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5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文本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乡土中国》是学术著作,强调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由14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综合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B.《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六道工艺程序,其中详写了掐丝、点蓝、镀金等工序。
C.《长征胜利万岁》回顾历史,记录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这一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赞颂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坚强、乐观、坚定的精神品质。
D.《祝福》这篇小说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写出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试题(5)(高教2023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2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的象征意义是(     
A.历史上的祖国艰难地负重缓行
B.历史上的祖国的美好希望一再落空
C.新时期祖国像旭日喷薄而起
D.新时期年轻人献身祖国的热忱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年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语文试题(模拟卷一)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本文深切缅怀了马克思。文章强调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身。他遭敌人攻击却毫不在意,其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意义重大。“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凸显其无私。“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敬仰及对其事业必将影响深远的坚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_____和最受______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____他,______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诬蔑 嫉恨 诅咒 诽谤B.嫉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C.诬蔑 嫉恨 诽谤 诅咒D.嫉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2.恩格斯认为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
3.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含义?
4.说一说你对“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04)(高教2023)
4 . 下列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暂,对于马克思的突然逝世,亲友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遗憾。
B.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的规律;作为思想家,马克思创办了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
C.“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其中“繁芜丛杂”一词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D.恩格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从政治的角度在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不仅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在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捍卫和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下册期末模拟语文试题(04)(高教2023)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段选文出自《红楼梦》,通过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展现了她的外貌、服饰和性格特征。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浓墨重彩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美丽、精明、泼辣且善于交际的女性形象。王熙凤的言行举止既显示出她的热情和机智,也暗示了她的心机和权谋。通过她与黛玉的互动,进一步揭示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礼仪规范,丰富了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群像。

5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     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            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根据课文内容,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是(            
A.悲       拭泪                   B.拭泪                  
C.笑       拭泪            D.喜        拭泪                 
2.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凤姐的出场?这样写有何好处?
3.作者运用浓墨重彩的方法工笔描写凤姐的穿着,揭示了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4.文中画线的句子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和语言技巧,有人说此语一举而“四得”,试对“四得”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玄奘和法显两位中国古代佛教旅行家的壮举,展现了他们为追求信仰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他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持和贡献,特别是他们在佛教文化传播和历史记载方面的卓越成就。文章不仅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还强调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突显了中国人对佛教史和印度历史的独特贡献。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玄奘和法显

余秋雨

塔克西拉有一处古迹的名称很怪,叫国际佛学院,很像现代的宗教教育机构,其实是指乔里央(Jaulian)的讲经堂遗址。由于历史上这个讲经堂等级很高,又有各国僧人荟萃,说国际佛学院倒是并不过分的。

它在山上,须爬坡才能抵达。一开始我并不太在意,觉得在这佛教文化的早期重心,自然会有很多讲经堂的遗址。但讲经堂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一行似乎另眼相看,一个上了年纪的棕脸白褂男子,用他那种不甚清楚的大舌头英语反复地给我们说着一句话,最后终于明白,这是我们唐代的玄奘停驻过的地方!他还说,玄奘不仅在这里停驻过,还讲过经。这我是相信的,一切佛教旅行家跋涉千万里,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一路上少不了讲经活动。这一来我就长时间地赖在这个讲经堂里不愿离开了。

玄奘抵达犍陀罗大约是公元六三年或稍迟,他是穿越什么样的艰难才到达这里的,我们在《大唐西域记》里已经读到过。他在大戈壁沙漠上九死一生的经历且不必说,从大戈壁到达犍陀罗,至少还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再翻越帕米尔高原,以及目前在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这些山脉即便在今天装备精良的登山运动员看来也是难于逾越的世界级天险,居然都让这位佛教旅行家全部踩到了脚下。

这里是他长长喘了一口气的休整处,这里是他进入佛国圣地的第一站。

因此,我在讲经堂的上上下下反复行走的时候,满脑满眼都是他的形象。我猜度着他当年的脚步和目光,很快就断定,他一定首先想到了法显。法显比玄奘早二百多年已经到达过这里,这位前代僧人的壮举,一直是玄奘万里西行的动力。法显抵达犍陀罗国是公元四〇二年,这从他的《佛国记》中可推算出来。

法显先是穿越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然后也是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这里的。他比玄奘更让人惊讶的地方是,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时是三十岁,而法显已经六十七岁!法显出现在犍陀罗国时是六十八岁,而这里仅仅是他考察印度河、恒河流域佛教文化的起点。之后这位古稀老人还要到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走海路到印度尼西亚北上回国,那时已经七十九岁。从八十岁开始,他开始翻译带回来的经典,并写作旅行记《佛国记》,直至八十六岁去世。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能量。

站在塔克西拉的犍陀罗遗址中,我真为中国古代的佛教旅行家骄傲。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虽然是佛教徒,但他们也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使他们养成了文字记述的优良习惯,为历史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结果,连外国历史学家也承认,没有中国人的这些著作,一部佛教史简直难于梳理。甚至连印度的普通历史,也要借助这些旅行记来填补和修订。

记得我和同行的朋友坐在塞卡普遗址的讲台前聊天时,他曾奇怪,为什么这些融会多种文明的浮雕中没有中华文明的信息?我说,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太高,海路又太远,中华文明在公元前与这一带的关系确实还没有认真建立,但你可知道这些遗址是靠什么发现的?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法显的《佛国记》。中国人的来到虽然晚了一点,但用准确的文字记载填补了这里的历史、指点了这里的蕴藏、复活了这里的遗迹,这说明,中国人终究没有缺席。

(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荟萃:比喻优秀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这里形容令人尊敬的各国僧人。
B.跋涉:意思是跋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这里有对佛教旅行家的赞叹。
C.九死一生: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用夸张的方式概括了玄奘西行的艰险。
D.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高度评价了法显的壮举。
2.为什么作者说在这些佛国文明里中国人终究没有缺席?不是其理由的一项是(       
A.中国人来得晚了点。B.中国人用准确的文字填补了这里的历史。
C.中国人指点了这里的蕴藏。D.中国人复活了这里的遗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讲经堂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一行“另眼相看”,是因为我们是玄奘大师的同乡。
B.我相信工作人员的话,玄奘不仅在塔克西拉停留过,还在讲经堂讲过经。
C.玄奘将犍陀罗作为自己进入佛国圣地的第一站,是因为法显也曾抵达犍陀罗国。
D.作者认为法显比玄奘更令人惊讶,是因为他敢于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
4.作者为中国古代的佛教旅行家感到骄傲和敬佩的理由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旅行家玄奘名为“取经”,实则是沿途寻访和探讨,将大唐的荣光传播到世界。
B.法显和玄奘具有为追求信仰而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C.他们继承了中国文化的史记传统,为世界留下了《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他们用准确的文字记载使得佛教史易于梳理,印度普通历史得以填补和修订。
D.法显的壮举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能量。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猴痘病毒的起源、传播历史、症状及预防措施。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首先介绍了猴痘病毒的发现和命名由来,然后描述了其传播情况,接着对比了猴痘与天花的区别,最后提供了预防和处理建议。通过列举具体数据和实例,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整体而言,文章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传染性疾病,之所以叫猴痘,是因为最先从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病毒,猴痘的名字虽然有字,但其真正来源并非猴,而是啮齿类动物,如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被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的首个病例是1970年刚果的一名9个月男婴,此后大多数猴痘病例发生在刚果、中非和西非,并且逐渐增多。自1970年以来,11个非洲国家报告了人类猴痘病例。2003年,首次非洲外的猴痘疫情暴发于美国,主要与进口自加纳的宠物土拨鼠受到感染有关,该次疫情共造成70多例猴痘病例。2018年至2022年,发生过多例从尼日利亚到其他国家的游客感染猴痘的病例,涉及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美国等。

猴痘导致的症状与天花患者的症状非常相似,但没有天花严重。天花和猴痘的区别是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潜伏期不同等。天花主要是体内感染天花病毒引起;猴痘通常是感染猴痘病毒造成的。天花的患者在潜伏期无明显症状,当病毒增多时,会出现头痛、背痛、高热、浑身乏力等症状;猴痘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寒战、水疱等,同时还伴有发热。天花的潜伏期通常为1014天;而猴痘的潜伏期在521天,每个人的体质不相同,所以潜伏期也不相同。除以上区别外,还包括传染源不同、传播途径不同、死亡率不同等。

美国CDC的官网指出,常见的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另外,接触已感染的人或动物后,应以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照顾患者时也建议穿上防护装备。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动物或野味,建议不要到发生猴痘病毒感染的地区旅行。

1.文章第三段使用的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下定义C.列数字D.做诠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猴痘是一种罕见的传染性病毒,之所以叫它猴痘,是因为最先从猴子身上发现了它。
B.猴痘自从在非洲被发现以来,已经波及美洲、欧洲等地的多个国家。
C.猴痘导致的症状与天花患者的症状非常相似,但没有天花严重,所以不必害怕。
D.天花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寒战、水疱等,同时还伴有发热。
3.下面关于猴痘的预防与治疗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常见的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
B.要避免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比如猴子等。
C.照顾患者时要注意自我保护,穿戴防护装备,搞好个人清洁卫生。
D.不要去发生猴痘病毒感染的地区旅行。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职教高考仿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科学的视角探讨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文章首先描述了生命的独特结构和功能协调性,强调了生命系统的有序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接着,文章指出研究生命的关键在于揭示遗传机理,并介绍了科学家在解码遗传密码方面的进展。文章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展示了生命科学与物理化学的交汇,突显了科学研究在揭示生命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生命不同于无机物质,它既遵从物理化学的基本规律,又有着自身独特之处。任何生命都毫不例外地有着十分微妙的结构体系,有人就把细胞和各种细胞器,比拟为最精密的分子工程。这个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遗传体系,并可以逐级放大。它的结构则与行使的功能无比协调,在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都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相互关系,由小秩序组成大秩序,并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确切反应,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而在上下两代间,则通过互补复制,维持了物种的持久性和可变性。现在知道,正因为这一系列非凡复杂的分子组合特点,才表现出了无比微妙的生命属性。

2)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还找到了研究生命的要领。一位科学家写道:阐明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的遗传机理,乃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这把金钥匙在科学家的悉心探究之下,目前已经能够说出个头绪了。

3)现在知道,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以密码方式,记录在遗传物质之中,这种密码通过准确的复制,可以完美无缺地传递到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转录和翻译,将表达为固有的生物性状。这就是青蛙之所以成为青蛙,蝴蝶之所以成为蝴蝶的基本依据。目前科学家不但查明了各个密码单词的含义,还编制出了奇妙的密码词典。于是在这里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终于密切无间地汇合起来了。

1.下列对第(1)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命是精密的分子工程B.生命是复杂微妙的系统
C.生命有持久性和可变性D.生命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
2.下列内容不属于文中“这一系列”所指的一项是(     
A.遵从物理化学的基本规律B.可以逐级“放大”
C.上下两代互补复制D.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
3.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细胞和各种细胞器在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可互补复制。
B.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这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
C.遗传物质中的密码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美无缺地传递给下一代的。
D.科学家们认为,研究生命的要领在于阐明生物一切性状的遗传机理。
4.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的一切性状以能够复制的密码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B.查明密码含义、编制“密码词典”,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汇合的结果。
C.转录和翻译遗传物质中的密码,可以保持固有的生物性状。
D.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悉心探究,终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机理,从根本上破解了生命的奥秘。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单招模拟试题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茅盾散文《风景谈》末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了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划线两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的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

(3)对结尾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指自然风光和两个战士的活动。
B.“伟大者”指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C.前一个风景是指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用引号表示强调。
D.这节议论,不仅揭示了上节文字的深刻含义,而且和文章中其他议论段一起成为连接六个“画面”的线索。

(4)为这两节文字拟个标题:________
(5)“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以这两节为例,指出它的“神”是什么?它的“形”主要指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又是什么?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题(基础模块上册)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细致的描述和逻辑严密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掐丝工艺的必要性和科学依据。作者从美观、物理特性和工艺流程等多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景泰蓝的图案多为繁笔线条画,并且在大面积色块中嵌入铜丝。文章不仅展示了景泰蓝制作的复杂性和精细度,还流露出对工匠技艺的深深敬佩,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甲)。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画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选自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1.文中甲处应填入的一句话是(     
A.主题制约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
C.内容与形式统一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2.第二句的“道理”是指什么?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3.对选文第二段的段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
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
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
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
4.作者在对掐丝这道工序进行说明的时候,流露出对掐丝工人精湛技艺的钦佩之情。这种钦佩之情聚焦在掐丝工艺的哪几个方面?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基础模块下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06)(高教2023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