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698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Sora有望加速微短剧出海

徐也晴

近日,OpenAI推出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备受关注。川观智库综合多家证券机构研报以及新声PRO创始人贾晓涛等业内人士观点发现:2024年,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技术有望降低微短剧出海成本中的制作成本,从而加速其出海步伐。

为何成本是制约微短剧出海的痛点?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微短剧出海的模式。

第一种是译制模式,也就是将国内原有的视频进行翻译、加字幕,再上传到应用或者第三方视频平台,这也是大部分微短剧出海厂商选择的模式。但这种译制剧想要进入欧美市场,很容易因文化背景差异问题,导致效果不佳。据霞光社援引业内人士采访称,中文在线海外子公司枫叶互动的短剧平台ReelShort初期的三四个月,也是采用搬运国内短剧翻译后上线的方法,但现在译制剧全都下线了。所以,就不得不采用另外一种模式——本土化拍摄模式。

第二种是本土化拍摄模式,即采用本地演员、本地场景,对中国爆款网文进行本土化拍摄,但这样的出海模式会导致制作成本飙升,较国内高出数倍。据财联社报道,海外短剧拍摄团队规模通常在1520人左右,用人成本高昂,导致7090集都市爱情剧的总成本在13万—15万美元,这样的成本水平,大约是国内的3倍。根据去年11月影视行业媒体毒眸的报道,由于海外拍摄门槛高、资源对接困难;ReelShort只能保持大约一个月两部剧的更新频次。在Sora推出前,CMC资本投资经理岑宗晔就表示可以利用AI技术(如AI换脸、AI语音等),用更为低廉的成本、(5万—20万元人民币)把国内微短剧转变为出海剧。而Sora面世后,国海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证券机构发布研报称,文生视频技术有望极大降低微短剧制作的综合成本,包括高昂的人力成本,如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

……

国内微短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为何还要关注微短剧出海?综合来看,主要是因为其极具可行性且市场空间更大。据了解,ReelShort20228月上线以来,安卓、苹果双端下载总量已达1100万次,截至去年11月净收入已超过2200万美元。岑宗晔对此评价,ReelShort的成功证明了市场对短剧的需求,同时也验证了商业模型的可行性。此外,海外某短剧平台负责人曾表示,2023年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为100亿美元。国海证券近期的研报也显示,微短剧出海目前收入主要来自北美,其次为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泰国。如果按照中间值估算,出海微短剧未来市场空间约为360亿美元。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4年,以Sora为代表的文生视频技术会降低微短剧出海成本中的制作成本,从而加速其出海步伐。
B.将国内原有的视频进行翻译、加字幕,再上传到应用或者第三方视频平台的译制剧想要进入欧美市场,很容易因文化背景差异问题,导致效果不佳。
C.可以利用AI技术,用更为低廉的成本(5万—20万元人民币)把国内微短剧转变为出海剧。
D.因为微短剧出海极具可行性且市场空间更大,所以我们要关注微短剧出海。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本地演员、本地场景,对中国爆款网文进行本土化拍摄的模式会导致制作成本飙升,较国内高出数倍。
B.市场对短剧有需求,同时ReelShort的成功证明了也验证了商业模型的可行性。
C.据财联社报道,海外短剧拍摄团队规模通常在15—20人左右,用人成本高昂大约是国内的3倍。
D.截至去年11月,ReelShort安卓、苹果双端下载总量已达1100万次,净收入已超过2200万美元。微短剧出海目前收入主要来自北美,其次为澳大利亚、英国、菲律宾、泰国。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为100亿美元,如果按照中间值估算,出海微短剧未来市场空间更大。
B.Sora面世,文生视频技术有望极大降低微短剧制作的综合成本,包括高昂的人力成本,如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
C.微短剧出海只有译制模式和本土化拍摄模式。
D.以ReelShort为代表的中国微短剧平台在海外发展迅猛,显然这类视频在海外拥有大量用户需求。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25任港督的庭院。

4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8411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7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1.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标题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能引人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B.标题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永别,实际表达回归和雪耻,寓实境于虚境,独具匠心又不留痕迹。
C.“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洋溢着一种民族自豪感。
D.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题,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迹”二字写尽了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民族自豪。
B.“消失”很形象地描写出“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最后一次”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D.“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语言庄重,明白晓畅。
3.下列对三次降旗、一次升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这是第一次降旗,标志着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7点45分,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C.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这是第三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D.五星红旗的升起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4.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说本文的导语采取了哪种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课文描写的场景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庄严感,请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庄严感的?
2024-03-1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45分,广场上的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位名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队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那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选自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1.选文重点叙述的是第几个场景?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体会“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的含义。
3.文中为何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本文记载了一个庄严的历史时刻,结合选文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庄严感的?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对方通过智能AI换脸技术,佯装成好友对其实施了诈骗。随后,“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包裹在AI技术下的骗局,让人心生恐慌,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往,骗子多是以未曾谋面的陌生人的角色出现,尽管具备迷惑性,但不少人难免会多几个心眼。然而披上AI外衣的诈骗,却通过在受害人心里建立起信任基础,利用熟人身份降低受害人的戒备心,识别骗局更为不易。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尚属人工智能高速成长阶段的新问题,但其造成的财产风险,对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侵犯却不容低估。

从目前来看,AI换脸必须经过本人同意、AI画面与真实画面必须形成辨识差异将是监管的主要方向。而在上述案例中,个人微信、人脸、声音等隐私信息为何遭泄露值得追问,AI技术之所以在诈骗事件中屡屡得逞,也是因为盗取了个人的隐私信息,作为编织骗局的脉络。因此,对隐私信息的使用处理,理应严格遵守信息保护边界,避免因随意泄露给信息提供者带来严重后果。

无论是问题暴露前的未雨绸缪,还是问题显现后的查漏补缺,都是人类厘清技术发展边界的必要手段。我们尤须引导新技术向上向善,谨防诈骗披上AI外衣。

(选自《浙江日报》)

材料二

置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因信息泄露而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正是响应发展所需、人民所需的必然选择。

个人信息泄露往往都是多方面造成的,比如企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采集用户终端中相册、通讯录、位置等信息;在对用户信息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甚至铤而走险、违规使用,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全流程监管、全链条治理,把好信息收集、存储、分发等多个环节的关口,实现行业上下游联防共治。

近年来,从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施行,到开展数据安全系列专项整治,再到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锁更为牢固。也应看到,随着技术的快速演进,信息使用场景更加复杂多样,信息违规手段或将更为隐蔽。持续加固个人信息安全堤坝,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加大对新应用新技术的监管力度。每个人也都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公众对容易泄露的不同信息类型的感知

(摘自新华社半月谈)

1.将“实际上,对AI换脸技术用于诈骗并非‘无计可施’。”放回原文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关于“AI技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I换脸技术可以经过本人授权,AI画面与真实画面必须形成“辨识差异”,这已经成为目前监管的主要方向。
B.AI技术盗取了个人的微信、人脸、声音等隐私信息作为编织骗局的“脉络”,在诈骗事件中屡屡得逞。
C.AI换脸技术被用于诈骗,虽然尚属人工智能高速成长阶段的新问题,但是其对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权益的侵犯却不容低估。
D.AI技术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查漏补缺”,引导新技术向上向善。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被他的好友通过智能AI换脸技术,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B.材料二表明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既能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也承担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C.材料二告诉我们因信息泄露而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况偶有发生。
D.材料三中,相较于其他信息类型,公众对个人消费信息泄露的感知度很高。
4.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某职校学生小艾最近经常接到陌生电话,怀疑个人信息泄露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个人信息,请你给小艾提三条建议。
例如:使用公共网络,下线前要清理痕迹。
建议一: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
建议三:___________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