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162472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渔客芦花

老藤

①如果说世界上有永不凋谢的花,那么非芦花莫属。古人之所以折芦花以赠远,除却表达思念外,还因为芦花即使被折下也不会凋零,这是古人对友谊长存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

②辽河口湿地有世界上最大的芦苇荡,旧有南大荒之称。我是冬月去的,彼时的辽河口平原天高地远,海风凛冽,孤独地行走在大海与苇甸之间的公路上,仿佛正奔赴一个远方之外的远方,心中寂寥而又冲动。当你出神地凝望广阔的芦花海时,会有一种心窗洞开的感觉,你仿佛化身为苇地的一只鸥鸟,在没有羁绊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③芦花是有性格的,桀骜中透出一分高雅。刚刚下过一场雪,芦苇根部落满厚厚的雪,雪可以裹住芦叶,冻住芦根,却奈何不了芦花。没有一枝芦花被积雪压折,雪只能成为芦花的陪衬。在苇甸边缘一片开间的雪地上,三株茁壮的芦苇呈品字形立着,似乎在向我招手。我想,我应该把它们带回去。于是走过去折下这三株芦花。八年过去了,三株芦花依然是当年的模样,姿态、颜色都没有改变,总是用洁白的笑靥望着我。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它们未被浮尘所染: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我想,灰尘不侵芦花,是不是被芦花的暖意所感动了?

④说到芦花的暖意,我不由得想起了渔客一词。渔客是两种古老职业的结合,即渔雁和苇客。这两种职业都与芦花有关。在一代又一代渔雁和苇客的心里,芦花是常开不谢的______之花和_________之花。

⑤所谓渔雁。是辽河口特殊的打鱼人群体。他们大多来自河北,胶东一带,如同候鸟一样,随季节变化,顺着水陆边缘迁徙,在辽河入海口的滩涂及浅海打鱼捕虾。在辽河口二界沟,我遇到了渔雁的后裔。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我问她渔雁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没想到她的回答是芦花。她说,芦花在渔雁的生活中像月光一样重要。春天苇尖鸟一叫,青虾结队来投靠;夏天芦苇一抽穗。海蜇捞得最起劲儿;入秋芦花脸一红,河刀满舱不用蒙;立冬芦花赛过霜。摇橹扬帆回家乡。

⑥与春夏秋三季在辽河口栖息的渔雁不同。苇客只有在冬季来苇甸。苇客有点像大西北曾经有过的麦客,只不过麦客是出西口割麦子。而苇客是下辽河打苇子。就劳动强度来说,苇客要比麦客辛苦得多。因为芦苇比麦秸更坚实粗壮,割起来格外费力。苇客称割苇为打苇于。一个字道出了对芦苇爱恨交织的情感。节客大多来自黑龙江卜奎一带,是闯关东人的后裔。他们吃苦耐劳,守信重义,与雇主关系相对固定。立冬一过,渔雁收起渔网从海上离开,苇客便拖家带口从陆地上赶到。

⑦我耳边似乎响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芦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其中有段唱词很美: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我想,对于讨生活的渔雁和苇客来说,他们对芦花的追逐就是一个代代逐梦、生生不息的过程。我们现在无法完全复原渔雁与苇客的生活情状,然而从他们跋涉的轨迹看,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足够的韧劲和恒心,没有一个具有鲜明辨识度的象征符号的指引,是很难做到像候鸟一样年复一年地迁徙的。我想起了明代移民眼中的大槐树,想起了胶东移民心底的小云南。或许,洁白的芦花对渔雁和苇客来说。也是一个同样的精神指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①段作者认为芦花是“永不凋谢的花”,古人折芦花以赠远,是用芦花来表达思念,寄托友谊长存的美好愿景。
B.作者对辽河口湿地中的芦花的描写,不仅写出了自己对芦花的喜爱,还表现了芦花坚韧不屈,向往自由的品格。
C.文章第⑤段插入了渔雁生活中的谚语,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芦花与渔雁的密切关系,和文章结尾相照应。
D.第⑤⑥两个自然段通过时间,地点和工作内容的对比,衬托出苇客比渔雁更辛苦,更守信重义,更值得敬佩。
E.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芦花和渔客的不解之缘。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它们未被浮尘所染,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

3.根据文意,你认为哪一项更适合补充在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在一代又一代渔雁和苇客的心里,芦花是常开不谢的__________之花和________之花。
A.生活             希望                     B.温暖            幸福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大槐树”和“小云南”有什么作用?
5.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主张“为情而造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都应该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而创作。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①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②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筐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③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④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⑤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⑥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⑧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⑨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
3.北京胡同四合院里种着各种树木,为什么“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4.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见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西安这座古城独特的魅力。作者贾平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为背景,描绘了西安的城墙、街巷、建筑以及市井生活,突出了其古都风范和现代气息的交融。文章不仅展示了西安的物质文化遗产,还通过对市民生活习惯和精神风貌的刻画,表现了西安人特有的质朴、智慧和自豪感。整体而言,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小题。

当世界上的新型城市愈来愈变成了一堆水泥,我该怎样来叙说西安这座城呢?是的,没必要夸耀曾经是13个王朝国都的历史,也不自得八水环绕的地理风水,承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已不在这里,对于显赫的汉唐,它只能称为废都。但可爱的是,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犹存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都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它的城墙赫然完整,独身站定在护城河上的吊板桥上,仰观那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怯懦的人也要豪情长啸了,大街小巷方正对称,排列有序的四合院和四合院砖雕门楼下已经黝黑如铁的花石门墩,让你可以立即坠入了古昔里高头大马驾驶了木制的大车喤喤喤开过来的境界里去。如果有机会收集一下全城的数千个街巷名称:贡院门、书院门、竹笆市、琉璃市、教场门、端履门、炭市街、麦苋街、车巷、油巷你突然感到历史并不遥远,以至眼前飞过一只不卫生的苍蝇,也忍不住怀疑这苍蝇的身上有着汉时的模样或是有唐时的标记。现代的艺术在大型的豪华的剧院、影院、歌舞厅日夜上演着,但爬满青苔如古钱一样的城墙根下,总是有人在观赏着中国最古老的属于这个地方的秦腔,或者皮影木偶。这不是正规的演艺人,他们是工余的娱乐,有人演,就有人看,演和看都宣泄的是一种自豪,生命里涌动的是一种历史的追忆,所以你也便明白了街头饭馆里的餐具,碗是那么的粗的瓷,大得称之为海碗。逢年过节,你见过哪里的城市的街巷表演着社戏,踩起了高跷,扛着杏黄色的幡旗放火铳,敲纯粹的鼓乐?男人们崇尚的是黑与白的色调,女人们则喜欢穿大红大绿的衣裳,质朴大方,悲喜分明。他们少以言辞,多以行动;喜欢沉默,善于思考;崇拜的是智慧,鄙夷的是油滑;有整体雄浑,无琐碎甜腻。

清晨的菜市场上,你会见到手托着豆腐。三个两个地立在那里谈论着国内的新闻。在公共厕所蹲坑,你也会听到最及时的关于联合国的一次会议的内容。关心国事,放眼全球,似乎对于他们是一种多余,但他们就是有这种古都赋予的秉性。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节选自贾平凹《西安这座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没必要夸耀曾经是13个王朝国都的历史
夸耀: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显赫的汉唐,它只能称为“废都”
显赫: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句子“你突然感到……唐时的标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演和看都宣泄的是一种自豪”中,“自豪”指什么?
4.西安为什么最具魅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9-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占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往往还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三个主要特点。
2.分析第一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3.作者对北平的许多特产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