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7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1 . 对鲁迅短篇小说《药》的标题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情节围绕“药”展开,买药——吃药——谈药——药效。标题有概括情节的作用。
B.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线连接交织。标题有连接线索的作用。
C.“药”指人血馒头,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表现了群众的愚昧,揭示了革命者的悲哀,标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D.要医治病痛,疗救社会,必须唤起民众,这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疗救中国的良药。
2024-08-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年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浙东唐诗之路文化遗产

——天姥山旅游区总体规划

自然天姥山—— 江南山水典型、江南风景典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天姥山的自然环境特征。我们认为,天姥山的自然山水代表了江南山水典型,是江南风景缩影。其周边名山环抱,苍然天表,为一邑诸山之主;地处曹娥江即剡溪流域、其间溪流网布。白居易曾在《沃洲山禅院记》咏叹: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寥寥数笔,即生动地描绘出天姥山灵秀幽逸、眉目如画的风景气质。

文化天姥山——浙东诗路精华、山水文化高峰

在文化价值方面,主要从4条线索进行解读。

时间线:天姥山与剡溪下游的绍兴、新昌相伴相生,历经千年沉淀。兴于秦汉,经魏晋积淀,唐至鼎盛,核心文化价值历经持久而富有生命力的演变。

人物线和故事线:天姥山是当年名人墨客网红打卡地,五大文化群体铸就了文化磁场地、精神后花园。包括以谢安、王羲之、谢灵运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群体,以司马承祯为核心的佛道宗师,陆羽、支遁等茶学大家,以及徐霞客等地理学者等等,这五大文化群体因循千丝万缕的文化关联,共同构成了跨越千年的人物历史时空网络,流传下众多生动的历史故事,为本次规划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语料。

唐诗线:天姥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作诗歌、寻访诗人的数量之多。据统计,《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曾寻访天姥,流传下1500余首的诗歌名篇。第二,诗人影响力之广。大家所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以及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等都曾到访天姥,留存流传千古的璀璨华章。

(节选自《华夏寰球》)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曾在《沃洲山禅院记》咏叹:“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寥寥数笔,即生动地描绘出天姥山灵秀幽逸、眉目如画的风景气质。
B.谢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李白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司马承祯为核心的佛道宗师,徐霞客等茶学大家,陆羽等地理学者等,这五大文化群体流传下众多生动的历史故事。
C.据统计,《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曾寻访天姥,流传下1500余首的诗歌名篇。
D.“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以及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等都曾到访天姥,留存流传千古的璀璨华章。
2.天姥山虽因诗歌而闻名,但不仅限于诗歌,其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根据文本和图片,请你帮小乐概括其文化内涵。
3.为能全面准确地向团队成员介绍天姥山旅游区,小乐准备了一份讲解备忘录,根据材料补全空缺。
讲解对象讲解内容
自然天姥山江南山水典型、江南风景典范
文化天姥山时间线:历经千年沉淀。兴于秦汉,经魏晋积淀,唐至鼎盛,
人物线和故事线:天姥山是当年名人墨客“网红”打卡地,五大文化群体铸就了“文化磁场地、精神后花园”
唐诗线:③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面向人人”赛项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完成下列题目。

有时,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后边的也嚷道: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当他端起缸子匆忙地喝着水,又有人对他说:您喝足了,我们多等会儿没关系……”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顾客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不久前的一天,张秉贵去东风市场一家饭馆吃夜宵。这里已经座无虚席,他买了一盘炒面站着吃起来。突然,厨房里有位大师傅,举着凳子一边吆喝着闪道,一边朝他走来。人没到话先到了:您是百货大楼卖糖的那个老同志吧,我在您那儿买过糖,快坐下来吃!您这么大岁数了,站一天柜台,够呛啊,该歇歇了。说着把凳子放在张秉贵的身后,张秉贵不由得眼里有些湿润了。他又一次感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只有低人一等的思想绝没有低人一等的工作□商业、服务业既是平凡的工作,又是光荣的岗位,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秉贵为革命站柜台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多年来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赞扬,1977年以来就收到200多封热情洋溢的信件。新疆博尔达拉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学的10名学生写道:张伯伯,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辽宁省阜新矿务局高德煤矿三八掘进队的女队长写道:我要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宁让煤尘粘满脸,不让资产阶级思想沾半点!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晚上住在旅馆,从收音机里听到张秉贵的先进事迹后,久久不能入睡。他从床上爬起来,披起衣服伏在灯下,给张秉贵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1.文中画线部分方框内应填入哪些标点符号?(     
A., 。 , 。B., , , !C.: , , !D.: , , 。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         )   (         )   (         )   (         )   (         )
3.选文第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体现了张秉贵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4.选文画线部分是张秉贵受到的启发:只有低人一等的思想,绝没有低人一等的工作。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张秉贵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带给世人的积极影响。请写出张秉贵这样的精神品质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4-08-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年(《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节选)

成熟的荔枝,大多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球,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的,如广东的三月红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包膜。说它紫如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它为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吃一口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
②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
③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 )
④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它为假种皮。( )
2.说说文中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的主要作用。
3.“荔枝也有淡红的,如广东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这句话如果删掉了,也不妨碍段落的意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上去。
4.下面对课文内容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六月”是指的阴历,阳历应当是七月。因为南方地区荔枝的成熟盛期是阳历七月,所以诗人称之为“南州六月荔枝丹”。
B.明代徐煳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作者认为是夸张的说法,其原因是荔枝膜比荷瓣、桃花要薄得多。
C.“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句中“通常”说明了在一般情况下,暗指也有非通常情况下的荔枝。“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具体地说明了荔枝的大小和重量。
D.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有的则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我们吃到的其实是荔枝的种皮。荔枝肉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
2024-08-3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吧?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②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吗?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③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④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吧。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⑤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方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吗?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吗?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⑥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⑦然而我没有为这努力过吗?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辩啊。那时的我,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地满怀热忱!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每个人自有理由做出不同的解释。我只想,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⑧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的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1.以上文段作者是__________,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
2.加点字注音。
                     然凝望
3.解释词语。
嗫嚅:       匹夫:
4.“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这句话作者用了几个比喻?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5.“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文段⑧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英语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肥胖症患者安比的型狗之路

我在街上遇到了安比和它的女主人墨菲太太。安比的样子吓我一大跳。它又胖多了,吐着舌头,气喘吁吁地跟在女主人后面。

看到我,墨菲太太说:赫里欧先生,见到您真是太好了。您看安比,一点儿精神也没有。”“……那您按照我的建议减了它的甜食吗?

哦,减了点儿,可是您看,它这么虚弱,我怎么忍心不给它吃?

我笑了笑,这么个吃法,小狗能不胖吗?

您让它多活动了吗?

它经常跟我一起散步。

我用严肃的语气说道:墨菲太太,如果您再不狠下心来给它节食,再不让它多运动,它可就真要生病了。

墨菲太太尴尬地笑了笑,可要全部做到,实在太难了。

还没过一个星期,电话就打来了,墨菲太太的声音非常着急:哦,赫里欧先生,安比今天什么东西都不肯吃,它还吐了几次。

我赶到墨菲太太家时,安比正躺在一张毯子上喘着粗气。我知道,要想让安比康复,唯一的办法就是带它离开主人的家,到我的诊所住院两周时间。听了我的话,墨菲太太差点没晕过去。

头两天,我什么都不给安比吃,只给它喝水。第三天结束的时候,听到其他狗在院子里欢叫,它也轻轻叫了起来。我打开门,安比马上跑出去,闯入了正在玩耍的狗群中。我很高兴,因为安比虽然跑不稳,但身上的肉已经掉了一些。那天中午给狗儿喂食的时候,虽然安比只在其他狗吃完之后,舔了舔一个空碗。然而次日,它也像别的狗一样挤过去吃饭了。看见它吧唧吧唧吃得飞快,我高兴极了。

这样,安比就开始康复了。我没有对它实施任何治疗,只是让它跟着其他狗打闹,玩耍。而这些日子,墨菲太太一直寝食不安,每天都给我打十几通电话。我明确告诉她,她的小宝贝已经脱离危险了,正在康复中。听到康复这个词,墨菲太太非常高兴,她马上派人送来了许多新鲜的鸡蛋和葡萄酒,说是给安比补充体力的。

两周后,我打了电话,告诉她安比可以出院了。很快一辆加长的黑色林肯停在了我的动物诊所前。司机打开车门,我发现坐在里面的墨菲太太也瘦了。她双手放在胸前,嘴唇颤抖地说:我的小宝贝真的好了吗?您可不要骗我!”“是呀,它已经完全康复了。您就在车上等着吧,我去把它抱来。

车子启动了,墨菲太太从车窗向外探出头来,眼泪汪汪地说:赫里欧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这是一个医学奇迹!

(选自《意林》2014年第9期)

1.文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2.文题以“肥胖症患者安比的‘型狗’之路”的寓意是什么?
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设置冲突,推进故事的发展。针对“我”提出的如何减少安比的甜食和让它多运动的建议,墨菲太太不理不睬,这使得它的情况越来越糟,不得不被带走治疗。
B.当看到安比像其他狗一样挤过去吃饭时,“我高兴极了”,这一细节表明“我”对安比的情况观察已久,治疗能对症下药。
C.文中的诸多细节表明墨菲太太是一个爱狗如命的贵妇人,如每天给“我”打十几通电话、不停地派人送来食物、自己也变瘦了等。
D.发生在墨菲太太和安比之间的幽默风趣的故事引人深思,它告诉我们不应该对孩子溺爱,要懂得节制,尤其是为人父母者。
2024-08-30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中等职业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果的味道

秦岭

①那年的巴黎之夜,主人端上来一盘苹果。轻尝颇多回味,妙不可言,便认定此味只属于异国他乡,可主人却用法语说:这种叫金果的苹果,来自中国平凉。满座一时哗然。

②其实位居六盘山东麓的平凉距我的老家天水并不远。三十多年前,我曾有过一次去平凉的华亭煤矿拉煤的经历,六盘山上高峰”“关山度若飞的迥异确是领略了的,但压根儿就没有见到一颗什么金果。目击之处,黄土裸露,庄稼惨淡,土坯茅草房稀稀疏疏,与传说中的所谓陇上旱码头、古丝绸之路重镇、西出长安第一城大相径庭。如今突然冒出一种名扬海外的金果来,这样的脱胎换骨经历了怎样浴火重生般的华丽转身,不免让人好奇。

③有一年,平凉方面委托我代邀京城文化名流造访,我给从维熙、崔道怡等文坛前辈卖了这样的关子:一起去吧,那里有金果。初以为,金果谓之该与陕甘宁交会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有关吧,或者,完全为了图个金字招牌。可是重返平凉,现实完全颠覆了我的偏见和记忆。

④从平凉的崆峒、泾川、崇信、华亭、静宁、庄浪、灵台诸区县一路走来,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近前看时,红色的苹果硕果累累,锃亮如釉,浓郁的果香在初秋的风中弥久不散。这是一种完全久违的味道;这种味道与记忆中的平凉无关,却与现场的平凉有关。它似乎在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以金丝般的坚韧和晶亮把记忆和现实缜密地缝接起来了。

⑤平凉人说:金果的味道就是崆峒山的味道,云崖寺的味道。这一山一寺,皆驰名中外的平凉名胜,平凉人显然是为了证明人文历史和时代之间那种一脉相承的联系,就像一棵树,树上纵有果子万千,而根,永远唯一。

⑥后来的几天,大家前往中国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故地采风。平凉人再叹:老先人们如果能尝到金果的味道,就好了。

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我这样回应。

⑧回到我生活的天津,我把重返平凉的感受讲给在津的平凉籍友人李杰听,他说出了这样的话: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意思似乎是金果本该就是平凉的味道,而平凉的味道,只是经历了一番岁月之后重新回到了前台。

⑨这让我想到了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如今的梯田又变成了金果田,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也是巧了,那年平凉金果博览会借助对口帮扶的平台移师津门,筹委会负责人王奋彦告诉我,金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凉已成为全甘肃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有几个名头,似乎在证明这种意义。譬如,金果不仅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中华名果,还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金果的味道,由此悄然提升了平凉整个果蔬业的品格、风度和姿态,让平凉一举跻身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行列。为了这一天平凉人整整打拼了三十年。

⑩有位诗人信口吟来:此一味分百味,百味合一味是也!怎分怎合?纵有千般妙句,岂能解它得开?那晚我用金果招待几个天津朋友,思绪却无由地重返那个巴黎之夜。金果仍然是金果,而个中滋味,岂止果香一缕,一缕果香呢!

⑪香,是用来回味的。也是那年吧,忘了是在静宁还是庄浪,一位四五岁的农家小姑娘捧上一个硕大的金果,说了三句话,却只有两个字:你吃。你吃。你吃。从维熙先生大受感动,把小姑娘抱起来。咔嚓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快门。几年过去,我终于为这张珍贵的照片取了个名字:金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我对平凉“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与下文“我”再到平凉的所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平凉的华丽转身。
B.文章第⑦段“也许,先人们每天都在品尝这种味道哩”与第⑧段“平凉的味道,终于回归了”,这两句话都含有平凉的味道古今没变之意。
C.文章第⑨段写“假如,那层层梯田是一双双凤眼,它们在看谁?是一张张芳唇,它们在告诉你什么?”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也隐含了作者对“金果”未来发展的担忧。
D.文章写庄浪的金果以及产生的品牌效应,从点上展现了平凉人为过上幸福生活而打拼的经历,体现了平凉人的奋斗精神。
E.文章以“金果的味道”为线索,既写了“我”到平凉的所见所感,也写到了平凉的历史人文及名胜,主要是为了凸显平凉丰厚的文化内涵。
2.文章开头从那年的巴黎之夜吃金果写起,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3.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昔日的源峁丘壑、古道旱川早已被苍翠的绿色轻揽重抱,一望无垠的青波绿浪时而像飞瀑直挂梁峁,时而像大江奔流谷峪,时而又像湖泊蓄满平川。
4.作者最终将照片命名为“金果”,结合第段画横线处前后的语境补写小姑娘的动作、神情,字数不超过50字。
5.“金果”在发展中也遭遇过波折,人们出现了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有人就评论道:“困难时期更要发扬平凉人的‘金果精神’。”请结合本文阐述“金果精神”的具体内涵。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高三第五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节选自《眼睛与仿生学》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眼睛的基本功能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像:从外界景物来的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投射到视网膜的感觉细胞上,感觉细胞把光的刺激转换成一种电信号,而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再经过脑的综合分析,人和动物便看到了景物的形象、色彩和运动的状况。

②人和各种动物的眼睛,构造是不同的,各种构造不同的眼睛,功能又都有特殊的地方。研究、认识眼睛的各种构造和功能,可以从中得到重要的启示。这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③人眼的光学系统跟照相机是十分类似的。但跟照相机只是把外界景物的图像映在照相软片上不同,人眼并不是把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一点不漏地传给大脑,而是先对图像进行信息加工,抽取线段、角度、弧度、运动、色度和明暗对比等包含重要信息的简单特征,并把它们编制成神经密码信号,再传给大脑。人眼的这种信息加工原理,对于改进某些机器的输入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送器,研制新型跟踪和发现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人眼还可以对比周围的景物,使人感知自身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确定物体的距离、形状和相对大小。人们由此得到启示,研制成功了一种叫做生物——电子位置传送器人造眼

⑤进一步完善这种技术装置,将可以用来自动控制宇宙飞船下降阶段的制导,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并实现稳妥的着陆;还可以控制无人驾驶探险车,使它准确灵活地避开障碍,选择道路,在人迹从未到过的地方长途巡行。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①段中“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一句中的“据研究”和“以上”有何作用?
2024-08-30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10分,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②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9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选自朱启平《落日》)

1.关于选文的体裁,下列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消息B.人物通讯C.现场报道D.事件通讯
2.下列对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挣扎上前、除帽入座、斜身入椅等动作,表现重光葵用遵守外交礼节,保持外交家的风度的种种做作来掩盖自己精神崩溃的状态。
B.“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重光葵在签字之前装出的矜持,因为“看”是多余的,投降书无疑在签字仪式前看过,此时再看,或者是摆一摆身份,或者是想镇静一下自己,以免失态。
C.重光葵的举止与后面出场的梅津美治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后者相对迅速的签字动作中,可以看出重光葵的老谋深算,用严谨的外交礼节挽回了战败国的颜面。
D.作者在这里据实而写,以重光葵过于讲究礼节,拘谨到甚至有些可笑的种种举止,写出了对敌人的蔑视。
3.下列对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最安闲”,因为美国是这场签字仪式的主持者,是主人的身份。
B.“中国最严肃”,因为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者。
C.“英国最欢愉”,因为英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小受害者。
D.“苏联最威武”,因为苏联是日本侵略的最强对抗者。
4.联系全文,下列关于选文的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第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意义。
B.属于第二部分,交代了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C.属于第三部分,交代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D.属于第四部分,交代了签字的经过,是全文的主体和高潮。
5.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将签字现场各国代表的表现刻画得鲜明具体。
B.选文对数字“9”“18”的描写,具有多重意义,三个“9”“18”,写出了历史的凝重感。
C.选文先议后叙,深入揭示签字仪式的意义,把思想触角深入历史的深处。
D.选文将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的历史瞬间,永远地凝固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里。
2024-08-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