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6 道试题
1 . 对《祝福》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小说开头着力描写“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环境,是为了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我”在“祝福”声中也“懒散而且舒适”,所有的“疑虑”全被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表现了“我”并不是真正地同情祥林嫂。
C.祥林嫂的一生有过许多不幸,而自己捐了门槛,四婶仍不要她在祭祀的时候沾手,是对她最严重的一击。
D.“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在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2 . 下面对《春之声》一文的理解及评价,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无论对王蒙本人还是对新时期小说创作,《春之声》都是一篇值得重视的作品。这个篇幅不大的短篇小说热忱地表现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大地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揭示出一个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
B.作者选取直线性的心理结构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在车上的感受、联想和回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呈流动状态映现,以蒙太奇的效果迭出,使小说结构语义产生了自然流动性。
C.《春之声》在发表时曾引起较大争议,批评者对这种过分侧重于心理活动,并且叙述随意跳跃的方法持怀疑态度,这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去颇远。
D.意味深远的象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这篇小说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职业技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文段③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2.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3.“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4.文中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这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5.下列与文中意境最相吻合的诗(词)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圈,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21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5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漏,其危害将不可估量。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我们并不会因此就远离这样一种新能源。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了。

1.下列对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形成条件。
B.可燃冰的分布情况。
C.可燃冰的价值及储量。
D.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带来的危害。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具备低温、高压、充足的天然气供给和充足的孔隙空间就能形成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储量巨大,可以满足80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开采可燃冰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希望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3.本文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下定义C.列数字D.打比方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职教第四次联考中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黎益仕

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下有一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此外,也有把地震的发生归因于抽象的阴阳失调。东汉时期的张衡可谓地震事业的鼻祖,他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在《全后汉文》中收录有他写的《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一文,文中说京师闹地震时雷电怒作,是贡举的诸多弊端造成人间变化无常,从而有奔雷、土裂之异,并提出只要秉公无私就可消灾免祸于萌芽状态的地震对策。这可算得上是地震对策第一说,但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哲学观点,无论对地震成因还是地震对策的看法,均为唯心之论,作者也仅仅是借地震针砭时弊并抒发政见而已。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的。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熔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裂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地震学界普遍认为,天然地震是地球上部沿地质断层发生突然滑动而产生的,这种滑移沿断面扩展,其破裂传播的速度小于周围岩石中的地震剪切波波速,存储的弹性应变能使断裂两侧岩石回跳到大致未应变的位置。

(选自《防灾博览》2012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地震成因”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流传着“鳖鱼驮着大地”的传说,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
B.我国古代也有把地震的发生归因于抽象的“阴阳失调”的。
C.东汉的张衡提出只要秉公无私就可消灾免祸于萌芽状态的地震对策。
D.东汉时期张衡对地震成因的看法是唯心之论。
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基于古时的科学水平,有人认为“贡举”的诸多弊端造成“奔雷、土裂”,即地震异象。
B.伊壁鸠鲁认为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即风成说。
C.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的。
D.目前地震学界普遍认为,天然地震是地球上部沿地质断层发生突然滑动而产生的。
3.依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B.1911年理德提出的“弹性回跳说”和“相变说”,为地震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
C.地震之谜迄今没有解开,但随着多学科交叉渗透,地震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D.天然地震的滑移沿断面扩展时,存储的弹性应变能使断裂两侧岩石回跳到未应变的位置。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对地震有了更科学更清楚的认识。
B.地震是从古至今都有过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抖动是地震最普遍的表现。
C.地震波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它对研究地震的成因很有帮助。
D.鉴于地震的危害极大,目前世界各地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计划正在有序开展中。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袁良才

①民国二十六年冬,芜湖沦陷。日军进占芜城,到处血雨腥风,满目疮痍。

②太平郑氏在长街经营和茂顺茶庄已十余年了,因茶叶品质优良,色相完美,价格公道,且主人老郑诚实守信,生意在同行业中一路领先。日军入城,和茂顺的买卖自然一落千丈,但老郑还是苦苦撑持着,只是没了闲时画上几笔的雅趣,他企望嗜茶如命的老主顾们在艰难岁月里还能喝上一口好茶,给生活留点想头。

这天,黄梅雨绵绵不绝,一如老郑的心绪。店里的生意几近断绝了,他已差人将妻儿老小送回太平猴坑老家了,那里是新四军的防区。他知道,该来的就要来了。

④店堂里又晦暗了,老郑放下《茶经》,作起身相迎状。来人完全是一副商人打扮,但一撮仁丹胡煞是刺目。此人正是日军首领田中少佐。

郑桑客气了!田中少位径自在八仙桌旁另一边太师椅上坐下,并摘下礼帽。老郑微微一笑道:将军此来真是轻车简从,诚心可鉴啊!

⑥田中少佐哈哈大笑道:我们本是同道中人,以茶会友,自当儒雅有礼。

⑦老郑点了点头,说既然将军是以同道身份诚心而来,在下必当奉若知己。我们还是先听茶,再品茶吧!

大大的好!田中少佐似乎对老郑前后态度的转变颇感满意。

《茶经》云,南方有嘉木,即茶树也。太平猴魁产于终年云遮雾绕之高山,鲜叶集天地之灵气……”老郑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田中少佐听得聚精会神,如醉如痴。终于,听得老郑发话:将军,下面我们可以品茶了。田中大喜。

只见郑某从卧房里捧出两个早放好茶叶的玻璃茶杯,置于八仙桌上,然后以沸水冲泡之,但见杯中茶叶根根直立,舒展成朵,色泽悦目,暗香浮动,整个店堂仿佛霎时浸泡到山野的春光里。

将军请用茶!太平猴魁将把您带到妙不可言的极乐世界里。

田中少佐金鱼眼骨碌碌转着,一欠身,说:你的,先用。

老郑哈哈大笑起来,将军的武士道精神哪去了?何以这般杯弓蛇影?

田中少佐脸上红一阵、紫一阵、白一阵,见老郑连喝几口茶水,浑然无碍,这才同老郑交换了茶杯,慢条斯理地啜饮起来。

田中少佐一副极受用的模样,伸出大拇指,迭声称赞:朋友,大大的!贵国茶仙卢仝《七碗茶歌》,尽得其妙啊!日本茶道亦由此而来。

老郑陪田中把盏品茗。

田中突然问:郑桑,猴魁茶可以卖给皇军吧?钞票大大的有!说着,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一张照片给老郑看,我的母亲大人,也特别想喝到中国的猴魁。

老郑摇手道:将军,好事不在忙中起,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我说过,先听茶后品茶,同理,先懂茶后卖茶。这是我郑氏祖上定下的规矩!

田中少佐强压心头不快,到底没有发作,金鱼眼满是狐疑地问:郑桑,你的认为我还不懂茶道?

老郑猛地一惯八仙桌角的那本线装书,正色道:早着呢!不能倒背如流、融会贯通《茶经》,焉能奢谈懂茶?!

田中少佐大冬天竟额头冒出汗来,双手接过《茶经》,郑桑,这本奇书我的寻觅多年,今日才有幸睹其真容。三日后,请郑桑考我!

几天后,一队荷枪实弹的日军团团围住了和茂顺茶庄。

汉奸翻译官叫嚣道:姓郑的良心大大地坏了!竟然在书页翻口暗暗涂了氰化钾,田中太君已中毒身亡了!

待日本人冲进店堂,只见老郑气定神闲地俯身八仙桌旁,头戴瓜皮帽,身着青布长衫,正在画一幅墨梅图,题诗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把东洋刀刺进了老郑的胸膛,霎时间万千红梅怒放……

八仙桌角放着一铁盒猴魁,下面压着一纸信笺,漂亮的蝇头小楷写着送田中的母亲品尝,她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

《太平县志》载:邑人老郑巧与日寇周旋,赢得宝贵时间,将库存数千斤太平猴魁茶秘密运往岩寺新四军军部,杀己身以成大义,毁家业而纾国难。

先人郑某的遗训被制成牌匾,悬挂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和茂顺分店里。云:太平猴魁有茶魂,善恶忠奸辨分明。精忠报国何惧死,诚实守信莫乱真。天生尤物净似禅,种茶即种菩提心。勿以怨怼玷美誉,冰清玉洁冠群伦。

(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B.渲染了低沉压抑的气氛。
C.烘托了主人公的愁苦心情。D.深化了文章主旨。
2.下列对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D.神态描写
3.下列对老郑的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忠报国,不惧死亡。B.爱憎分明。
C.勤劳善良。D.精通茶道,声名远播。
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老郑茶庄的变迁置于国家危亡的时代背景下来展开,既使小说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也传递出家国命运一体的民族意识。
B.曾为茶商的田中在战争爆发后却变成了一个凌虐异族,破坏和平的剑子手,这跟发端于古中国而后经变异的日本茶道关系密切。
C.结局之后附录《太平县志》,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D.标题《茶魂》和文中的“墨梅图”“红梅怒放”暗示了不屈不挠的爱国气节,流芳百世的浩然正气。
2024-08-1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职教第四次联考中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片最独特的叶子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2.请梳理出文中“我”对李东的感情变化脉络。
3.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李东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4.文章以“那片最独特的叶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对口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了?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

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

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

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字说成了,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文本二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

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

[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323日对胡华的采访。

1.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一的故事情节。(100字左右)
3.文本一在叙事过程中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展开,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本一中“蓦地,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对于文本一结尾的画线句子,有人觉得这句话降低了主人公的英雄形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原文: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
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
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
E.从艺术手法和效果角度来看,文本一是小说,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塑造出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所以重在真实,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两个文本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Sora有望加速微短剧出海

徐也晴

近日,OpenAI推出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备受关注。川观智库综合多家证券机构研报以及新声PRO创始人贾晓涛等业内人士观点发现:2024年,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技术有望降低微短剧出海成本中的制作成本,从而加速其出海步伐。

为何成本是制约微短剧出海的痛点?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微短剧出海的模式。

第一种是译制模式,也就是将国内原有的视频进行翻译、加字幕,再上传到应用或者第三方视频平台,这也是大部分微短剧出海厂商选择的模式。但这种译制剧想要进入欧美市场,很容易因文化背景差异问题,导致效果不佳。据霞光社援引业内人士采访称,中文在线海外子公司枫叶互动的短剧平台ReelShort初期的三四个月,也是采用搬运国内短剧翻译后上线的方法,但现在译制剧全都下线了。所以,就不得不采用另外一种模式——本土化拍摄模式。

第二种是本土化拍摄模式,即采用本地演员、本地场景,对中国爆款网文进行本土化拍摄,但这样的出海模式会导致制作成本飙升,较国内高出数倍。据财联社报道,海外短剧拍摄团队规模通常在1520人左右,用人成本高昂,导致7090集都市爱情剧的总成本在13万—15万美元,这样的成本水平,大约是国内的3倍。根据去年11月影视行业媒体毒眸的报道,由于海外拍摄门槛高、资源对接困难;ReelShort只能保持大约一个月两部剧的更新频次。在Sora推出前,CMC资本投资经理岑宗晔就表示可以利用AI技术(如AI换脸、AI语音等),用更为低廉的成本、(5万—20万元人民币)把国内微短剧转变为出海剧。而Sora面世后,国海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发布研报称,文生视频技术有望极大降低微短剧制作的综合成本,包括高昂的人力成本,如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

……

国内微短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为何还要关注微短剧出海?综合来看,主要是因为其极具可行性且市场空间更大。据了解,ReelShort20228月上线以来,安卓、苹果双端下载总量已达1100万次,截至去年11月净收入已超过2200万美元。岑宗晔对此评价,ReelShort的成功证明了市场对短剧的需求,同时也验证了商业模型的可行性。此外,海外某短剧平台负责人曾表示,2023年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为100亿美元。国海证券近期的研报也显示,微短剧出海目前收入主要来自北美,其次为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泰国。如果按照中间值估算,出海微短剧未来市场空间约为360亿美元。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技术会降低微短剧出海成本中的制作成本,从而加速其出海步伐。
B.将国内原有的视频进行翻译、加字幕,再上传到应用或者第三方视频平台的译制剧想要进入欧美市场,很容易因文化背景差异问题,导致效果不佳。
C.可以利用AI技术,用更为低廉的成本(5万—20万元人民币)把国内微短剧转变为出海剧。
D.因为微短剧出海极具可行性且市场空间更大,所以我们要关注微短剧出海。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本地演员、本地场景,对中国爆款网文进行本土化拍摄的模式会导致制作成本飙升,较国内高出数倍。
B.市场对短剧有需求,同时ReelShort的成功证明了也验证了商业模型的可行性。
C.据财联社报道,海外短剧拍摄团队规模通常在15—20人左右,用人成本高昂大约是国内的3倍。
D.截至去年11月,ReelShort安卓、苹果双端下载总量已达1100万次,净收入已超过2200万美元。微短剧出海目前收入主要来自北美,其次为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泰国。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为100亿美元,如果按照中间值估算,出海微短剧未来市场空间更大。
B.Sora面世,文生视频技术有望极大降低微短剧制作的综合成本,包括高昂的人力成本,如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
C.微短剧出海只有译制模式和本土化拍摄模式。
D.以ReelShort为代表的中国微短剧平台在海外发展迅猛,显然这类视频在海外拥有大量用户需求。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睡前拖延

睡前拖延是荷兰学者Kroese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国内常被称为晚睡强迫症可惯性熬夜。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习惯性睡前拖延带来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激素异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们患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种疾病的风险加大。

②由于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睡眠——觉醒节律也不同。睡眠——觉醒节律代表了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睡眠类型。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睡眠——觉醒节律与睡前拖延存在关联。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他们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懂得延迟满足;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则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寻求即时满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顾长远。

③研究显示,睡前拖延特别容易发生在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状态下,因为决定去睡觉的时间点本来就是在一天结束时,而那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通常都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不能按预期的时间去睡觉。

(摘编自李露、孙慧敏《睡前拖延研究综述》)

1.下列关于“睡眠拖延”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睡前拖延”是指个体在可以自由选择时却习惯性地推迟其预定的就寝时间的行为。
B.“睡前拖延”会带来睡眠不足,直接导致患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C.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虑行为的未来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动,少有睡前拖延。
D.个体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往往会自我调节失败,特别容易发生睡前拖延。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睡前拖延”又称“晚睡强迫症”,是各种疾病产生的根源。
B.个体对睡眠和清醒时间的偏好差异与“睡前拖延”有某种关联。
C.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推迟就寝时间,懂得延迟满足。
D.那些喜欢冲动和冒险的人往往是平时习惯于早睡早起的人。
2024-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永州市对口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