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叙事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997181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祭

迟子建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棉花将灯罩擦得光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图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进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混浊,只好弃了。

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光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至极,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就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檐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因为有了年,就想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带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

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1.结合文段,说说加点词语“不寻常”的含意。
2.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含意。
3.第七段中,作者写“红灯”和“冰灯”的作用是什么?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写父亲时,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知识点】 叙事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事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这是文坛佳话。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说自己是逆子?
(2)选文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选文中加点的句子中都写了人物的眼泪,请写出你的理解?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十月十八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

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

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

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子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可不是,自从去年离开瑞金、于都河,无论在巍巍的雪山上,还是在茫茫的草地上,不管是在怎样艰苦的日子里我们都惦念苏维埃。如今,在陕北吴起镇的窑洞门口,终于又见到了这个名字。

区、乡苏维埃政府的同志来了,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没隔多久,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也来到了吴起镇。我们红军刚想在吴起镇安营休息,可敌人又追上来了。

自从过了哈达铺,我们为了保全和发展自己的力量,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尤其进入陕北后,更是如此。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

然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1.如何理解“长征胜利万岁”这一题目?
2.本文展现了怎样的红军战士形象?
3.请赏析“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4.如何理解“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5.长征精神是什么?对当代的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各题。

舟曲,从一碗热豆腐说起

①二十年前,我毕业分配到了舟曲县城工作,在白龙江畔这座如南方古镇般温婉灵秀的小城里结婚生子,度过了此生最美好的年华。最喜欢听城里的老人们讲古经,说翠峰山是由二郎神的一面令旗幻化而来,山下的舟曲城里原本有一百眼清泉,预示着这里会出个皇帝,于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就跑来斩龙脉,把一眼泉捅到宕昌去了,至此滋养舟曲古城的就只有九十九眼泉。

②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南门的薛家泉水源丰沛水量最大。一眼清泉在四方池中喷涌着 浪花,黝黑深邃。它冬暖夏凉,一年四季不增不减。从清晨到黄昏,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一只木桶掩下去提上来就是满满当当一桶水,根本不需要拿水瓢来舀。它的出水很大,水流喧哗转得动一盘老旧的石磨。泉眼周围和水渠两边长满青翠的苔藓,放眼望去苔茸厚密泠泠滴水。

③仿佛从一场梦里醒来,西关的莲花池摇身一变,就有了凉亭、拱桥和规划齐整的汲水池、淘菜池、洗衣池等不同的功能区,是西关人治理得最好的一眼泉。因为泉水,舟曲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家里的自来水当然也能喝能用,可就是没有泉水清冽甘甜。沏茶、做饭、浇花等一应用度,还是泉水最好。提壶汲水,抡棰浆洗,抑或提一篮青菜在水泉里淘洗,那画面总是美得醉人。

④水,人称龙涎水。舟曲人就用此物来点豆腐,做出来的豆腐香嫩可口。

⑤舟曲人的清晨,就是从一碗热豆腐开始的。豆腐箱内热气腾腾,卖豆腐的趁热用刀切块儿装碗,豆腐嫩白,香气四溢,麻溜儿地调上芫荽葱蒜辣椒等料汁,一青二白三红四绿全在碗里。食客们或坐或蹲或站,就在街边左手捧碗、右手拿调羹一勺一勺挖来吃。他伯,来了撒?吃碗热豆腐!老板扯开洪亮的嗓音招呼食客,食客也在那边呼朋引伴:   哥,急啥宅(着啥急)?牙麻(赶紧)吃碗豆腐再打拳去。就这样,男女老少都把热豆腐吃上了瘾,大家闺秀不好意思在街边吃的,打一碗拿回去也一样吃得有滋有味,恒久不变地缱绻在舌尖之上……

⑥姨妈每天早上梳洗整齐,第一件事就是上街买菜,菜篮子里永远放着一只打豆腐的洋瓷缸子。回到家,把娃娃们喊醒,一家人围着餐桌撕油饼、掰麻花、吃热乎乎的嫩豆腐,我觉得幸福就是这样一种味道,或者说幸福就是一茶一饭间的和和美美。

1.对本文第五段关于豆腐之美味的描写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动作描写,“切”“调”等字,写出制作豆腐的流程。
B.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人们品尝豆腐时候的满足。
C.运用细节描写,“豆腐嫩白”“芫荽葱蒜辣椒”等细节展现豆腐的色香味。
D.运用正面描写,写大家闺秀在家吃豆腐的行为,展现豆腐的滋味。
2.关于第六段划线句子中“味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福就是一种味道,第一是品尝美味的味道,美食令人愉悦。
B.这味道是生活的味道,平淡的幸福,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C.原本是普通豆腐的味道,并不是美味,但是有家人的陪伴才变得令人愉悦。
D.幸福的味道在于一茶一饭,离不开美味和亲情的双重加持。
2024-06-19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