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4201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时候,我早已不再注意,有一片小草正在悄悄地冒芽,有一树花朵正绽放清香。“情怀”二字已成风花雪月的矫情。

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一枝花、一场雨、一次远行,都是诗意的生活。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认为它们无用,而这些无用的一草一木,一书一曲,恰是灵魂的栖息地、心灵的平静台,是这些,给沉闷的生活,送来清风花香。

物质的富足可以让你的脚步抵达想去的地方,精神的追求更能让心灵的水泽花香萦绕。偶尔停下脚步,将一些时间花在看似无用的小欢喜上,其实是毫不可惜的。赏花、读书、喝茶、听曲,是夹缝里的阳光,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诗意和点缀。

翻身下床,打开书柜,抽出一本旧书,弹去微尘,认真地翻阅起来。从今天起,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文学,留给音乐,留给茶艺,留给舞蹈,留给手工,留给梦想。毕竟生活里,我们需要蔬菜,也需要鲜花。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C.这样的 “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留给文学、音乐、茶艺、舞蹈、手工、梦想”,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高三·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本文体裁是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_
2.文章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故都的秋”的特点?
3.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①段中三个“来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5.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之秋”的典故,是出自文化典籍(     
A.《论语》B.《孟子》C.《庄子》D.《淮南子》
6.作者在第③段中写清晨小院中的秋意,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来突出故都秋的_________________(特点)。
7.作者为什么说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又为什么说最好还要用秋草作陪衬?
8.在文中________处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A.落叶    触觉    清静       寂寞B.落蕊    触觉    清闲       落寞
C.落蕊    感觉    清静       落寞D.落叶    感觉    清闲       寂寞
9.第④段最后一句中“这些深沉的地方”是指________ 。   
10.第④段从哪几个方面的感受来描写槐树的落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024-01-26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下面的文章是鲁迅的《雪》,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葫芦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资料来源:鲁迅:《雪》,《鲁迅全集   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江南的雪。
B.文中“青春的消息”是指春天即将到来。
C.描写“雪罗汉”的形象时,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在作者笔下,朔方的雪与江南的雪有明显差异。
2.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3.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请你谈谈对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4.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相关文艺作品或发挥想象力,描述出你心中最美的雪景,200字左右。
2024-06-10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风景谈》的选段,完成各题。

①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②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所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晖     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喧哗得更响了,     在石上的便     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     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③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1.下列各组词语中,依次填入选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A.染         B.幻         C.幻         D.抹         
2.试用文中的话概括第②段文字描绘的情景。
3.作者说这些人是“弥满着生命力的人”,试分析:这些人是什么人?哪些地方表现了他们的生命力?
2024-04-29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