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政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435090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_____和最受______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____他,______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诬蔑 嫉恨 诅咒 诽谤B.嫉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C.诬蔑 嫉恨 诽谤 诅咒D.嫉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2.恩格斯认为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
3.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含义?
4.说一说你对“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的理解。
【知识点】 政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座大山”的一项是(     
A.封建主义B.官僚主义C.帝国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2.对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B.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全面解放。
C.我们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D.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了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对选文第二段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民,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明确会议的任务。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C.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D.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2024-08-01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4-08-09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一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 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第一段中的划横线词语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人一生中有这样两个发现就够了,该是很够了”中“这样两个发现”具体指什么?
2024-06-14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