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8716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国潮动画电影带火传统文化

2023年暑期上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以恢宏而诗意的艺术形式、独特的叙事艺术和精彩的故事架构迅速出圈,再度引发了公众对新国潮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强烈关注。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到《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近年由中国经典IP改编的动画电影在创作中融入国潮思维,以多元审美体验触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的心灵共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动画电影的这种创作思路可称为新国潮

②新国潮动画电影突破了低幼创作的叙事局限,借助传统故事底本聚焦当代观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了调皮叛逆的哪吒形象,以及李靖、殷夫人这对无奈却深情的父母形象,在传统神话故事中融入了对当下个人成长和亲子育儿问题的思考;《长安三万里》更是以现代目光审视历史人物,让无数观众从李白机敏不羁、高适屡屡受挫却从未动摇入世志向的人生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动画电影没有复刻传统文化故事中固化的内涵,而是从时代主题催生的国民情感内驱力出发,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开发、再审视,实现了与不同年龄观众的多样观赏需求的有效对接。

③新国潮动画电影还以独特的中国式美学,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扬帆出海。创作者一方面重视意境美和人文自然和谐气质的表达,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多样视听元素,制造感官刺激,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获得沉浸感。《新神榜:杨戬》将敦煌飞天、水墨画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空中快艇等科幻元素融合,用东方朋克风格赋予神话世界未来感。《长安三万里》近处以工笔白描勾勒出唐代人衣食住行的精致细节,远处用水墨写意重现繁华绚丽的长安城、花香四溢的扬州,创造出穿越千年的壮丽诗境。一位美国网友在YouTube上留言:电影太让我着迷了,请让它同步在美国院线上映吧。

④新国潮动画电影还通过创新人物塑造方式,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更符合时代精神的主题意蕴、新国潮动画电影既兼重传统又创新突破的人物塑造方式备受推崇。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孙悟空的塑造沿袭了《西游记》中自由不羁、爱憎分明的形象,又将自我救赎、突破偏见和抗争命运等理念融入主人公的经历中;《白蛇:缘起》突破了传统民间传说报恩的单一叙事维度,将白娘子、小青塑造成具有当代女性力量的敢爱敢恨的形象。这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找到价值归依。

⑤总之,新国潮的既是社会热点之,也是视听元素之,更是时代精神之。新国潮动画电影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也凸显出年轻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自信。希望这样的风潮越来越大,继而从动画电影延伸到整个文艺生产领域,促使更多美妙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出美丽自信之花。

(选自《光明日报》2023.08.31,有删减)

1.下列关于“新国潮动画电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中国经典故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动画电影的创作思路称为“新国潮”。
B.新国潮动画电影突破了低幼创作的叙事局限,满足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观赏需求。
C.新国潮动画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既尊重传统又实现了创新突破。
D.新国潮动画电影的兴起,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符合文意的是(     
A.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迅速出圈,使公众对新国潮国产动画电影开始关注。
B.《新封神榜:杨戬》采用了“东方朋克”风格,美国网友期待“同步在美国院线上映”。
C.“新国潮”动画电影中的孙悟空敢于突破偏见、抗争命运,被赋予时代精神,深入人心。
D.动画电影的新国潮已延伸到更多文艺生产领域,从而促使传统文化有效传播。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开篇由广受欢迎的国产动画电影引出对“新国潮”的探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多次以电影《长安三万里》为例进行论证,难免有事例单一重复之嫌。
C.文章分别从社会热点、视听元素、时代精神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D.文章结尾对前文论述收束总结,也对“新国潮”的发展前景寄予了厚望。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探界者”钟扬》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

那年5月钟扬报到时,学校还没有过渡房。临时给他找了一个系里别的老师提供的毛坯房,他毫无怨言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钟扬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接盘导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老师说。

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兜底。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在这个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而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位博士生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于是,钟扬的学生就像古代的门客一样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1.联系上下文,诵读和揣摩下列划线语句,说说它们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2)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2.如果是你,你愿意成为像钟扬这样的人吗?说出你的理由。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9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是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呢?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选自《都市快报》2017923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FAST“镜面”有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下定义。字数不超过80个(包括标点符号)。
2024-05-1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落日

194592日上午9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②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

③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因为太小,临时换用本舰士官室一张吃饭用的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布。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内,如同装饰着织锦画一般,装着一面有着13花条、31颗星、长65英寸、阔62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这面旗还是92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是签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大炮的炮座上、将领指挥室的上面和各枪炮的底座上,都被记者们占住了。我站在一座在20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口上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八点半,乐声大起,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到。他是坐驱逐舰来的。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升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中国徐永昌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日本代表团乘一艘小艇来到。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九时整,麦克阿瑟昂首走到扩音机前,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与日本作战各国签字。麦克阿瑟坐到椅子上,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全体签字毕,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于是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节选自《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关于本文的体裁和组织材料的顺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     空间顺序B.事件通讯     时间顺序
C.报告文学     程序顺序D.人物通讯     逻辑顺序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强调“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这个具体地点,目的是突出现场感与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里点出是亲眼“目睹”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真实可靠。
B.第2段作者用了记叙和抒情的手法,扼要地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概括地表述了这个受降仪式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C.第3段画线句介绍美国国旗的来历,采用了插叙的手法。
D.第3段重点介绍了签字桌及周围的布置,进一步突出庄重严肃的氛围。
3.联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落日”为题,运用双关手法,含义深刻,“日落”象征日本军国主义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B.文章采用了一组小标题,小标题相对文章主标题较“虚”,主标题则显得较实在,这样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C.本文直接记录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D.签字仪式结束的时间是“9点18分”,作者由这个数字产生了与“九·一八”相关的一系列联想,追述了历史,实际只是巧合,所以稍显牵强附会。
4.选文开头“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时间为何交代如此详细?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