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信息类文本 > 理解重要概念、词语、句子的含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40703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3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在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开展。展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很新鲜!在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对读本挖掘得很深。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长治)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安)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成都)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

【材料三】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纸鸢——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③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

④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⑤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⑥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⑦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

【材料四】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注释】①籰(yuè)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1.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
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
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籰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
2.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

老师:经多方面考虑,我们此次将前往长治、西安、成都、柳州参加比赛,最先举行比赛的城市是柳州,谁知道为什么呢?
学生甲:我知道,柳州现在天气适宜,让我联想到相关的诗句是______:还想知道最后举行比赛的是哪个城市?
学生乙:我认为是______,因为物候知识告诉我们______。老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当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赛返回辽宁时,我们可以相约共赏春花。

3.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
“跨界·红楼·问趣”探究提纲
一、民俗闲“趣”:______
二、气象理“趣”: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______
三、跨界妙“趣”______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便捷是货币发展变化的主线,支付在形态上的无形和时间上的无感,就是支付货币的最高境界。纸币并非终极的空间占用最小者;作为仅有支付功能的观念性的东西,数字货币连纸张都不需要,显然更为方便。和方便一样,支付的快捷有种内在的力量,促使支付的时间耗费由多变少,而且越来越少,最后走向无感,几乎完全不耗时间。如果说纸币支付可在数秒中完成,那么数字货币的支付速度就是瞬间的概念,敢说实时到账又能够真正到账的,非它不可。支付速度的超级加快,必定实现市场交易量的急剧增加,而单位时间内支付手段的周转次数恰恰能反映这个增加过程。一张纸币一天周转可以达到五次或以上,理论上讲,数字货币因其无有形态,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可以有无以数计的周转次数。

由此可见,纸币的消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数字货币将承载全部支付手段的功能,开创人类支付货币崭新的历史。

(摘编自陈彩虹《常识中走来的货币》)

材料二:

数字货币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非现金支付取代现金支付,在吃喝玩乐行、政务、金融、医疗等方面,人们不再受现金的约束,只要拿着手机;不带现金也能畅通无阻。也少了丢钱包、收假币的担忧,人们在货币交易中的细菌传播机会也大大减少。并且,无现金社会之比现金社会更普遍更普及:每一次消费支付不仅可以瞬间完成,而且能为人们积累更多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将更完善。但另一方面,没了实物货币,很多人逐渐失去的概念。发工资、奖金只是卡上或数字账户上数字的变化,失去了以往数钱的满足感;婚庆礼金不须用红纸包了,也少了一份仪式感。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现金支付会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和谨慎,有助于消费者控制成本预算与消费冲动。非现金支付则增加消费的冲动,催生更多月光族。无现金社会也会夺走个人隐私,你所有金钱收支信息都有电子痕迹,鼠标一点,账户就可能被冻结。

(摘编自《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加速无现金社会到来的利与弊》)

材料三:

一个支付手段从现金朝无现金过渡的时代,表面的混沌与无序不可避免。固然在确认支付安全的前提下,人们会选择对自己最便捷的支付方式,并且无现金支付积累的信用将等于财富,良好的信用可以让人们都获得公平金融和公共服务;但认知水平不一的客户,有权利选择合法的支付手段。无论使用何种合法的支付手段,都需要被平等对待,都需要被提供相应的最起码的服务。这非但属于技术范畴,也属于社会道德范畴。除了央行的强力纠错,公共服务机构也要提供备选的救济手段,在用技术给用户带来便利和价值的同时,关照特殊群体的需求,帮助整个社会平稳过渡到无现金社会,而不是自筑藩篱,自毁来之不易的行业生态。无现金不是拒绝现金,扫码也不是不要钱,大可不必在出门用不用带钱包上纠结。扫码支付并不是社会的天然产物,而只是现阶段智慧生活外延的一种,是智慧生活降临过程中的一瞬。生活场景的智慧化反过来加速金融等行业的重构,这才是无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

(摘编自蒋光祥《无现金社会绝不是拒绝现金的社会》)

1.下列对材料中“数字货币”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货币作为观念性的东西,没有物质实体形态,又具备支付功能,达到支付货币的最高境界。
B.数字货币支付快捷,几乎不耗时间,真正做到了瞬间支付、实时到账,急剧增加了市场交易量。
C.数字货币因不存在周转次数的限制,必将取代纸币,承载起社会对支付手段功能的所有的需求。
D.数字货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支付习惯,让支付不再受现金约束,从而加速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支付手段经历了从货币形态的有形到无形、从支付时间耗费的多到少甚至无感的变化,人们对空间方便和时间快捷的追求是其中重要的推力。
B.“钱”的概念会因实物货币淡出货币舞台而逐渐失去,数字代替实物货币支付会让人们在消费时失去理性,不控制成本盲目消费的现象将越发普遍。
C.社会支付手段从现金过渡到非现金,必然带来混乱,比如个人隐私面临泄露的风险,公众的不同支付方式可能会被区别对待,这些只能靠央行解决。
D.无现金社会有趣的前景不在于支付方式的变化或消灭现金,而在于生活场景的智慧化对金融等行业的重构,提高社会道德,让社会消费变得有序。
2024-08-10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