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的归宿毕竟在于民众身上。托尔斯泰对于他们老是具有一种奇特的,纯粹是生理的感情,他在社会上所得的重重的幻灭的经验从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在最后几年中,他和莱维纳一样对于民众接近得多了。他开始想着,他那些自杀、自己麻醉的学者、富翁,和他差不多过着同样绝望的生活的有闻阶级的狭小乐园之外,还有成千成万的生灵。他自问为何这些千万的生灵能避免这绝望,为何他们不自杀。他发觉他们的生活,不是靠了理智,而是——毫不顾虑理智——靠了信仰。这不知有理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不能生活。宗教思想在最初的人类思想中已经酝酿成熟了。信仰所给予人生之谜的答复含有人类的最深刻的智慧。

那么,认识了宗教书籍中所列举的这些智的公式便已足够了吗?——不,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一般思想圆到之士与富人把宗教只当作一种享乐人生的安慰,这使托尔斯泰颇为憎厌,使他决意和一般质朴的人混在一起,只有他们能使生命和信仰完全一致。

他懂得:劳动民众的人生即是人生本体,而这种人生的意义方是真理。

……

一八八二年正月他参加调查人口的工作,使得他有真切地看到大都市的惨状的机会。他所得的印象真是非常凄惨。第一次接触这文明隐藏着的疮痍的那天晚上,他向一个朋友讲述他的所见时,他叫喊,号哭,挥动着拳头

人们不能这样地过活!他嚎啕着,这决不能存在!这决不能存在!……几个月之久,他又堕入悲痛的绝望中。一八八二年三月三日,伯爵夫人写信给他说:

从前你说:‘因为缺少信心,我愿自缢。’现在,你有了信心,为何你仍苦恼?

因为他不能有伪君子般的信心,那种自得自满的信心。因为他没有神秘思想家的自利主义,只顾自己的超升而不顾别人,因为他怀有博爱,因为他此刻再不能忘记所看到的惨状,而在他热烈的心的仁慈中他们的痛苦与堕落似乎是应由他负责的,他们是这个文明的牺牲品而他便参与着这个牺牲了千万生灵以造成的优秀阶级,享有这个魔鬼阶级的特权。接受这种以罪恶换来的福利,无异是共谋犯。在没有自首之前,他的良心不得安息了。

——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1.下列对“这使托尔斯泰颇为憎厌”中的“憎厌”指代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把宗教当作一种“享受人生的安慰”的富人。
B.把信仰落实到实践中的人。
C.把信仰仅仅理解为一种学问的人。
D.不能把信仰和生命结合起来的人。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是这个文明的牺牲品”中的“文明”,指代物质文明。
B.“‘人们不能这样地过活!’他嚎啕着,‘这决不能存在!这决不能存在!……’”这是对托尔斯泰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极度悲悯和善良。
C.调查人口的工作让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的真实,他的内心受到了震动。
D.在关于信仰的问题上,作者善于深入到托尔斯泰的灵魂斗争的最深处。
3.关于选文中的“自首”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自首”在这里有忏悔并改变的意思。
B.这个词贬词褒用,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伟大、高贵与善良。
C.“自首”是因为他看到了自身的所处阶级的本质。
D.托尔斯泰因为“自缢”而缺少信心,所以只能“自首”。
4.联系全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通过托尔斯泰的生活的细致描写,表现了青年时期的他所经历的精神转变。
B.作者现身说法,以托尔斯泰的思想发展为主线。
C.文章在刻画托尔斯泰的时候,综合使用了对比、内心独白、多重描写等手法。
D.托尔斯泰本着对真理和爱的执着追求,选择脱离自己的阶级,这些都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直到生命的尽头。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职业学校2019- 2020学年高三开学检测语文测试卷(图片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对选文内容解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阐释鱼类为什么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的问题,与动物没有进化出轮子原因完全一致。
B.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
C.螺旋桨作为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要比鲸、海豚和—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
D.本段在结构上属于提出问题部分。
2.下列关于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B.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C.作诠释             打比方             分类别D.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本文所采用的逻辑顺序的一项是(     
A.由现象到本质B.由浅入深C.由表及里D.由个别到一般
4.关于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生命的螺旋桨”指的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
B.“有些”指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所有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一般推动细菌前进。
C.“只有”限定了类似尾丝的组织生长在微小生物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
D.“问题”指的是鱼类没有进化出螺旋桨的原因。
5.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知识性、通俗性和条理性融于一体。
B.课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材料。
C.课文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为保证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文章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
D.课文通过典型例子的引用,多角度地分析了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的原因,为我们掲示了生命进化的奥秘,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职业学校2019- 2020学年高三开学检测语文测试卷(图片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当然,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而且没有工农业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也无法搞下去。所以基础学科之为基础是就其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而言的。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下列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是(     
A.阐释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B.解释应用科学和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
C.提出“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六门学问”。
D.指出天文学研究和物理学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程序顺序B.时间顺序C.空间顺序D.逻辑顺序
3.选文中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分类别B.下定义             作引用C.列数字             作诠释D.作比较             列数字
4.下列不能体现“天文学也是物理”的是(     
A.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
B.通过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研究可见光,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
C.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
D.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
5.下列判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最基础的六门学科。
B.基础学科之所以为基础,是因为其理论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应用科学对基础学科提供不了帮助。
C.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有六门,其中,天文、地学、生物、化学是一般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两门是根本的基础学科。
D.工程技术科学包含现代自然学科,因此,现代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跨地区职业学校单招二轮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1.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滋养生命B.调节水分平衡C.提供人类居住地D.净化水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按逻辑顺序,先引出湿地,再依次写湿地的含义、形成、功能和面临的挑战等。
B.第②段采用了分类别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湿地,语言严谨准确。
C.第③段第一句中加点的“大约”表示不确定,说明了湿地的占比6%不是准确的统计。
D.第⑤段“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用打比方形象说明了湿地具有调节水分平衡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地球上,只有湿地的生态系统能孕育多种生命,而雨林、海洋、苔原等则不能。
B.湿地成为地球上生物最丰富多样区域之一,是因栖居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丰富又繁多。
C.湿地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它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说明湿地很重要。
D.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因它不仅遭到环境挤压,还面临污水过度排放。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师范学校计算机系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完成练习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1.白居易的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说明荔枝放不了五天。B.说明荔枝由外到内的变质过程。
C.说明当时无法贮藏荔枝。D.说明荔枝肉的娇嫩。
2.文中引用杜牧诗句是对唐明皇的嘲讽,同时起的作用是(     
A.说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B.说明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C.赞颂长安的美景。D.进一步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运输困难。
3.1自然段文字的大意是(     
A.古代宫廷想吃荔枝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
B.荔枝不耐贮藏。
C.荔枝是非常娇贵的水果。
D.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荔枝贮藏期。
4.2自然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②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中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谁能够想到,像他这样一个充满着革命活力的人,竟会在兰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兰考的大地。

③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为俺兰考人民,硬给活活地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

⑥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1965年粮食已经初步自给了。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从1964年冬天到1965年春天,刮了72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

⑦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这是一篇人颜欢笑的文章,是一篇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⑧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

⑨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穆青冯健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讲述了焦裕禄的精神永远流传,带给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B.选段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对他的怀念,
C.选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
D.结尾部分改用第二人称“你”,增强了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2.下列选项对文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⑤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上文一位老贫农的呼告。
B.选段⑥中的划线句对应着选段⑨“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突出了焦裕禄的伟大贡献。
C.选段⑦中的加点词语“人颜欢笑”具体指的是兰考人民在焦裕禄的宏伟蓝图和伟大精神的指引下,战胜困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的伟大实践。
D.选段⑨中的划线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焦裕禄的肯定和赞颂。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青,著名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B.冯健,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1949年后被调到新华社工作。
C.周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奖。
D.本文是一篇长篇事件通讯,讴歌了焦裕禄的伟大精神。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的言行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B.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时运用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等方式,让人物立体而饱满。
C.文章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事件为线索进行安排的。
D.本文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自由切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的赞美与感念。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等专业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物圈(biosphere)是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地球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称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表面为薄薄的土壤层。在岩石圈的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这几个圈里面的水、土、气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共同构成地球表面的无机环境,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群。这些生物种群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体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空间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起着不同的作用。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制造有机物质;一些动物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维持生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微生物分解死亡了的动植物尸体,供动植物重新吸收。如此,构成了它们之间的一个循环系统。在生物圈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并保持着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生物圈中,人类不仅是生物的一员,而且已成为生物圈的主宰。他们既是高级的生产者,又是高级的消费者;他们能够有目的地管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大了,已造成了许多严重后果,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例如,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已有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种遭到了绝灭;由于过度垦荒和放牧,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由于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情况发展下去,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拥挤、生态更不稳定、污染更加严重的世界,生物圈也将变得更加脆弱和易于瓦解。

1.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给“生物圈”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是一个循环系统。
D.生物圈是生物种群生活的环境。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以食物链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B.在生物圈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C.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一起运动、变化和发展,就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由地表的生物有机体与地表的无机体环境构成。
3.这篇文章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打比方   列数字B.举例子   下定义   打比方
C.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D.举例子   打比方   下定义
4.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A.生物圈将更加脆弱和易于瓦解。
B.生物圈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C.21世纪将是一个更加拥挤、生态更不稳定、污染更加严重的世界。
D.协调人同生物圈的关系是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之一。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作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②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作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60克。

(节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白居易用“壳如红缯”来比喻荔枝的果壳恰当吗?为什么?
2.选文介绍了什么?采用了什么顺序?
3.能不能将第④中加下画线的句子改成“荔枝大小,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克到二十克”?为什么?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华社酒泉1016日电     200310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②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③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④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10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⑦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节选自《飞向太空的航程》)

1.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情景时用了一连串动词,找出这些动词,简要说明这些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2.文章的导语部分包括哪些段落?有什么特点?
3.文章的第4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本文的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什么近二十年沙尘暴减弱了

吴成来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我国北方是沙尘暴多发的地区之一,这与其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北方以及上游的蒙古国部分地区分布着广袤的沙漠和沙地,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每逢强风天气,易发生沙尘暴。特别是每年的春季,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北方时,在冷空气前端的冷暖气流交汇处,风速极大,尘土被卷入空气中,进而随气流输送到下游,造成我国上空大范围区域受到沙尘的覆盖。21世纪初,我国北方的沙尘暴较为严重,但在经历几场强沙尘暴之后,近二十年开始明显减弱,即使偶有反复,减弱趋势也没有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速、植被覆盖、土壤干湿状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

近二十年,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地区的风速呈减弱趋势,强风频次明显降低。强风对起沙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强风频次的减少会导致起沙量明显减小。除地表风速降低外,地表绿化面积大量增加,也是沙尘暴减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表明,我国沙尘源地区的植被覆盖显著增加,有效降低了裸土面积,保持和涵养了土壤水分。在下游的华北、华中及以南地区,植被覆盖也有明显增加,极大地减少了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沿途沙源和本地沙源带来的不利影响。沙尘暴减弱的第三大原因,是我国北方土壤总体变湿。近二十年,我国西北、内蒙古、华北、东北以及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有增加趋势。据估算,2001年至2017年,沙尘源区的土壤湿度在16年间普遍增加了5%30%。由于地表湿度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增大了土壤粒子的黏合力,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植被生长,对风沙活动起到抑制作用,沙尘暴由此逐渐减弱。

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起沙模型分析发现,地表风速减弱、植被覆盖增加和土壤变湿对沙尘暴减弱所做出的贡献分别为46%30%24%。风速、植被覆盖、土壤湿度是地球气候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会受到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影响,因此气象要素变化才是近二十年沙尘暴减弱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升高使得高低纬度间的温度梯度减小,从而导致风速减弱。同时,全球温度升高有利于植被生长,特别是在土壤湿度增加的情况下。另外,全球变暖可能使得东亚雨带北移,从而导致我国北方土壤变湿。这些都会影响我国北方的气候系统。

综合来看,未来全球变暖和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可能会促使我国北方沙尘暴活动继续减弱,但考虑气候系统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特征,未来沙尘暴减弱趋势也有可能发生扭转。这种扭转是否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目前还没有研究结论,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分析。

(有删改)

1.下列对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北方和蒙古国的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沙漠和沙地,起沙源面积比较大。
B.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湿度低,土壤粒子黏合不足,遇风时容易起沙。
C.我国北方的强风卷起尘沙并将其输送到下游,使沿途地区的空气混浊,能见度低。
D.每到春季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快速入侵我国北方,地表温度急剧下降易导致沙尘暴。
2.下列对我国北方近二十年沙尘暴减弱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地区风速减弱与强风频次降低导致起沙量减小。
B.我国北方的沙尘源区和下游地区的植被覆盖增加提升了防风固沙效果。
C.我国北方空气中的尘沙持续减少,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的天数增多。
D.我国北方沙尘源地区土壤湿度大幅增加,对风沙活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表风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三因素中,地表风速对沙尘暴的强度影响最大。
B.整个气候系统的演变,促使我国北方的风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发生了改变。
C.由于气候系统具有年代际周期变化的特征,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在未来将会变强。
D.治理沙尘暴,既要遵循气候变化规律,也要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等改善气候环境。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