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 题号:23645447

下面的文章是冷昊阳的《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半路出家终成爆破大师》,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青藏铁路,不少人都会想到其背后艰难的施工条件以及团队的不懈坚持。彭祥华就是其中一位从事隧道爆破的大国工匠,从青藏铁路到川藏铁路,48岁的彭祥华,在一线坚守的24年间,把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雪域高原。

改行换业   半路出家

1969年,彭祥华出生于重庆铜梁的一户乡村人家。他的父亲是中铁二局一个木工班的班长。因父亲常年在外,彭祥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跟着爷爷杀猪卖肉,偶尔还跟随外公学习木工,收入虽算不上高,但家境也还算殷实。

1994年,彭祥华的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父亲很想让他也加入中铁,但这却让彭祥华心里犯了难。毕竟,当时在工地上做木工挣的钱,要远低于他在家帮助爷爷和外公干活所取得的收入:

当时,彭祥华犹豫了两个多月,最终母亲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想法。彭祥华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的母亲问他:你就想这样卖一辈子猪肉吗?

于是,199478日,25岁的彭祥华来到福建,在中铁二局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个隧道工程组做木工,但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就这样和隧道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短短一年,彭祥华就因踏实肯干,逐渐掌握了许多先进工法,被推选为木工班班长。

年轻的心总是不安分的,彭祥华并没有满足于当一个木工班长,反而把目光投向了更加艰深的领域,跃跃欲试。

1997年,在山西参加朔黄铁路建设时,彭祥华开始接触隧道爆破技术,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边从事木工工作,一边深入开挖班学习,并熟练掌握了隧道开挖爆破技术,成为一名爆破工。没人能预料,这个半路出家的爆破工,日后竟成了闻名全国的大国工匠

勤恳学习   初露锋芒

1998年,同样是在山西的朔黄铁路,彭祥华经历了他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件事。

据彭祥华回忆,当时他在隧道工地里听到了头顶沙子滑落的声音,他还注意到,有不少小石块随之滑落。从事爆破才一年的彭祥华来不及过多思考,就马上组织隧道里的其他工友带上设备撤离,就在撤离完成两分钟后,伴随着轰隆巨响,隧道塌方了。

每回忆至此,彭祥华总是心有余悸,但他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爆破工,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但对于初中毕业、半路出家的彭祥华来讲,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爆破工,光靠精准的眼光和听觉还远远不够。那时的彭祥华对爆破知识如饥似渴,不但积极向前辈请教,就连一本《实用爆破技术》也被他翻得连封面都快掉了,书里介绍的内容,他随手一翻,就能准确翻到自己想找的位置。

可是囿于当时的条件,书籍的流通并不如今天方便,可供他学习的书本也不多。就在彭祥华因遇到瓶颈而闷闷不乐之时,命运的转折已悄然来临。

2001年,32岁的彭祥华参建了青藏铁路,当时的青藏高原汇集了全国无数顶尖的专家和技师。彭祥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将心中长时间积攒的疑惑一一解决,也就是这一时期,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解决了冻土条件下的爆破难题,被公司认定为爆破中级工。

6年后,彭祥华参加古城水电站建设,通过优化炮眼孔距,收到较好的光面爆破效果,节约了施工成本,被公司认定为高级爆破工。自此,彭祥华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代

精准爆破   功成川藏

2015年,彭祥华参建川藏铁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标段是其中最难的一段,路段地质非常复杂,生态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彭祥华记得,有一次地质勘探,需要技工沿绳索从五六十米高的悬崖上顺势而下,脚下就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愿去接这份苦差事,但彭祥华却挺身而出,独自一人飞舞于悬崖峭壁之上,并顺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资料,为以后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勘探虽然顺利,但在爆破过程中,彭祥华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一次爆破后,青藏高原充沛的山体内蓄水大量地涌流出来,这是隧道爆破最怕出现的情况。据彭祥华介绍,一旦水势过大,泡软岩体,很可能就会出现塌方,这将导致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完全报废,影响到整个线路的工期。

就在那时,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紧急召开研讨会,讨论最终一致认为彭祥华再爆一炮的建议是最佳解决方案。而彭祥华在接过任务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这一切必须由他自己来完成,即使最细微处都要他亲手操作。

但这时彭祥华面对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隧道爆破面上围岩部分非常差,隧道崩塌很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而那样的话,彭祥华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出隧道。

但彭祥华并没有让其他工人来一起装炸药填雷管,一切都是他独自操作。这一次,他必须实现更加精准的爆破。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在其他工友犹豫不决之时,彭祥华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不久后,手电光芒亮起,彭祥华又成功了。

正是凭借着在川藏铁路拉林段作出的突出贡献,彭祥华的荣誉也接踵而至。2017年,彭祥华获得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并于同年揽获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的美誉。

三代中铁   广种桃李

如今,大国工匠彭祥华依然奋战在爆破一线,他甚至不曾在任何一个城市置业安家。无论天南海北,只要有需要彭祥华的地方,他从未缺席。

除了奔波于项目之间,彭祥华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将他的绝活传给年轻人。彭祥华认为,做好传帮带,既要传承业务技能,更要传承职业理念。不管是当工班长还是工区长,他都会利用交接班的时间和现场施工的机会对班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过彭祥华的调教,不少徒弟已经能在项目从事隧道开挖、衬砌、爆破等工作,成为隧道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同时,彭祥华的事迹也深深打动了他的儿子。据彭祥华介绍,2015年,他的儿子在大专毕业后也加入了中铁二局,成为一家之中的第三代铁路人,现在新疆从事桥梁建设工作。

谈到自己颇具传奇色彩的爆破生涯,彭祥华认为,最大的秘诀就在于专心投入,用心坚持。正如他所言——

对于我们爆破工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隧道贯通的那一刻。贯通的时候,隧道外面的阳光照进来,那个时候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就是一定要打通它,看到那一线光。

(资料来源:冷昊阳:《雪域高原的大国工匠彭祥华:半路出家终成爆破大师》,中国新闻网,2018329日)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彭祥华于1994年进入中铁二局成为一名爆破工。
B.在参建青藏铁路时期,彭祥华积极学习,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冻土条件下的爆破难题,被公司认定为高级爆破工。
C.凭借着在青藏铁路拉林段作出的突出贡献,彭祥华的荣誉接踵而至。
D.除了奔波于项目之间,彭祥华还十分重视“传帮带”。并且,经过彭祥华的调教,他的许多徒弟已经成为隧道施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2.在参建川藏铁路过程中,彭祥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3.彭祥华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你认为彭祥华身上最能体现大国工匠职业担当的事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并说明原因。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25任港督的庭院。

4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6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8411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7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选自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

1.下列对选文体裁判断正确的是(     
A.事件通讯B.人物通讯C.新闻特写D.新闻公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迹”写尽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民族自豪感。
B.“最后”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暗含了对英国的讽刺挖苦之意。
C.“日落仪式”是指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
D.“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暗示着“不列颠尼亚”号和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3.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
B.“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香港回归中国。
C.在看似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反思历史时心潮的起伏。
D.语言凝练,庄重而又明白晓畅。
4.选文第一段导语,采用了何种叙述方法?有何好处?
5.课文标题有哪些含义?
2024-07-27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是下午430分——飞机失事之后的29分钟,直升机第一次救人之后的10分钟——终于轮到那秃顶的人了。直升机再次飞向逐渐下沉的机尾,此时此刻,机上两个机员是多么想见到这位仍留在冰河中的人,多么想对他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________的人。他们睁大眼睛搜索90号客机的这位英雄,然而,河水一片漆黑,________。他们再也找不到这个秃顶的人了。后来温沙把这件事告诉妻子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出声哭了起来。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直升机驾驶员厄歇尔说,可是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

威廉斯是否就是水中那个了不起的第六个人呢?在捞起的79具尸体中,他最像大家说的那个人。他________是落水后死去的,不是撞击致死,而且他受伤程度不重,可以做到那第六个人所做的事。

灾难发生后,电视记者很快就赶到现场,在苍茫的暮色中从远处拍摄救援场面。不过,你仍能从有的镜头中看到第六名落水者的后脑勺和手,还能看到他戴着手表。人们把威廉斯的尸体打捞上来之后,这块手表仍在走。后来,当手表退还给死者亲属时,它还在擦擦擦地走着,似乎在对人们说:记住我,记住我!

作为一个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英雄,阿兰德的名字也正式载入《国会记录》。众议院通过了一项由伊利诺斯州共和党议员丹尼尔·克赖恩发起的决议,承认阿兰德是为同胞作出最大牺牲的民族英雄

然而,问题并没有到此结束,水中的那个人真的是威廉斯吗?他为什么要牺牲自己?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也许永远找不到________的答案。然而,弗吉尼亚·威廉斯用以形容儿子的话,也许最重要,最使我们难以忘怀。这位老夫人说:我的儿子是个普通的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在危急的时刻,拯救我们大家的不正是普通人吗?

1.对选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以下各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句用了细节描写,以小小的手表静静运转,写出了亲人们对威廉斯牺牲的不舍和惋惜。
B.这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手表的心声,写出了威廉斯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
C.这一句是侧面描写,表在人亡,字里行间涌动着丰富的情感。
D.这一句是语言描写,以手表的口吻,写出了威廉斯对死亡的遗憾和不甘。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参与救援的人都被威廉斯的举动感动了,除了感动还有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对英雄人物的敬重。
B.威廉斯之所以救助别人,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求生无望,希望这样做能让别人记住他。
C.威廉斯的母亲对自己儿子的评价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
D.虽然在选文表述中还存在着“这第六个人是不是威廉斯”的疑问,但是事实证明了他就是那第六个人。
3.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创造性报道模式,即不囿于客观介绍事实,而是饱含深情,翔实生动地描写事实。
B.本文通篇都是通过正面角度来刻画威廉斯的英雄形象的,反映了他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喜欢挑战的普通之中不平凡的性格。
C.本文作者在遵循新闻报道规则的同时,巧妙运用文学写作方式,使新闻作品更加具有可读性。
D.本文记者用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给叙述带来自由方便的空间。
4.依次填入选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畏惧   空洞无物       明明白白   确定无疑
B.无所畏惧   深不见底       毫无疑问   理所当然
C.无私无畏   空洞无物       毫无疑问   确定无疑
D.无私无畏   深不见底       明明白白   理所当然
5.结合全文,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属于新闻报道的结尾部分,表现了空难的残酷以及平凡人在灾难面前闪亮的人性美。
B.本篇新闻采用了文学叙述语言,但又简洁明了,无丝毫的累赘。
C.本文作者选择了由点及面的报道视角,以一个人的维度,着重于新闻人物本身,自然描绘出灾难现场。
D.本文结构变化多端,按照新闻事件的逻辑顺序,穿插以相关内容的采访回忆。
2024-07-28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乙】

20233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徐梦桃的颁奖辞:烧烤炉温暖的童年,伤病困扰的青春,近在咫尺的金牌,最终披上肩膀的国旗,全场最高难度,这是创纪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梦之芒芒,切切其真。

4岁开始体操人生,12岁改练滑雪,32岁达成职业人生大满贯,圆了自己奥运冠军梦。一晃儿28年,规律又颇为枯燥的训练占据了她的大多数时光。她自己说,每天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路上。在一次次伤痛、失利过后,她“n+1”次地站起,笑傲赛场。金牌亦成为她体育生涯上最耀眼的勋章。截至202210月,徐梦桃共获得世界杯奖牌57枚(其中金牌34枚),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

(摘自《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事迹》,有删改)

1.【甲】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阐释学习的意义,请进行概括与梳理。
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学习可以完善自己
比喻论据直木为轮
______       ______       ______
2.结合【乙】文内容,用【甲】文的一句话来概括并阐释徐梦桃的成长历程。
3.【甲】文提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分享三条借助“物”的经验。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