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210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光:指宋代史学家司马光。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B.众皆弃                                                       去:离开
C.群儿于庭                                                  戏:玩耍
D.退为家人讲                                                退:向后移,与“进”相反
2.选出与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光持石击瓮,破
A.蚓无爪牙利(荀子《劝学》)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C.闻讲《左氏春秋》,爱
D.均二策(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光持石击瓮,
A.臣请璧归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C.吾,不忍为之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D.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姣,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既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万顷之茫然               凌:凌驾
C.倚歌而                  和:同声相应,唱和
D.幽壑之潜蛟               舞:使……舞动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A.犹且从师问焉B.危而不持,颠不扶
C.侣鱼虾友麋鹿D.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1)纵一苇之所如。(2)客有吹洞箫者。
A.(1)任凭小船飘去。(2)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人。
B.(1)放纵小船飘去。(2)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C.(1)任凭小船飘去。(2)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
D.(1)放纵小船飘去。(2)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人。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仲字革父,成都府人。蚤负气节,雅有志当世。登淳熙二年进士第。知阆州新井县,以惠政闻。

兴元府通判,权大安军。吴曦叛,素闻震仲名,驰檄招,震仲辞疾不行。时军教授史次秦亦被檄,谋于震仲,震仲曰:“大安自武兴而来,为西蜀第一州,若首从其招,则诸郡风靡矣。顾力不能拒,义死之。教授非城郭臣,且有母在,未可死,脱去为宜。”因次秦曰:“吾死,以匹绢缠身,敛以小棺足矣。”曦遣兴州都统司机宜郭鹏飞代震仲,趣其行益急。鹏飞宴震仲,终饮不见颜色。归舍,然烛独坐,夜漏至三鼓,呼左右索汤,至,震仲饮毒死矣。次秦其言,敛而置于萧寺,阖郡为之流涕。

震仲未死,先遗家人书曰:“武兴事,从之则失节,何面目在世间?不从祸立见。我死,祸止一身,不及妻子矣。人孰无死,死而有子能自立,即不死。”自震仲死,蜀义士感慨奋发,始有协谋诛逆者。明年,曦伏诛,蜀帅安丙、杨辅以闻,赠朝奉大夫、直宝谟阁,官二子,表其里曰义荣。吴猎宣谕西蜀,为之请庙与谥,名其庙旌忠,谥曰节毅。

(选自《宋史》)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元府通判                            征召
B.因次秦曰                                归属
C.至,震仲饮毒死矣               等到
D.次秦其言                                 遵从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阖郡为流涕”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驰檄招B.震仲未死C.武兴D.蜀义士感慨奋发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杨震仲早年有志向,淳熙二年考中进士,在阆州任职期间因惠政而闻名。
B.杨震仲能为他人着想,在危急关头,他建议史次秦最好还是离开。
C.杨震仲重名节,他被叛贼吴曦拉拢时以生病为由推托,后以死明志
D.杨震仲的死激励了蜀人,蜀帅杨辅将其事迹上报朝廷并请赐予谥号及为他建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死,以匹绢缠身,敛以小棺足矣。
②人孰无死,死而有子能自立,即不死。
2024-01-26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泉源(疏通,深挖)B.人君当神器之重(古代的一种器皿)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D.之以威怒(通“震”,威吓)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全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求木之长者/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而轻伯夷之义者
B.源不深而望之远/塞源而欲长也/水不腐,户枢不蠹
C.善始者繁/春华秋/叶徒相似,其味不同
D.之以威怒/长策而御宇内/臂一呼,应者云集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实施“严刑”力度不够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魏征以此劝谏太宗要守成。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取得社稷的稳定长久。
D.选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文: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若能竭尽诚心待人接物,则即使是像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这样世代为敌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体,而若傲慢自满地对待他人,即使是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
译文:最终只是苟且免于罪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