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413540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的绿荫。难道你不相信吗?

你也许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你身边开放。当你在万籁安静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而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地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我无法一一说出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和温馨深深地感动……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闪电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候,便是你看到心灵之花向你开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是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花,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2.第11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用一个比喻句和一个问句开头,很有新意,从而引入对心灵的解读。
B.华美的文采、闪光的修辞、巧妙的结构、热烈的情感使文章充满了美感,引发心灵的共鸣。
C.“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这句话意在表达:让心灵盛开什么样的花,能否让世界百花盛开,这取决于所有人的努力。
D.本文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用“让心灵花开”这个生动的比拟串联全文。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文段③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2.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回答)
3.“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4.文中说“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这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为什么?
5.下列与文中意境最相吻合的诗(词)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圈,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2024-08-16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过村庄

胡启涌

①风把我与一地的落叶吹向村庄,步履窸窣,叶子窸窣。

②河流紧贴着村庄,娴静的河水湛蓝如练。风拂过时,河中清波粼粼,两岸也随着波纹荡漾开去。几棵有些年数的柳树,痴守着河岸,风急柳乱,河风任意侍弄着柳树的长发,河面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

③这个隐在山间的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一片宁静了,人们离开了这里,集体迁到了远处更为便利的小镇。我无数次走过这里,书写过这里的草木人间,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整条河流已交给了几只黑水雉,黑水雉是一种文静的水鸟,如一串草甸子浮在水面,时而将藏在翅膀下的头抬起,看一下四周后又把头埋下。它熟悉这条河流,只需要抬头一瞥,就会读懂河流的每一个细节。

④整个村庄都是青瓦木房,石墙护院,推开虚掩的木门,屋里的烟火已远去,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只要随意一摸,手印就会真实地印上去,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

⑤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房顶上,道道瓦沟和排排瓦垄上的湿湿印迹告诉我,一场小雨刚刚来过。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⑥瓦檐下的木房已无人居住,一码一码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经奔忙在田土间的铁铧光亮不再,在岁月的销蚀中斑驳暗沉。挂在木梁上的一把锄头,紧紧贴着墙壁,与脱了齿的犁耙、断了柄的钉耙,在时光中保持着一致的静谧。一个完整的背篼搁在屋角,还配有一对精致的棕丝背带,里面装着一些包谷壳,算是对屋里残缺旧物的一个补充。门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苍苍。在曾经的时光里,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饭,每一次浆洗,都从这口水缸开始演绎。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猪槽,没入瓦砾中的石磨盘,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草芽陆续冒出地面,几阵春雨后,疯长的绿意就会再次把它们覆盖,会将这些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放在村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

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墙,像村庄的一道浓眉,由脸盆大小的砾石摆砌而成,大约是村民们从村外河里拾来,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迹,也有村民的体温。石缝中生长着坠盆莲和金边吊兰,缀有水珠,透明喜人。满墙缠绕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书法作品中的几道焦墨,恣意地交织在墙上。几个南瓜无人摘回,如几滴硕大的墨点滴落在墙头。南瓜上有几个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瓢早被松鼠和鸟儿啄去,只剩下一个个空壳,写意地悬挂在墙头。一群麻雀在墙头翻飞,蹦上跳下,叽喳不休。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麻雀的一声飞向瓦房。瓦房是鸟儿最安全的家,麻雀总能在檐下的檁条间找到舒惬住处。它们与燕子为邻,同在屋檐下,燕子的旧日泥巢还空着,一个挨一个的在檐下。等到草绿花开的日子,燕子归来,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杏花春雨。

⑧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满铺的路,顺着山势随弯就弯地穿过村庄。其实村庄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人们离开后也很少回来了,把带不走的瓦房和过去留在了这里,交给了四季的风雨管理。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

⑨还好,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我与瓦房、石板,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依偎在河流的臂弯里,用最暖心语言慰藉彼此,想起沈从文那一句: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写风把“我”和落叶带到村庄,一地落叶,窸窸窣窣,渲染了物是人非,凄凉萧瑟的气氛,暗含作者对人心不古的感叹。
B.第③段“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既写出了“我”对村庄的熟悉,也写出了我对村庄有一种特殊且深厚的情谊。
C.“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一句与文章题目遥相呼应,一个“过”字,意蕴丰厚,令人回味。
D.本文语言清新秀丽,描写细腻;使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村庄的浓浓情感。
E.村庄历经岁月,饱经沧桑,记录了人们的生活点滴,但却因为隐在山间,随着人们的离开终将消逝,文章中多次表现了作者为此苦闷又伤感的情感。
2.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沈从文“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结尾,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4.请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文旅局决定保护这个小村庄,将它打造成生态旅游景点。如果要你推荐一个保护项目,可以是小河或者瓦房,你会选哪一个?请根据文本阐述保护理由。
(2)如果要对村里的“老墙”进行保护,该如何保护?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给文旅局写一份建议书。注意:只写正文部分,100字左右。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尽令天下洽春熙

侯志明

①每次走过春熙路,我就在想:凡是爱上成都的人,一定是从喜欢春熙路开始的吧!

②“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这句话出自《老子》,春熙路的名字由此而来。这名字很美,用如此雅洁美丽的词语来命名一条街道,除春熙路之外,我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条。很多同春熙路一样名扬九州岛的路或街,却是以江河名、城市名、建筑名、官府名,甚至纯粹的数字来命名,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感情和色彩。而“春熙”一词除了雅洁和美丽外,又是那样温和吉祥,充满激情与想象。我经常对外地的朋友说:“不到春熙路不算到成都,因为春熙路很美。”

1998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去春熙路,那次也是第一次到成都。有一个晚上,朋友请我吃饭,就是在春熙路。他说:“吃在春熙。”是不是在百年老店“龙抄手”吃的饭,记不得了。记得清清楚楚的是,每人大概花了不到三十块钱,就吃到好多种小吃,有红油抄手、赖汤圆、钟水饺、担担面、糖油果子、肥肠粉、糯米排骨、蒸凤爪,等等。酒杯一上桌,拥挤不堪的桌面只好层层叠叠起来。碰杯时,两只漂亮的小碟子就被挤到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循声而来的,是一个扎着马辫的服务员,她动作利落,几下子就把残渣碎片清扫得干干净净。我说:“对不起,按价赔偿吧。”她回答:“不存在,您也不是故意的,开心用。”我小小吃了一惊。因为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生过同样的事,曾让我付出好几倍的赔偿,曾让我一个晚上心情郁闷。春熙路,有幸一遇就带给我如春的暖意。从此,我对春熙路便有了莫名的好感。

1999年我调到四川工作,从2014年至2016年有两年多的时间在省电影公司上班。电影公司位于青年路,距春熙路西段也就几十米距离。单位虽有食堂,但午饭我总选择在街头吃,那几年基本吃遍了春熙路的小吃。感觉“吃在春熙”真的是名不虚传。吃在春熙,主要就是这些街头的苍蝇馆子,是那些先快舌尖再快朵颐的小吃。“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古往今来的文人在成都留下的许多美食诗句,一定包含了春熙的美味,至今读来让人垂涎三尺。

⑤一年四季,春熙路的景致颇具个性。立春刚过,乍暖还寒,在春熙路就能见到穿着短衣短裙的女孩子,这在成都几乎是最早的,是一道风景,当地人叫她们“超妹儿”。但我觉得她们就像鸣春的黄鹂,告诉你春天来了,春天就是这样年轻、时尚、靓丽、动人的模样。夏天的景致是在晚上,由流彩的灯光、熙攘的人流、热烈的叫卖、深情的吟唱组成。秋冬两季并不分明,“秋空雁度青天远,疏影蝉嘶白露寒,街面上桂香刚刚飘过,深巷里寒梅已孕蕾开花。“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这是李白当年对成都的赞美。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真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而这画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当数春熙路的景致了。

⑥春熙路的老字号恐怕也是成都最多的,比如亨得利、凤祥楼、同仁堂、德仁堂、龙抄手、大光明,等等。人们爱这些老字号,爱这些传承了百年以上的文化和文明,因此他们总会在这里驻足、倾听。而与此相对的存在,或许更加引人注目,那就是春熙路引领时代潮流和风尚的各色商品。据一位业界的朋友介绍,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奢侈品、新潮品都在这里售卖。

⑦是的,如果没有这些那还叫春熙路吗?

⑧近读袁庭栋先生的《成都街巷志》,知道春熙路“19245月动工,到了8月,一条新的市内街道就初具规模……遂请江子虞先生命名,江子虞遂命名为春熙路”。江子虞是个大学问家,他用自己的学识给成都创造了一笔价值永恒而又无可估量的财富。

⑨后来,我的工作单位变动到了红星路二段85号,距春熙路也只有一站远。所以,一年四季午间散步时,不自觉地就走进了春熙路,而且觉得每次都有新收获。锦华馆就是我最近去时发现的,它曾是“蜀绣刺线交易之地。带着这些新发现,回来再找有关书籍对照,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总能加深对春熙路的了解和感情,有了一种常去常新的感觉。

⑩去年夏天我有一次散步到春熙路,碰见一个在电影院上班的女孩,她说由于疫情,电影院不知何时恢复营业,因此决定回农村创业,并说以后要带着家人每年来一次春熙路。女孩加我微信后,我看到一排文字:“春熙路真好,包括这个名字,总能使人由惊喜变年轻。”

⑪我心中一动,迅速回复“尽令天下洽春熙。这是谁做的诗呢?我记不起了。但我知道,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盛世愿景!

(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春熙路”街名的?请简要说明。
2.作者为什么说“吃在春熙”?请简要回答。
3.作者对春熙路的认识是如何逐步深入的?请结合相关时间节点概括并简要说明。
4.第⑩段写在电影院上班的女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第②段说春熙路很美,美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标题“尽令天下洽春熙”中的“洽”字作为叙事线索,有效统摄了全文,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
B.“凡是爱上成都的人,一定是从喜欢春熙路开始的吧”,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突出了春熙路在成都的分量,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⑤段作者逐一描绘了春熙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景致,进而认为这些景致最能代表成都风貌,是成都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D.“是的,如果没有这些那还叫春熙路吗?”这句话运用反问修辞强化了作者对春熙路承载丰厚历史文化和引领当今时尚潮流的赞赏之情。
E.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心中一动”,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没有想到女孩居然要放弃现代大都市的工作而选择回农村创业。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