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729439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是下午430分——飞机失事之后的29分钟,直升机第一次救人之后的10分钟——终于轮到那秃顶的人了。直升机再次飞向逐渐下沉的机尾,此时此刻,机上两个机员是多么想见到这位仍留在冰河中的人,多么想对他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________的人。他们睁大眼睛搜索90号客机的这位英雄,然而,河水一片漆黑,________。他们再也找不到这个秃顶的人了。后来温沙把这件事告诉妻子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出声哭了起来。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直升机驾驶员厄歇尔说,可是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

威廉斯是否就是水中那个了不起的第六个人呢?在捞起的79具尸体中,他最像大家说的那个人。他________是落水后死去的,不是撞击致死,而且他受伤程度不重,可以做到那第六个人所做的事。

灾难发生后,电视记者很快就赶到现场,在苍茫的暮色中从远处拍摄救援场面。不过,你仍能从有的镜头中看到第六名落水者的后脑勺和手,还能看到他戴着手表。人们把威廉斯的尸体打捞上来之后,这块手表仍在走。后来,当手表退还给死者亲属时,它还在擦擦擦地走着,似乎在对人们说:记住我,记住我!

作为一个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英雄,阿兰德的名字也正式载入《国会记录》。众议院通过了一项由伊利诺斯州共和党议员丹尼尔·克赖恩发起的决议,承认阿兰德是为同胞作出最大牺牲的民族英雄

然而,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水中的那个人真的是威廉斯吗?他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也许永远找不到________的答案。然而,弗吉尼亚·威廉斯用以形容儿子的话,也许最重要,最使我们难以忘怀。这位老夫人说:我的儿子是个普通的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在危急的时刻,拯救我们大家的不正是普通人吗?

1.对选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以下各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句用了细节描写,以小小的手表静静运转,写出了亲人们对威廉斯牺牲的不舍和惋惜。
B.这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手表的心声,写出了威廉斯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
C.这一句是侧面描写,表在人亡,字里行间涌动着丰富的情感。
D.这一句是语言描写,以手表的口吻,写出了威廉斯对死亡的遗憾和不甘。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参与救援的人都被威廉斯的举动感动了,除了感动还有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对英雄人物的敬重。
B.威廉斯之所以救助别人,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求生无望,希望这样做能让别人记住他。
C.威廉斯的母亲对自己儿子的评价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D.虽然在选文表述中还存在着“这第六个人是不是威廉斯”的疑问,但是事实证明了他就是那第六个人。
3.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创造性报道模式,即不囿于客观介绍事实,而是饱含深情,翔实生动地描写事实。
B.本文通篇都是通过正面角度来刻画威廉斯的英雄形象的,反映了他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喜欢挑战的普通之中不平凡的性格。
C.本文作者在遵循新闻报道规则的同时,巧妙运用文学写作方式,使新闻作品更加具有可读性。
D.本文记者用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给叙述带来自由方便的空间。
4.依次填入选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畏惧   空洞无物       明明白白   确定无疑
B.无所畏惧   深不见底       毫无疑问   理所当然
C.无私无畏   空洞无物       毫无疑问   确定无疑
D.无私无畏   深不见底       明明白白   理所当然
5.结合全文,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属于新闻报道的结尾部分,表现了空难的残酷以及平凡人在灾难面前闪亮的人性美。
B.本篇新闻采用了文学叙述语言,但又简洁明了,无丝毫的累赘。
C.本文作者选择了由点及面的报道视角,以一个人的维度,着重于新闻人物本身,自然描绘出灾难现场。
D.本文结构变化多端,按照新闻事件的逻辑顺序,穿插以相关内容的采访回忆。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大国工匠”彭祥华》(节选),完成各题。

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千米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

2015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隧道开掘的第一步,是清除洞口外侧山坡上那些不牢靠的石头。它们稍受震动就有可能滑落,不仅对工程作业会带来巨大的威胁,甚至会殃及洞口下方的雅鲁藏布江水,给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洞口排险清爆要胆大心细。

彭祥华像往常一样,在悬崖峭壁上寻找最佳安装点,徒手安装炸药。

1.为什么川藏铁路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
2.如何理解“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3.为什么说洞口排险清爆必须要胆大心细?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这天,外面的大雪下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雨,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雨中忽闪着。那时,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盲人。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以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1)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主要截取了雪夜部署工作和雪天送粮两件事,突出反映了焦裕禄勇于担当,始终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风范。
B.“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既突出了风雪时间之长,也表现了焦裕禄忘我的工作精神。
C.“我是您的儿子。”这一经典的细节描写、动人的情感表达,即使过去了半个世纪,在今天听起来仍直抵人心,发人深省。
D.在毁灭性的天灾面前,共产党人始终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和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的屈辱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对旧社会罪恶的控诉。

(2)选文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3)请指出文中画线句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2024-05-1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一九六三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十三天雨,雨量达二百五十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十一万亩秋粮绝收,二十二万亩受灾。

焦裕禄和县委的同志们全力投入了紧急的生产救灾。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住: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利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忽闪着。那时候,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疼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

……

有一次,他特地嘱咐一个县委办公室的干部说:

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五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县委的一位副书记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当焦裕禄用干瘦的手握着他的手,两只失神的眼睛深情地望着他时,这位副书记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

焦裕禄问道:听说豫东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没有?

没有。

这样大的雨,咋会不淹?你不要不告诉我。

是没有淹!排涝工程起作用了。副书记一面回答,一面强忍着悲痛给他讲了一些兰考人民抗灾斗争胜利的情况,安慰他安心养病,说兰考面貌的改变也许会比原来的估计更快一些。

这时候,副书记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他勉强擦了擦汗,半晌,问道:

我的病咋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

副书记迟迟没有回答。

焦裕禄一连追问了几次,副书记最后不得不告诉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听了这句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定地说道:呵,我明白了……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这位副书记,然后说道: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副书记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着焦裕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他带着泪匆匆地告别了自己的战友……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三十六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把你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的亲人、阶级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

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同兰考县党组织的最后一别。

1.阅读文中“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一段,思考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2.“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本段中,作者引用老贫农怀念焦裕禄的话有什么作用?
3.请品味“当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着张钦礼,两只失神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望着他时,张钦礼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一句中“失神”和“充满深情”的表达效果。
4.本文人称由最初的第三人称转变为最后一段的第二人称,思考这一变化有什么好处?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