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5596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几年前的一天,有一所商学院到敦煌考察,请我去参加他们的会议。我一到会场,看到大屏幕上写了八个字:简单相信,傻傻坚持。会议还请我发言,我就说:那屏幕上的八个字,不就是说的我嘛!当时大家都笑了。

②父亲走了以后,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天各一方。当时,我和老彭刚刚结婚不久,老彭在武汉,我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就回到敦煌。那段时间我比较迷茫和痛苦,感到自己一无所有,离开故乡,举目无亲,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流浪者。在时代和命运的激流中,从繁华的都市流落到西北的荒漠。每到心情烦闷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向莫高窟九层楼的方向走去。在茫茫的戈壁上,在九层楼窟檐的铃铎声中,远望三危山,天地间好像就我一个人。在周围没别人的时候,我可以哭。哭过之后我释怀了,我没有什么可以被夺走了。

③但是,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何在这样一个荒漠之地,继续走下去?常书鸿先生当年为了敦煌,从巴黎来到大西北,付出了家庭离散的惨痛代价。段文杰先生同样有着无法承受的伤痛。如今同样的命运也落在我的身上,这也许就是莫高窟人的宿命。这样伤痛的人生,不是我樊锦诗一人经历过。凡是历史上为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④每当这时,我都会想到,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了,因为本来就没有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都是如此。对当时那种处境下的我来说,我没有别的家了,我只有莫高窟这一个家。我能退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在繁华的都市,也许还可以找个地方去躲起来,可是我已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有哪里可以退,还有哪里可以躲呢?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更为安全和可靠。

⑤那段时间我反复追问自己,余下的人生究竟要用来做什么?留下,还是离开敦煌?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我应该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我应该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应该有权利和自己的家人吃一顿团圆的晚饭。没有我这个家就是不完整的,孩子们的成长缺失了母亲。但是,在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过了突如其来的很多事情,经过了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敦煌,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⑥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⑦我已经习惯了和敦煌当地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洞调查、记录、研究。我习惯了每天进洞窟,习惯了洞窟里的黑暗,并享受每天清晨照入洞窟的第一缕朝阳,然后看见壁画上菩萨的脸色微红,泛出微笑。我习惯了看着洞窟前的白杨树在春天长出第一片叶子,在秋天又一片片凋落。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直到现在,我每年过年都愿意在敦煌,只有在敦煌才觉得有回家的感觉。有时候大年初一为了躲清静,我会搬上一个小马扎,进到洞窟里去,在里面看看壁画,回到宿舍查查资料,写写文章。只要进到洞窟里,什么烦心事都消失了,我的心就踏实了。

⑧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1.请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简单相信,傻傻坚持”的理解。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本文第六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你怎样理解第五自然段中的三个“应该”?
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23228日,由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22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评选结果。10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分别是数控铣工秦世俊、钳工郑志明、港口内燃装卸机械司机成卫东、盾构操作工母永奇、数控车工何小虎、桥式起重机司机田得梅(女)、电气试验工冯新岩、飞机装配工周琦炜、数控车工孟维、文物修复师郭汉中。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1)“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身上蕴含着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
(2)请联系实际生活,简要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向“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学习?
2024-05-1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回答问题。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那是个多么令人悲恸的日子呵!医生们开出了最后的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治病的赵文选同志,不相信这个诊断,人像傻了似的,一连声问道:什么,什么?医生怀着沉重的心情,低声说:焦裕禄同志最多还有二十天时间。

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他央告着说:医生,我求求你,我恳求你,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是个灾区,俺全县人离不开他,离不开他呀!在场的人都含着泪。医生说:焦裕禄同志的工作情况,在他进院时,党组织已经告诉我们。癌症现在还是一个难题,不过,请你转告兰考县的群众,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用焦裕禄同志同困难和灾害斗争的那种革命精神,来尽快攻占这个高地。

焦裕禄又被转到郑州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县上不少同志去郑州看望他。县上有人来看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这位副书记,然后说道: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副书记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着焦裕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他带着泪匆匆地告别了自己的战友……

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同兰考县党组织的最后一别。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

1.体会下面语段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这时候,张钦礼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他勉强擦了擦汗,半晌,问张钦礼……

2.“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这两句话对塑造焦裕禄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语段中几个“问”字的表达效果。

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县上不少同志曾去郑州看望他。县上有人来看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2024-05-1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稻菽成浪,谷米满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夏粮获得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季季沉甸甸的收获,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展现了基本盘的稳健力量。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将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才能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一项项新技术落地,一台台大农机驰骋,田间地头激荡着科技动能,凸显农业现代化金扁担的硬支撑。我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力推广优质耐密品种,配套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和适宜高性能机械,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落地见效,挖掘增产潜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种地,就能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发展粮食生产,主体是种粮农民。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抓好粮食生产机制保障,让好政策进村下田,健全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实施夏粮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补助,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各项政策举措实打实,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让农民通过种粮实现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才能更好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这要求我们落细落实农业灾后生产恢复、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措施,坚持底线思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把情况摸清楚,努力提高防灾减灾的精准性、有效性、科学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尽力实现非灾区多增产、轻灾区保稳产、重灾区少减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人民日报》2023101709版)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共研产业咨询相关数据)

材料三

12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新华网20231212日消息)

1.对材料二中图表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是近几年最大的,但总产量却是偏低的。
B.2021年全国夏粮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增速最快,远超其它年份。
C.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是近几年中最高的,但增速并不是最快。
D.202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较上一年略有增加,但总产量却减少了。
2.下列关于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粮食生产经历了黄淮“烂场雨”、华北和东北严重洪涝、西北干旱等灾害考验。
B.只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才能让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C.“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种粮能挣钱,才能更好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D.202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已经是第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属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举措的的一项是(     
A.某院校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农业新科技,为在校生开设相关讲座。
B.某乡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力推广本地丰收节,增加农民收入。
C.某县改善排水与灌水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建设高标准农田。
D.某村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积极返乡创业,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2024-06-14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