乏,非特殊人群实在没有补充营养素的必要。

目前流行的这种没病乱吃药情况,不仅浪费钱财,而且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比方,人体每天摄入的维生素A超出必需量1.5毫克,会干扰维生素D的有益作用,甚至还会影响骨骼健康,过多的维生素D会导致钙在血液中堆积,从而引发呕吐和肾脏问题。大量服用维生素E补充剂会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既然对多数人来说,补充营养素并没有多大用处,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坚持补充营养素呢?由于营养素类药物通常较廉价,人们购置起来经济负担不大,就容易出现随意购置的行为。不少人并没患上缺乏营养素的疾病,而仅仅是因为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才用补充营养素的方式来保险。大多数人补充营养素时,抱着万一有用的心理。另外,长期服用者可能因为营养素补充剂具有的抚慰剂作用而对其产生心理依赖,有的长期服用者停服之后会立即产生身体不适感。

我们真的需要补充营养素吗?其实很简单,去问问医生,他们会给你合理的建议。对于多数人来说,多样化、合理、健康的饮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科学补充营养素,才能防止出现花钱买病的为难局面,给自己一个健康的未来。

1.以下对人们“坚持补充营养素”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们一般能够承受营养素类药物的价格。B.补充营养素是为健康来“保险”。
C.长期服用可能使服用者产生的心理依赖。D.医生建议所有人应该补充营养素类药物。
2.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补充过量的维生素E会影响骨骼健康。
B.营养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因此应大量服用。
C.日常饮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人必需的营养素。
D.半数的美国人和英国人都喜欢补充一些营养素。
3.以下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是(     
A.科学补充营养素B.营养“保险单”C.吃出你的健康D.营养素的功与过。
2024-07-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春季高校招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那是不太正确的。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对于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3号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②研究表明,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它可以促使身体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的地区,居民体内的肥胖基因就比较多,以便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负担,由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③科学家发现,肥胖基因能促使身体制造出一种在血液中输送脂肪的蛋白——“AOP-D基因APO-D基因越多,血液输送脂肪越流畅,体内所积聚的脂肪也就越多。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人的肥胖基因喜欢隔代遗传,在多数家庭里,胖父母一般不会将肥胖基因传给其子女,而会将它遗传给他们的孙辈。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导致肥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能由于肥胖者吃得过多,营养过剩所致。
B.可能由于肥胖者体内“APO-D基因”过多所致。
C.可能由于遗传所致。
D.绝不可能由于其父母肥胖的原因所致。
2.根据文意,对“‘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肥胖基因”有助于人们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地区。
B.说明长期贫困是形成“肥胖基因”的起因。
C.说明人只要有“肥胖基因”这种“生命的保护神”,便可以度过困难时期。
D.说明有“肥胖基因”的人能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
3.下列对“肥胖基因”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肥胖基因”对人有害无益。
B.“肥胖基因”对人有益无害。
C.“肥胖基因”爱穷人。
D.“肥胖基因”弊大于利。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共存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

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1.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2.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D.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大有帮助。
B.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可能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万,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坚韧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心脏的瓣膜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节选自一丁《奇炒的人体》)

1.文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第②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段考二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