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 题号:24074308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的二胡

陈荣利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

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

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

它就是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

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

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见过俞伯牙的那具焦尾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见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得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作者把二胡比作“精灵”,这“精灵”有何特性?作者给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写“马头琴”“唢呐”“二胡”有何目的?
3.标题中用“流浪”来修饰二胡,请从文中找能够概括“流浪”的句子。
4.对下列一句作赏析。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
5.如何理解“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流浪的二胡》是散文诗。语言生动优美,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句告诉我们二胡与江南的关系不清楚,二者的结合可能是偶遇。
C.在作者看来,二胡的流传和发扬光大其实是和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中国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写照和不屈抗争精神的体现。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穿全文。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弥望:
斑驳的黑影                              斑驳:
2.文中有“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三段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4.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
2024-03-09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淀山湖的鹭鹭

曹伟明

①青浦的淀山湖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为62平方公里,有十一个西湖那么大。它是上海水资源、渔资源的汇集地。一行白鹭上青天,过去湖面上翱翔着许多水鸟,有一种是被渔民驯化捕鱼的鹭鹭。这种鸟智慧而勤劳,一旦它吃饱了肚子,便会永不停息地帮助渔民收获水产、捕捞鱼儿。那烟波浩淼、湖光水色、风景旖旎的淀山湖,历来是文人墨客激发灵感,抒发情感的创作胜地。南宋诗人卫泾曾在《淀湖》一诗中写道:疏星残月尚朦胧,闪入烟波一棹风。始觉舟移杨柳岸,只疑身到水晶宫。乌鸦天际墨半点,白鹭滩头玉一丛。欸乃数声回首处,九山浑在有无中。清代有一位诗人咏叹道:湖波不动湖烟微,满湖晃漾摇落晖。船头一双白鹭飞,我亦随之打桨归。多美的一幅水墨画面,动静相生,令人神往。

②沧海桑田,淀山湖地区的人们靠水吃水,捕鱼耕作,丰衣足食。几千年来,淀山湖畔勤劳智慧的渔翁们,撑着一叶叶扁舟,带着一只只鱼鹰,也称为鹭鹭鸟,风里来雨里去,捕捞着鱼儿,收获着希望。渔船和鹭鹭是当地渔民的命根子。

③美丽的淀山湖,也孕育了鹭鹭鸟的传奇故事。相传有一天,一位老渔翁上街卖鱼,碰到远道而来的水鸟商人,肩膀上站着一只鹭鹭鸟。这鹭鹭与众不同,只见它羽毛丰满,眼睛乌亮,嘴巴又长又尖,是难得的好鹭。老渔翁便用大于数倍的花费,凑齐了五石米买下了它。第二天,老渔翁一早下湖,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判断。谁知这只用高价买来的鹭鹭鸟,既不合群又不捕鱼,经常独自站在船艄上发呆,左顾右盼,闭目养神。任凭老渔翁怎么驱赶,它就是死活不肯下水。这个离奇的新闻,马上在淀山湖一带传开了。渔民们都说老渔翁昏了头,五石米即使倒进淀山湖里,还能听到水花声。然而,老渔翁回答说:那是鹭鹭鸟在熟悉水性,观察水形,把握机会。他坚信自己的眼力,精心饲养着鹭鹭。花开花落,转眼一年。老渔翁发现那原本一直打瞌睡的鹭鹭,怎么神奇的胎生了两只小鹭,相貌和老鹭一模一样,又过了几个月,一天,老渔翁像平常一样,把渔舟摇到淀山湖中,赶鹭捕鱼。才半个时辰,忽然,淀山湖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原本平静的湖面,顿时白浪滔滔,老渔翁仔细一瞧,原来就是那条专门残害淀山湖渔民的黑鱼精在兴风作浪,上下翻动,意在打翻湖面上所有捕鱼的渔船。正当渔民们束手无策之际,只见那老渔翁的鹭鹭腾空而起,像箭一般地飞蹿到黑鱼精头上,稳稳地站住,然后,用它锐利的长嘴猛啄黑鱼精的头部。那两只小鹭也跟随着老鹭嗖嗖地飞扑而去,对准黑鱼精的眼睛一左一右猛啄起来。黑鱼精顿时眼睛全瞎,鲜血四溅,痛得在淀山湖里左翻右滚。最后,那条黑鱼精被鹭鹭们斗得筋疲力尽,撞死在湖滩上。从此,当地的渔民们更加喜爱老渔翁的鹭鹭,称它为神鹭

④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每当我去淀山湖采风,在湖畔,总能欣赏到鹭鹭捕鱼的情景,很是有趣且有启迪。鹭鹭们总是通过仔细地观察,不慌不忙找准鱼群的目标。它们不是瞬间起飞,先悄悄地撤退到较远的地方再突然起飞,往往是欲擒故纵。一旦鹭鹭吃饱了,任凭鱼儿成群结队地嬉戏,它总是义无反顾地远走高飞,从不留恋。不让鱼儿留意自己,以便日后更好地捕捉鱼儿。鹭鹭的这种着眼长远、关注细节、有备而战、稳扎稳打的精神,便是淀山湖渔民的精神写照。

⑤如今,在不经意间,人们生活节奏突然转换并且加快,少了淀山湖原本的宁静和悠然,淀山湖上没有了咿咿呀呀的桨橹声,唯见突突突的机帆船,湖面上少见了白鹭、白帆,道路上却是一片汽车拥堵的状况。与白鹭、白帆、渔舟一起消失的,还有洁净到一尘不染、飘着白云的蔚蓝色天空和渔民们那浪里白条的身影。鹭鹭鸟拼搏捕鱼的场景,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淀山湖里少了捕鱼的小舟和鹭鹭,渔民们少了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随着中华民族的改革步伐的推进,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勃发,那原本良好环境生态、创意生态,一定会随中国梦的营造,回归和更新。

⑥淀山湖的鹭鹭,它是水乡青浦的文化符号和智慧象征。伴随着淀山湖畔郊野公园的改造,生态湿地的修复,水环境的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兴未艾,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那是多么的重要。

⑦我呼唤鹭鹭鸟的回归,生态的良好,生活更加美好!

(选自《解放日报》)

(1)第⑤段中加点的“浪里白条”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来文人墨客在描写烟波浩渺、风景旖旎的淀山湖时,总不免想到湖中的渔船以及鹭鹭。
B.文中讲述鹭鸟的传奇故事,既丰富文章内涵、增加趣味性,又表现出老渔翁的勤劳智慧。
C.鹭鹭鸟有着淀山湖渔民身上“着眼长远、关注细节、有备而战、稳扎稳打”的精神品质。
D.改造郊野公园,修复生态湿地,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淀山湖渔民“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为什么说“淀山湖的鹭鹭,是水乡青浦的文化符号和智慧象征”?
(5)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愈的荷

张彦英

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

②瞧去吧,一百米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

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

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童真。

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

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一律衣着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个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字恐怕也是荷叶们的智慧吧!

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怨和牢骚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

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的,但心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

(选自202083日《三亚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荷叶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密,绿得清爽。B.香味清淡素雅。
C.姿态优美,安静陶然,纯真自然。D.少了生气,但半点也不遗憾。
2.下列对文章第⑥段引用苏东坡的《村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构上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总起下文。
B.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赞美了荷叶“隐”的智慧。
C.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
D.引用苏轼的诗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3.“治愈”本指使人恢复健康,现在也多指对人内心的温暖、抚慰。文章题目是“治愈的荷”,下列对文中的荷对作者的“治愈”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然世界纷繁,也要像荷叶那样融洽、和谐相处。
B.纵然世界复杂,也要有荷那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C.人生步履维艰,要有荷那样“隐”的智慧,轻松地面对生活。
D.面对人生风雨,要像荷那样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或困境。
4.下列诗句中,与苏东坡的《村居》表现的理趣相似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