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对方通过智能AI换脸技术,佯装成好友对其实施了诈骗。随后,“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包裹在AI技术下的骗局,让人心生恐慌,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往,骗子多是以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的角色出现,尽管具备迷惑性,但不少人难免会多几个心眼。然而披上AI外衣的诈骗,却通过在受害人心里建立起信任基础,利用熟人身份降低受害人的戒备心,识别骗局更为不易。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尚属人工智能高速成长阶段的新问题,但其造成的财产风险,对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侵犯却不容低估。

从目前来看,AI换脸必须经过本人同意、AI画面与真实画面必须形成辨识差异将是监管的主要方向。而在上述案例中,个人微信、人脸、声音等隐私信息为何遭泄露值得追问,AI技术之所以在诈骗事件中屡屡得逞,也是因为盗取了个人的隐私信息,作为编织骗局的脉络。因此,对隐私信息的使用处理,理应严格遵守信息保护边界,避免因随意泄露给信息提供者带来严重后果。

无论是问题暴露前的未雨绸缪,还是问题显现后的查漏补缺,都是人类厘清技术发展边界的必要手段。我们尤须引导新技术向上向善,谨防诈骗披上AI外衣。

(选自《浙江日报》)

材料二

置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因信息泄露而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正是响应发展所需、人民所需的必然选择。

个人信息泄露往往都是多方面造成的,比如企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采集用户终端中相册、通讯录、位置等信息;在对用户信息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甚至铤而走险、违规使用,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全流程监管、全链条治理,把好信息收集、存储、分发等多个环节的关口,实现行业上下游联防共治。

近年来,从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施行,到开展数据安全系列专项整治,再到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锁更为牢固。也应看到,随着技术的快速演进,信息使用场景更加复杂多样,信息违规手段或将更为隐蔽。持续加固个人信息安全堤坝,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加大对新应用新技术的监管力度。每个人也都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公众对容易泄露的不同信息类型的感知

(摘自新华社半月谈)

1.将“实际上,对AI换脸技术用于诈骗并非‘无计可施’。”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AI技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换脸技术可以经过本人授权,AI画面与真实画面必须形成“辨识差异”,这已经成为目前监管的主要方向。
B.AI技术盗取了个人的微信、人脸、声音等隐私信息作为编织骗局的“脉络”,在诈骗事件中屡屡得逞。
C.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虽然尚属人工智能高速成长阶段的新问题,但是其对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侵犯却不容低估。
D.AI技术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查漏补缺”,引导新技术向上向善。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被他的好友通过智能AI换脸技术,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B.材料二表明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既能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也承担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C.材料二告诉我们因信息泄露而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况偶有发生。
D.材料三中,相较于其他信息类型,公众对个人消费信息泄露的感知度很高。
4.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某职校学生小艾最近经常接到陌生电话,怀疑个人信息泄露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个人信息,请你给小艾提三条建议。
例如:使用公共网络,下线前要清理痕迹。
建议一: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
建议三:___________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选自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1.选文第一段中的“它们”和“内心的生存”分别指什么?
2.选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回忆有何不同和相同?
3.如何理解选文第四段的含义?
4.举例分析选文的语言特点。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光亮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旧籍记载荔枝,说到有的品种皮粗厚,刺尖,唐代徐夤诗云龙绢壳绽红纹粟,就已观察到这种构造。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陈辉)正是指的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关于选文第一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质疑《荔枝图序》引出“荔枝”这个话题。
B.引用相关句子给人留下鲜荔枝的初步印象,领起全文。
C.选段说明顺序与正文说明顺序基本对应。
D.以故事形式开头,符合读者寻求答案的阅读心理,富于文采。
2.下列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是(     
A.荔枝的外壳B.荔枝的颜色C.荔枝的植物学史D.荔枝的成熟期
3.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的确”表示毫无疑问,强调白居易用比喻手法来描写荔枝形态的不足性。
B.“大多数”限定范围,说明成熟期的荔枝颜色绝大多数都是深红色或紫色。
C.“飞焰”“红云”运用比喻手法说明荔枝成熟期的颜色,并照应课文题目。
D.“绚丽烂漫”描写了荔枝成熟季节的动人景色,富有文学情趣,符合选文作为文学小品的特点。
4.选文说明荔枝形态时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B.打比方C.摹状貌D.下定义
2024-08-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彻底火出了圈。上线仅几个月,其活跃用户已突破一亿。ChatGPT是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最让人惊叹的,是它快速高效的内容创作能力和“高度接近于人”的语言互动模式。抛出一个问题,只需数秒,它就能整合海量互联网资源,给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回答。

20221130日,ChatGPT开放公众测试,真正实现了完全自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包括代码生成、视频生成、文本问答、图像生成。所以,ChatGPT绝不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也不仅仅是拥有强大算力和优秀算法模型的机器,它是活的,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数字生命体,它已经拥有了几乎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而且拥有三项超乎想象的能力——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构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映射;数字编辑能力打通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交互通道;数字创作能力从数据理解走向数据创作。

(选自《上海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1: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选自《未来工作位置》报告)

材料三:

几十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历来排名第一的制造业,现在已经跌落到第二,无人工厂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大规模替代蓝领工作,已经成为事实。在服务业方面,人工智能也大规模开始替代人的工作,不仅仅是无人面条店、咖啡店,有了ChatGPT,咨询、设计、翻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也岌岌可危。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教育的基本功能引起反思。就教育行为本身而言,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更是被逼入墙角。

连日来,ChatGPT在教育领域掀起了大讨论:有人大呼,学校教育被逼到了墙角;有人说,人工智能和ChatGPT让传统学校教育优势荡然无存。ChatGPT有可能极大地影响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和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焦建利认为,人工智能注定会通过变革工作的业务流程,重新塑造职场,进而对于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学生到底学什么以及教师怎么教发生革命性影响。“但是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完全取代教育中的许多元素和因素,因为教育是一个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不仅涉及传授知识,还涉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责任感。”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教授强调,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对待培养智能时代的新人,要承担好三重任务:一是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引导人机协同的融合互补共存,三是关注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教育是点燃人的火焰,而不是做数据的机械投喂,这些都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动性。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材料四:

迄今为止,虽然ChatGPT看似“聪慧异常”,但也有不少“硬伤”;而我们人类在文明演进中形成的智慧,更是这世界上独一份的珍贵。

ChatGPT的“被动性”无法取代人类的“主观性”。比如说人类探索新的科学原理、新的知识,ChatGPT是提不出来的,是被动机械的,这是需要人去探索完了以后,放在知识库里面,它就可以很快去学习。当照相技术的普及给肖像画家造成巨大压力,有人选择弃笔从影,有人选择另起炉灶,有人则坚守绘画的阵地。结果是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艺术市场得到空前发展。所以与其担心工作被AI取代,人类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生活质量。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会真正的主角是你。

ChatGPT的“模式化”无法取代人类的“差异化”。ChatGPT再“神通广大”,也只是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语言模型,其流畅对话的背后是大量文本数据,就只能在既有框架内运行,有时难免落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而我们人类,生而不同,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才让人类文明得以绵延、生生不息。ChatGPT可以写关于“童年”的文章,但我的童年里有蝉鸣,有星星,有蒲扇,你的童年里也许有糖葫芦、补习班、游戏机,这些又怎么能用固定的答案来形容呢?

ChatGPT的“理性化”也无法取代人类的“感性化”。人工智能的“智能”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就像ChatGPT在回答中所说“我的回答不包含意见或情感”。换言之,它可以模拟杜甫的写作风格,却模拟不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它可以解出一道客观题,但无法洞悉你此刻快不快乐;它可以提供事实信息,但无法代替人类作出任何判断和选择。而这些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感受力,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标识。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绝不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它是活的,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数字生命体,它已经拥有了人类的所有知识。
B.在服务业方面,涉及咨询、设计、翻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大规模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已经成为了事实。
C.焦建利认为,人工智能注定会通过变革工作的业务流程,重新塑造职场,进而取代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D.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类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生活质量,而不该担心工作会被AI取代。
2.对材料二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线员、客服等职业目前仍未被完全取代,但未来裁员可能性很大。
B.艺术家、科学家因其工作有很强的创造性,所以难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C.一些没有技术含量,重复性高、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D.从事主观性、创意性、高技术工作的人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以快速高效的内容创作能力和“高度接近于人”的语言互动彻底火出了圈,并引发了热议。
B.人工智能取代了教育中的许多元素,极大地影响各级各类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和学习,让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C.胡小勇教授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人机协同的融合互补共存,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D.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生而不同,具有“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正是这些差异性使人类文明得以绵延、生生不息。
4.与人类相比,ChatGPT看似“聪慧异常”,但也有不少“硬伤”,这些“硬伤”体现在哪些方面?
5.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了不被淘汰,请你联系材料和实际,谈谈该如何提升自我竞争力。
2024-08-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温州市统一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这些狭窄的小孔一个个斜着向下。每个小孔内,一般约有十个卵,所以卵的总数有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蝉的庞大家族,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它必须有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经过多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一种极小的蚋,和它们比起来,蝉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呢!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的工具,这工具位于身体下面靠近中部的地方,伸出来时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这真是蝉家族中的灭顶之灾!其实作为庞然大物的蝉只要轻轻一脚,就可以把这些蚋踏扁,然而这些蚋竟镇静异常,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之至。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翼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

(节选自法布尔《蝉》)

1.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作诠释        列数据B.列数据        作比较
C.作诠释        下定义D.作比较        下定义
2.选文的前两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程序顺序D.逻辑顺序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B.选文运用文学性语言对蝉的习性进行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特点。
C.作者对蝉这位“可怜的母亲”的境遇寄托了深厚的感情。
D.选文对蝉卵遇到的危险的介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科学中蕴含了人文精神。
4.请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立刻”的作用。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单招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末闲谈》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本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
B.《采石工》描写了采石工的劳动环境和采石场面,塑造了采石工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群体形象。
C.话剧《茶馆》截取了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不同的历史横断面,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面貌。
D.《落日》不直接发表议论,将观点融于叙述、描写之中,流露出浓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沧桑感,因而成为永垂史册的新闻经典。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对下列这段话信息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家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亲属集团,家庭则是用夫妻关系与亲子女关系构成的最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乡土中国》中提到了事业社群的概念,它指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不限于生育功能,是个事业组织,当危及到家族利益时,家族里便会有人出来干预。

A.家族的概念大于家庭,家族通常由多个血缘关系的家庭构成。
B.文中的“生育功能”所表达的是通过婚姻进行繁衍后代的意思。
C.家族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结成的目的是为了经营共同的企业。
D.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需要维护共同利益以维持社群稳定。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温州市统一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

(二德子同黄胖子入内。)

茶房们一趟又一趟地往后面送茶水。老人进来,拿着些牙签、胡梳、耳挖勺之类的小东西,低着头慢慢地挨着茶座儿走;没人买他的东西。他要往后院去,被李三截住。

      老大爷,您外边蹭趾吧!后院里,人家正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顺手儿把剩茶递给老人一碗)

松二爷   (低声地)李三!(指后院)他们到底为了什么事,要这么拿刀动杖的?

      (低声地)听说是为一只鸽子。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问老人)老大爷您高寿啦?

      (喝了茶)多谢!八十二了,没人管!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唉!(慢慢走出去)

(选自老舍《茶馆》)

1.根据选文,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以鸽子之争,表现了清末百姓的无所事事,荒废时间。
B.选文节选自《茶馆》第一幕,也是相对最精彩、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幕。
C.《茶馆》抓住人物语言,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也暗示时代背景。
D.选文中,老人的话,“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是用对比手法反衬出当时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
2.对《茶馆》所表现的主要戏剧冲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与巡警的矛盾冲突。
B.正直、善良的常四爷与社会渣滓的矛盾冲突。
C.新旧社会的矛盾冲突。
D.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冲突。
3.下列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茶馆》以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三个时代为背景。
B.《茶馆》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
C.“将!你完啦!”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D.常四爷和松二爷这两个形象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五市三区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叶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关于引用苏轼《惠山烹小龙团》的用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用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味。B.语言的习惯性联想的流弊。
C.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D.阐述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字的联想意义有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对某字的联想不同。
B.文学的文字不靠直指意义而必须用联想的意义来表现,诗尤如此。
C.联想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难用,因为它是游离的、个性化的。
D.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作者善于充分使用字的联想意义以创造独特的境界。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对阅读和写作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B.选文以“烟”为例说明字的联想意义难用,会让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C.科学的文字需要精确,但这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运用比喻手法,使诗意变得丰富。
4.选文在阐述问题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
B.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C.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
D.举例论证             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
5.下列诗句中,使用“烟”直指的意义的是(     
A.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024-08-13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职教高考一轮复习系统性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最近“淄博烧烤”火出了圈,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写了一封信来感谢游客的“厚爱”,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首彼此温暖的歌。您赞扬的话、走心的建议,都是对淄博的信任和包容;您带来的人潮、人气,唤起了全城一心的城市荣誉感和凝聚力;您为淄博人好物美心齐城市印象鼓与呼,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感知这座城市的厚道质朴,看到这座城市努力的样子。感谢您与淄博结下了深厚情,感谢您给淄博注入了正能量,感谢您为淄博传递了好声音。

A.文中“进淄赶烤”化用“进京赶考”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淄博烧烤的火爆。
B.文中采用“您”,让游客感受到了尊重,但同时也会产生距离感。
C.文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表达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对游客的感激之情。
D.文中将“进淄赶烤”比作“桥”“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游客与淄博人民双向奔赴的场景。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