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4014907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

当你决定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去买书、读书的时候对读书的认识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举个例子,我在我的读书法里介绍了一种摘抄+感想的组合方式。书写的确是一道很费时间的工序。谁也不想在结束了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之后还要再趴在桌子上抄两三个小时的书。所以,写读书笔记应该尽量从简从速,尽量缩短记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地反映文章的精髓。

那么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既简略又全面呢?为了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你应该在读完书以后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页哪一行,思考怎样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这一页讲的虽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但如果去掉这部分就没法承上启下了。”“我对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只要摘抄了这一句,其他内容都不用再抄了。当你像这样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文章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多读几遍,尤其是对还没有读懂的部分。在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三五遍了。

如果某些内容你实在理解不了,或者没有兴趣,就没必要写在笔记本里了,只要略读一下就好,不要钻牛角尖,积极地跳读速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书的精华内容上。

就这样,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___________

(选自《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材料二:

1.划入文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B.为了读书而写读书笔记
C.为了提升自我而读书D.为了积累知识而写读书笔记
2.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以写读书笔记为目的的读书比起漫无目的地读书有哪些好处?(不少于三点)
3.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个人体验,概括如何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不超过40个字)。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年前,我遇见神经过敏的俄国的E君,有一天他忽然发愁道,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么?不是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声)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要被治就须不活,要供养治人者又须不死。人类升为万物之灵,自然是可贺的,但没有了细腰蜂的毒针,却很使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以至现在的阔人,学者,教育家觉得棘手。将来未可知,若已往,则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还不能十分奏效,与蜾蠃并驱争先。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现在又似乎有些别开生面了,世上诞生了一种所谓特殊知识阶级的留学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结果,说医学不发达是有益于人种改良的,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E君的发愁,或者也不为无因罢,然而俄国是不要紧的,因为他们不像我们中国,有所谓特别国情,还有所谓特殊知识阶级

(选自鲁迅《春末闲谈》)

1.上文提到了E君的发愁,在表达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题外话,说明E君的发愁是杞人忧天。
B.从行文章法上看,“E君的发愁”标志着文章由闲话细腰蜂捉小青虫的趣事转入正题。他所发愁的奇妙药品,即统治者用以禁铜民众的精神控制术。
C.标志着行文向纵深拓展,E君希望统治者能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D.用“E君的发愁”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2.文中“黄金世界的理想”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B.指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
C.指历史上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太平盛世。D.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百姓不懂思想,不去反抗,而是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任由统治阶级作威作福。
3.文中提到“二十四史”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的朝代更迭表明,治人者的精神控制术并不十分奏效。
B.证明皇帝始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
C.增强“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错,一切状态都已够好”一句讽刺力度。
D.说明俄国国情不同中国,无论如何,俄国是不要紧的,E君不必发愁。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作者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
B.作者从细腰蜂的麻醉术转到中外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上,治人者采用“各种麻痹术”来麻痹人民,但这种麻痹术却不如细腰蜂的毒针那么灵验,说明统治阶级的无能,技不如细腰蜂。
C.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杂文。作者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
D.在“闲谈”的形式下,思路无拘无束,集知识、趣味、说理一炉。语言精炼、生动、幽默,好用反语,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24-06-2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主题,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的具体措施,如创造和讲好“工匠故事”、设立“工匠日”等。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和政策举措,文章生动地展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呼吁全社会共同弘扬这一精神。整体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121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②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更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庞大产业工人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③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才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④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⑤自2019年起,杭州将每年的926日设为工匠日,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工匠设立专属节日的城市。设立工匠日,是为了激励工匠们创新创造,也是为了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无论是开展杭州工匠评选与表彰、打造劳模工匠文化公园与工匠元素特色街区,还是创立杭工云课等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建立健全工匠带徒制度,众多举措让工匠有荣誉感、成就感,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新时尚。

⑥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多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20201225日,有删改)

1.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精彩动人的“工匠故事”?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年的文化本色

①贺年,简而言之就是向他人庆贺新春、祝贺新年。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向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贴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之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时至今日,即便不是逢年过节,人们也经常以微信、短信、视频和抖音等现代通信方式,频频转发一些做大官发大财行大运之类的口彩。贫乏的语言表述和低俗的思想情趣,导致贺年越来越远离其良好的初衷。

②事实上,贺年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我国已故著名民俗学家兼散文作家钟敬文先生在《中国地方传说》中指出:贺年不同于西方国家杂乱无序、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的方式来进行的。也就是说,贺年与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呈具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和时光磨砺,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种民俗仪式,早已递嬗为具有某种人伦亲和性和情感归属性的交际载体。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不仅相互齐之以礼,而且道之以德,以真情实感互相慰藉,以理想情怀互相鼓励,以担当尽责互相期许,从而赋予了贺年以更多社会意义和更大人文价值。特别是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记载了过年时诸多家人间的贺戒、亲朋间的贺赞、同事间的贺勉、邻舍间的贺慰,不仅为贺年注入了温情暖色,而且为贺年增添了文明色彩。

③时光流转到当下,伴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最为集中和频繁。保持贺年的文化礼仪的本色和属性,使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敬重气节风范、增进感情友谊的路径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在秉持贺年文化礼仪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示范作用,比如春节前夕通过举办茶话会、座谈会,向各行各业的英杰骨干贺年,通过到边关哨卡、生产一线,向解放军战士和基层职工贺年,通过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向孤寡困难老人贺年,一份礼轻义重的年货,一番嘘寒问暖的话语,彰显出新型人际关系的温馨和热度。

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的心灵仪式。贺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承载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绵延着一个社会的情感归宿力和文化凝聚力。多年来,受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由共同事业建立起来的城市业缘关系的冲击,人们的血缘关系有所淡漠,亲情关系有所削弱,贺年这一文化习俗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定力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文化人过春节,更应葆有一份心灵的高贵、性情的儒雅和为人的亲和。作为一个文化人,我欣赏更钟情充满家国情怀和民族胎记的贺年活动,愿意秉持和坚守这一被当代人看来很原始很遥远的文化礼仪。

(作者刘金祥,有删改)

1.下列对“贺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A.贺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到清末民初已经庸俗化和流俗化,远离了良好的初衷。
B.贺年开始于官方,后因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扩展到民间,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
C.贺年不同于西式节日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方式来进行的节日。
D.贺年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导致了其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下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一段作者回顾历史发展过程中贺年习俗的演变,引出对越来越远离贺年初衷的思考。
B.第二段将贺年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论证贺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
C.第三段领导干部慰问一线彰显新型人际关系,举例论证了贺年的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
D.文章末段论述了文化人的责任和使命,对第一段中当代社会应该改正的缺陷作出回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节期间进行贺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礼仪在维系社会正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作用。
B.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贺年注重的是人伦亲和和情感归属。
C.春节前举办茶话会,到生产一线慰问,到贫困地区访问等形式符合当代礼贺仪式要求。
D.如今,作为新时代公民,特别是文化人过春节时要葆有气节风范,共同维护精神家园。
2024-08-27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