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 题号:2387157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跳出地球地震

20182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作者叶昊鸣、张海磊,有删改)

1.下列有关“张衡一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张衡一号”是以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的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
B.“张衡一号”是目前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C.“张衡一号”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D.“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全球6级以上、我国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标题交代了本文说明对象的主要功能,内容新奇,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
C.第⑥与第⑦⑧自然段是分总关系,第⑦⑧自然段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是空间顺序。
D.“张衡一号”集合了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等航天技术创新成果。
3.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③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我们还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B.第⑤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进行无磁化的更改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难题。
C.第⑦自然段运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张衡一号”的传感器灵敏度极高,能分辨出巨浪尖上的小水珠。
D.第⑧自然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作“大脑”,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 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找出本文第2、3、4、5段的中心句?并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3.列出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至少两种),请选择一种说明其用法有何好处。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地球

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

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

货币流通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C.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3.不属于“数字地球”体系的一项是(     
A.网络体系B.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
C.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D.多分辨率的动态数据体系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
B.数字地球是新千年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
C.形成数字地球的设想已变成现实。
D.数字地球是一种战略思想,它具有整体性和导向性,任何一个科研单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形成。
2024-07-23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42911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起步,筚路蓝缕,经过29年不懈探索,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让飞天的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人类载人航天技术于1971年进入空间站时代,是年,苏联把礼炮一号送入太空,第一代空间站诞生。随后12年内,共计有91820吨的空间站发射,其中7个成功,并被命名为礼炮系列。这些早期空间站大都属于试验性质,为后续的空间站转型换代做技术储备。中国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与早期的礼炮号思路一致,主要用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出舱行走和多人次在轨驻留等技术。

在空间站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意义的是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它采取积木式模块化结构,由核心舱、五个科学实验、生活舱段和多艘对接飞船构成。在它15年的飞行史中,对接过超过100艘载人和货运飞船,共计接纳了来自12个国家的135名宇航员在此工作与生活。大家更耳熟能详的多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是唯一的第四代积木式、桁架式空间站,已经连续保持了21年载人飞行,相当于一栋七层楼高的小型体育场。它孕育了各个国家的多种载人航天相关器具,容纳过数百个宇航员工作生活,成了独一无二的航天平台。然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颇为惊人,目前的总造价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综合性价比而言,第三代积木式空间站已经足够满足科研和应用需求,建造和运营维护成本更低,也就成了目前的最佳方案,天宫就采取这个策略,核心舱(天和号)、两个实验舱(问天号、梦天号)和机械臂等组成总重约60吨的T字结构,对接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足够满足三名航天员驻留并长期稳定运行。

(选自科普中国《核心舱发射,中国航天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天宫空间站”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1971年进入空间站时代,苏联把“礼炮一号”送入太空,第一代空间站诞生。
B.随后12年内,共计有9个空间站发射,其中7个成功并被命名为“礼炮系列”。
C.早期成功发射的8个空间站属于试验性质,为后续的空间站转型换代做技术储备。
D.中国的空间站主要用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出舱行走和多人次在轨驻留等技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是(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起步,如今终于让飞天的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B.“和平号空间站”能同时容纳12国宇航员工作和生活,对接过上百艘飞船。
C.“礼炮系列”空间站的成功升空,标志着人类载人航天技术进入空间站时代。
D.与第四代“国际空间站”相比,第三代积木式结构空间站功能相似而建造和运营维护成本更低。
3.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翔实的笔墨向大众普及了空间站的相关知识,科学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
B.首段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说明这一时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中的“已经超过”,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D.“相当于一栋七层楼高的小型体育场”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