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科普文章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42318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一向关注传播的内容,但是现在随着传播媒介急遽的更新换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最早的传播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的,由于言语的稍纵即逝,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人便拥有了一定的话语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祭司之类的人为什么一定程度上控制酋长的原因。

随着文字及其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当年苏格拉底反对使用文字,因为一旦使用文字,识字的人远比记忆非凡的人多得多,那些独占精神世界的人的地位将不复存在。文字的使用本身,构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来。但是,文字本身也造成新的社会隔阂,因为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识字和书写则需要长期的学习,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掌握这种技艺并成为统治者,构成一种等级性极强的线性的社会权力链。

文字虽然可以较长久地记录下历史的信息,然而手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过于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社会交流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文字书写复制的传播技术,于是,印刷术应运而生。

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11世纪的中国人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但在几百年内,这一发明并没有被用于新闻的规模化传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58/19876)就此写道:印刷术是中国早就有的;但是,只是为了付印而且通过付印才成其为作品的那种印刷品(尤其是报纸和期刊),却只是在西方才得以问世。当时的中国缺乏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社会需要,恐怕是首要原因;其次,笔划繁多的古代汉字,用胶泥塑造字模也十分困难。1450年前后,德国人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活字印刷术,一开始就是金属字模,在发明过程中,这项技术即被广泛应用。1448-1450年,欧洲246个城市建立了1099个印刷所,印刷了4万种共1200万册书(董进泉,1988347)。社会需要刺激传播技术的创造,看来是一条规律。

大批宗教书籍、记事性小册子以及印刷新闻纸的出版,使得被垄断在中世纪僧侣阶层的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到世俗社会,新思想的涌现成为统治者无法遏制的潮流。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就此写道: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业已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较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在知识领域也出现劳动分工了。新出现的法学家把僧侣们从一系列很有势力的职位中排挤出去了。(人民出版社,1959391)显然,印刷术又一次造成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它造就了信息传播向社会下层转移的契机,印刷媒体成为第一种规模人群可以共同接触的传媒,并为启动公共教育提供了充分条件。

印刷文化蕴藏了最近数百年人类的深刻思考,但是,它的解放意义仍然是有限的,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又形成了新的传播垄断,因为数量巨大的没有足够读写能力的人自然被排除在外,传播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了知识本身。印刷传媒内容的复杂和理解循序渐进的特点,造成阅读群体明显的等级差异和相互间交往的隔绝。不过,现代新闻传播毕竟首先开始于一种印刷媒介——报纸和期刊。随着19世纪中叶工业化国家普及国民教育、废除知识税,报刊以货币的最小单位的低价得以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流动的加快,打破了社会的封闭状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传播首次显现出自己的力量。

19世纪的电报、电话、电影,到20世纪的广播、电视、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的限制。电话、广播诉诸人的听觉,电视、网络传播同时诉诸听觉和视觉,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获得信息。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它把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了起来,将鲜活生动的声音和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无形中,电子媒介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电子媒介使得使用者不再与既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相关联,而传统的文字传播则是人的特定身份的标志。电报是第一个使人体运动与信息运动分离的发明。电话无形中打破了个体间保持适当距离的社会规则,它无一例外地获得了只有在朋友和情侣间才被允许的耳边呢喃的距离,手机电话则完全实现了只要有电话就有家的理想状态。电视将不同类型的人群带到了相同的场景,于是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电视面前变得模糊了,而网络传播则进一步提供了隐去身份、同步参与交流的条件。

特别是电视与网络传播,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信息共享,它们将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从而整合了信息系统。声调和画面,无论经过怎样的准备,一旦显现,情感、情绪的隐秘就不可能完全被遮蔽。以往被间隔在人际交往和印刷传媒狭小空间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某些地点和方面的神秘正在消失。公开与私下场合的模糊,使得社会对许多模糊的社会类别给予了更多的宽容。

电子媒介克服了空间的隔离,不再使人们限制在一个给定的信息系统中。例如,儿童通过各种电子传媒可以直接体会许多成人的观念和感觉;女性与男性获取信息的差异明显减少;权力机构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适当公开。

电子媒介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例如在许多情况下,传媒报道一种态度的转变可以取代必须的行动,公开的民意调查部分替代了大街上的示威游行。当电子传媒使距离的意义消失时,人与人接近在道德上便是一种好的选择。

现在,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所有的传媒技术上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传播媒介正在作为一个包容性术语。这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既有正面的,当然也有许多意料不到的法律和道德的新问题。

今天的学生可以戴着耳机、看着电视、在网上与别人聊着天,同时做着作业,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单一的感觉。如果研究传媒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了解新生代对新传媒的感受能力,将有利于得出理性而全面的结论。

2003年起,两种新的传播媒介开始被学界注意,这就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以及数码相机(DV)。

手机短信是一种延长时间而不是缩短时间的传播方式。它对社会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冲击力,不是来自信息交换的内容,而是来自它的发送数码技术、发送方式这些形式主义要素。这使得传播过程更倾向于强调延续关系,而不是强化内容或追求一种个性化的传播方式。符号成为被延缓的在场,接受方式由静态向动态演变;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完满结合;互动及时实现,信息自主选择。DV导致影像方面的革命,使大众传播传-受失衡状况得到改善。由于DV使用便利和经济上廉价的优点,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公众进入媒介的技术障碍和经济障碍。

当我们自豪地回顾数百年来传播科技如何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的时候,忧虑也同样相伴着。一旦这些不断更新的传播科技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那么一种新的异化或统治便产生了。我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科技的奴隶,而痴迷于电视、网络的现象不过是一种极端的表现。科技的合理性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人们创造了新的传播科技,会不会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异化?不论未来的传播科技会变化出多少更新鲜的媒介形态,这个问题始终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思考。

1.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社会,祭司的权力比酋长要大。
B.手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
C.西方僧侣阶层直至中世纪后才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如读书写字。
D.电子媒介出现后,权力机构的信息系统向大众完全公开。
2.最早的印刷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它在几百年内并未被用于新闻的规模化传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结合历史背景,谈谈报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4.请问你如何理解“电子媒介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5.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传播科技负面影响的忧虑。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知识点】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神奇的极光》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

1.选段主要介绍的是(     
A.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B.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
C.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D.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风是来自太阳的风B.一旦有太阳风就有极光
C.太阳风是形成极光的重要条件D.只要是行星就有极光
3.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包括哪些?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它的卵就产在这些小孔里,这些狭窄的小孔一个个斜着向下。每个小孔内,一般约有十个卵,所以卵的总数有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蝉的庞大家族,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一种特别的危险。它必须有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经过多次的观察,我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一种极小的蚋,和它们比起来,蝉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呢!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的工具,这工具位于身体下面靠近中部的地方,伸出来时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就会立刻把它毁坏。这真是蝉家族中的灭顶之灾!其实作为庞然大物的蝉只要轻轻一脚,就可以把这些蚋踏扁,然而这些蚋竟镇静异常,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之至。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翼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

(节选自法布尔《蝉》)

1.对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作诠释        列数据B.列数据        作比较
C.作诠释        下定义D.作比较        下定义
2.选文的前两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程序顺序D.逻辑顺序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选文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B.选文运用文学性语言对蝉的习性进行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特点。
C.作者对蝉这位“可怜的母亲”的境遇寄托了深厚的感情。
D.选文对蝉卵遇到的危险的介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科学中蕴含了人文精神。
4.请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立刻”的作用。
2024-08-13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详细描述蜜獾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和超凡的生存能力,生动地展现了蜜獾作为“世界上最无畏的动物”的独特魅力。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从蜜獾的历史渊源、分布区域、身体特征到其超能力和生存技巧,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有趣,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趣味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增长知识,增强对蜜獾这种动物的了解和喜爱。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蜜獾:世界上最无畏的动物

蜜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无畏的动物。蜜獾的头顶比较宽阔和平坦,再加上上面布满了白色的毛发,因此,在中国,人们更喜欢叫它平头哥

平头哥最早的已知祖先可以追溯到700万年前。而我们今天知道和喜爱的平头哥早在540万年23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进化舞台上。虽然所有的蜜獾都是一个物种,但这些迷人的动物无法忍受长得都一样。如今,科学家们确定了12种蜜獾亚种,它们大多在大小和脊柱线的颜色上有所不同,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是白化的。

蜜獾特别喜欢温暖的气候,主要生活在亚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半岛。它们成功地在森林和高寒的山脉中生存下来。这些动物自己建造家园,几乎任何个体都能完成这项工作。它们可以利用古老的空心树、岩石裂缝,甚至其他动物的洞穴来建造庇护所,会用双手和巨大的爪子熟练地挖洞。通常,这个洞穴很深,也很长,可达到1.5米深、约3米长。这些洞的尽头是一个不错的房间,它们可以在这里休息。

大多数蜜獾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厚肉和稀疏的黑色皮毛,只有一个颜色的斑块在它的脊椎,那就是时尚的白色线条。这条线可以更细或更粗。所有的蜜獾都长着强壮的短腿,还有锋利的爪子。平均而言,成年雄性蜜獾的体重在6.4千克到16千克之间,不同亚种的大小不尽相同,但平均体重约为9千克。至于雌性,尽管体型与雄性相似,但它们更轻,体重通常在5千克到10千克之间。

让我们来看看最令人兴奋的东西,那就是这种小动物拥有的超能力。首先,它的皮肤非常松散,可以自由移动,让敌人在撕咬中感到痛苦。蜜獾的皮肤厚度因其身体的不同而不同。在颈部,其皮肤厚度可达6毫米,对于依靠攻击这个部位而取胜的动物来说,咬穿皮肤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可怕动物的第二个超能力是它能很好地应对蛇的毒液。而第三个超能力,是在战斗中制造一种非常难闻的喷雾,让攻击者迷失方向。

最后一件事并不是超能力,但它仍然很,我指的是它们不可思议的生存能力。蜜獾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会游泳,会爬树,必要时甚至会挖小洞收集雨水。

这种动物从大自然那里得到了很多礼物,这让它们变得更加无所畏惧。蜜獾食谱广泛,除了小型的动物外,蜜獾还常有袭击鳄鱼、蟒蛇、水牛甚至狮子的案例,它们在这些战斗中可能还是赢家。

(有删改)

1.蜜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无畏的动物”,下列对其原因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因为蜜獾是一种古老的生物,最早的已知祖先可以追溯到700万年前。
B.因为蜜獾身体强壮,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C.因为蜜獾皮肤厚实很难咬穿,不惧蛇毒,非常聪明。
D.因为蜜獾就算对上大型动物也无所畏惧。
2.下列对本文的文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普说明文B.哲理散文C.记叙文D.议论文
3.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蜜獾通常居住在又深又长的洞中,这些洞很宽敞,并且尽头还有一间房子。
B.蜜獾主要生活在亚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半岛,其他地方很罕见。
C.雌性蜜獾在体型和重量上都和雄性有较大差异。
D.我们喜欢叫蜜獾为“平头哥”,一则是因为它头骨的形状,一则是因为它无所畏惧。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