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7168

阅读课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回答问题。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那是个多么令人悲恸的日子呵!医生们开出了最后的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治病的赵文选同志,不相信这个诊断,人像傻了似的,一连声问道:什么,什么?医生怀着沉重的心情,低声说:焦裕禄同志最多还有二十天时间。

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他央告着说:医生,我求求你,我恳求你,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是个灾区,俺全县人离不开他,离不开他呀!在场的人都含着泪。医生说:焦裕禄同志的工作情况,在他进院时,党组织已经告诉我们。癌症现在还是一个难题,不过,请你转告兰考县的群众,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用焦裕禄同志同困难和灾害斗争的那种革命精神,来尽快攻占这个高地。

焦裕禄又被转到郑州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县上不少同志去郑州看望他。县上有人来看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这位副书记,然后说道: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副书记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着焦裕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他带着泪匆匆地告别了自己的战友……

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同兰考县党组织的最后一别。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

1.体会下面语段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这时候,张钦礼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他勉强擦了擦汗,半晌,问张钦礼……

2.“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这两句话对塑造焦裕禄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语段中几个“问”字的表达效果。

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县上不少同志曾去郑州看望他。县上有人来看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的儿子(节选)

20121118

清晨,天刚蒙蒙亮,罗阳便忙开了,不停地打电话,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早餐后,他再次了解了歼一15的状态,将情况向中航工业领导做了汇报。上午9时,罗阳他们登上了飞往辽宁舰的直升机。

直升机继续在降低高度,一个海上巨无霸突然在左下方呈现。随着身的大坡度转弯,罗阳觉得海面像要倒立过来似的,全身的血液都在往上涌……

直升机再次调整飞行高度,对着辽宁舰着落区飞去,几秒钟后,准确地在1号黄色圈内着陆。

歼-15总设计师孙聪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旁。孙聪拍着罗阳的肩膀,开起了玩笑:宝贝女儿’马上就要出嫁了,等着你这当父亲’的来参加盛典呢!

罗阳回了句:有你总师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1119日至21

上舰后,舰上的副航空长李晓勇便带着罗阳走遍了航空部门的每一个岗位,他指着身穿不同颜色服装的舰面人员,告诉罗阳:这些官兵头盔、马甲、长袖套衫的不同颜色以及背后不同的符号和图案,表明他们各自不同的战位和职责。比如,绿色代表起降和飞机维修战位,红色代表着危险和安全管控战位,紫色代表着燃油补给战位,等等。由于航母独特的环境,舰载机飞行员与舰面人员的交流,还必须靠特种动作来完成。仅起飞动作就需要65个流程,任何一个流程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李晓勇带罗阳来到起降电视监控室。视频记录监控员为罗阳放映了歼-15通场试验”“模拟着舰试验时的实时影像:海空之间,身姿矫健的歼-15,低空或超低空以排山倒海之势,一次次从辽宁舰的后部飞入并从空中通过甲板……看着视频上歼-15的各种起降状态及相应参数,罗阳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李晓勇在一旁赞扬道:“‘空中飞鲨’是个棒小伙儿,每个动作都近乎完美!

那几日,白天,罗阳手里拿着小本子,逐个细致地检查航母上的所有监测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系统的检测;晚上,他又参加海试协调会,及时和参试人员沟通情况。罗阳还走访了海试指挥员、军代表和航空部门的官兵,询问他们对今后舰载机发展的需求和全寿命周期保障的要求,他在为空中飞鲨后续保障工作提前做准备。……

1122

夜深了,罗阳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张副司令员的话语又在耳旁回响:这是所有海军官兵和50万航空人期盼已久的一个日子!

是啊,三代航空人半个多世纪来创业图强、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这一天!

睡意全消,罗阳索性起床,穿过走廊,顺着梯子,来到舰岛平台上。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真切地仰望夜空了。今夜,一轮明月悬挂半空,清辉如瀑,衬托着航母雄伟、威武的轮廓。

身后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罗阳觉得有几分熟悉,紧接着,一个身影出现了,罗阳喊了声:孙聪!

你怎么在这里?孙聪迎了过来。

罗阳说:睡不着啊,上来吹吹风。

紧张了吧?孙聪调侃道。

你呢,你怎么也不睡?也紧张了?罗阳笑了。

不是紧张,是激动!孙聪纠正道。

罗阳应声:对,实在是无法平静!

孙聪与罗阳有着不平常的交情,他俩被戏称为四同:同年出生;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几乎是前后脚进入同一个工作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同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共过事。以此计算,他们已经有着整整30年的深厚情谊。尽管2002年罗阳调离沈阳所,出任沈飞公司党委书记,但这两个主机厂、所的工作任务,依然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近5年来,孙聪是歼-15的总设计师,罗阳是该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一个负责设计,一个负责生产,共同的任务和使命更将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明月不知什么时候躲进了云层,几颗星星在天空闪烁。

尽管从来没有打过仗,不过,现在我也已经感受到当冲锋号即将吹响时,趴在战壕里的战士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孙聪像是自言自语。

亢奋、热切,同时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罗阳说。

不过,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战斗!孙聪在袒露自己的心怀。

所以,既渴望,心里的压力又特别大!罗阳激情澎湃。

哗——哗——

哗——哗——

涨潮了,可以听见浪头拍打船舷发出的令人激奋的涛声……

1123日至24

……

罗阳手搭凉棚向右前方瞭望,其实他不是在瞭望,而是在侧耳倾听,随着远处传来的熟悉的低沉的轰鸣声,海天之间一个黑点儿,正在朝航母移动。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一下便判定那是一架空中飞鲨

轰鸣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清楚飞鲨矫捷的身影。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03号试飞员娴熟地操纵着战机,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 后上方,进入下滑道,迅速下滑……

罗阳觉得自己的心揪紧了,热血一个劲儿地在翻滚。他知道03号试飞员这一,不仅在考验试飞员的心理素质与技能,同时也在考验着舰载机的性能与质量。

908分,惊心动魄却又精彩万分的一幕出现了:

500……300……100

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飞如箭的空中飞鲨,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

成功啦!

成功啦!

舰岛上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有人在拥抱,有人将工作帽高高地抛向天空。……

1125

……

罗阳靠在后座上, 近的大连友谊医院疾驶。

脸色苍白,闭着双眼。

小王不断地说着:罗总……快到了……”

罗阳费力地睁开眼睛,像是要交代什么,嘴角轻轻动了动,却欲言又止。此刻,或许为了分散大家的担忧,罗阳轻声说:今天大连怎么不堵车?

小王告诉他:今天是周末,罗总。

罗阳轻轻叹了口气,唉,我都不知道星期几了……”

这是罗阳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500米·……200……100……当离医院不到50米时,罗阳喘不过气来,昏厥了过去……

小王从车上跑下,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医生……”

大家将罗阳抱到担架上,来不及进急诊室,在门诊大厅里,医护人员对罗阳实施紧急抢救……

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颁奖词——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A.“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这一句写出了罗阳不忘使命的军人气质。
B.“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这一句化用苏轼的词,写出了人们对罗阳的不舍之情。
C.“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这一句中“战机”的呼啸符合罗阳的身份。
D.“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标题,写出了罗阳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请找出文中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归纳罗阳的性格特点。
3.想一想罗阳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并探讨产生这些精神品质的原因。
4.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场景,给人以强烈的临场感。阅读下列语句,试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1)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飞如箭的“空中飞鲨”,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
(2)500米……200米……100米……当离医院不到50米时,罗阳喘不过气来,昏厥了过去……小王从车上跑下,声嘶力竭地喊着:“医生……医生……”
5.有人说:“‘国家的儿子’,是作者对罗阳‘身份’的定位,更是对其短暂而壮丽的人生的褒扬。”阅读课文,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

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跌打滚爬。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重大调整,用他的话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当被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选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令我赞叹不已,同时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

19748月,我国确立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研究项目。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调查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

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的细致调查与分析,他坚信数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

扶植新秀,乐为人梯

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

有些人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有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系统,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

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汤炽(28岁)、阳振坤(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Script Level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

1.同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一样,本文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下列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可以更好地呈现其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B.可以使人物通讯更具真实性,增强文章可读性,也可以避免陈述时的主观滥情。
C.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献身科学的精神。
D.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从中可看出作者为写这篇文章做了充足的准备,体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
2.本文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都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下列对这三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主要展现了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
B.本文与《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都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构筑文章。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C.在本文和《“探界者”钟扬》这两篇文章中,作者都使用了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使王选、钟扬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活了起来。
D.“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的精神。
3.新闻强调客观报道,但也时常会有一定的作者立场。请举例说明文本所体现的作者立场,并简要阐释你对新闻客观性与主观倾向性的认识。
2024-05-17更新 | 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彭德怀印象

[美]埃德加·斯诺

我在八、九两月访问前线的时候,一、二、四方面军统一指挥的工作还没有开始。一方面军有八个当时驻守从宁夏的长城到甘肃的固源和平凉一线。一军团派出一支先遣部队向南向西移动,为当时领导二、四方面军从西康和四川北上,在甘肃南部突破南京部队纵深封锁的朱德开辟一条道路。预旺堡是位于宁夏东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回民城池,现在成了一方面军司令部的驻地。我在这里找到了该军的参谋部和司令员彭德怀。

彭德怀的赤匪生涯是近十年前开始的,他当时在多妻的军阀省主席何键将军的国民党军队中领导了一次起义。彭德怀是行伍出身,先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1927年年方28岁就已任旅长。

彭德怀当时在国民党左派中、在军队中、在湖南军校中的影响,使何键极为头痛。何键将军在1927年冬天开始大举清洗他的军队中的左派分子,发动了有名的湖南农民大屠杀,把成千上万的激进农民和工人当作共产党残杀。但是因为彭德怀极孚众望,他不敢贸然下手。这一迟疑,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损失。19287月,彭德怀以他自己的著名第一团为核心,联合二、三团部分官兵和军校学生,举行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南方红军长征时,彭德怀是打先锋的一军团司令员。他突破了几万敌军的层层防线,在进军途上一路攻克战略要冲,为主力部队保证交通,最后胜利进入陕西,在西北苏区根据地找到了栖身之地。他的部下告诉我说,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我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

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就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阿訇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并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彭德怀出身贫苦,他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很多苦难,这成为他后来投身革命、投奔红军的原因之一。
B.1928年彭德怀领导了湖南平江起义,之后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C.健康的身体,愉快爱笑的性格,使得彭德怀能够在六千英里的艰苦长征中坚持下来,胜利进入陕西。
D.文中交代彭德怀感到得意的个人衣服,与他的革命事迹相比很微小,却使他的形象更鲜活更立体。
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访问前线时,彭德怀任第一方面司令员,实际负责一、二、四方面军的统一指挥工作。
B.彭德怀在预旺堡司令部摆设的东西极为简单,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红军的生活、工作条件相当简陋。
C.接到要前进到海原的命令,彭德怀发完一切必要的命令,不急不忙地吃饭、上路,让大军自己管理自己。
D.文章通过一些翔实的史料和细致的描写,既真实又生动地刻画了彭德怀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形象。
3.作为红军领导人,彭德怀具有哪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