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4040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强记法

阮葵生

历城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好,即割录之,录讫,乃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刀取第一日所粘者手笥,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每见务为泛览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余之约取而实得也叶有文采,善剧曲,济南人推为淹洽其所言真困学要诀。

予若读书不能记,当时所闻此法而不能用,年既衰暮,回忆旧所批览,已无只字。下笔窘索,徒有怅恨。见少年有志者辄述此语之,不惟自悔,亦冀此法不没人间也。

(选自《阮葵生集》,王泽强点校,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注释】①历城:古邑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②倒:(zhá的异体字。③笥(si):盛东西的方形竹器。④影响:粗浅的印象。⑤枵(xiαo):空虚。⑥淹洽:指学问精深渊博。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言强记之法。尝:曾经
B.录讫,乃朗诵十余遍。讫:完毕
C.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就:就是
D.粘壁既满。既:已经
2.作者写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是(     
A.说明精读比泛读内容丰富得多。B.希望叶奕绳读书强记法不被淹没。
C.提倡读书要少而精,讲求实效。D.说明记忆比方法重要。
3.这篇短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引用B.比喻
C.类比D.对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2)下笔窘索,徒有怅恨。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B.闻道有先后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余嘉其能行古道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圣人无       _______________                    
(2)术业有专       _______________
(3)六艺经传,通习之       _______________       
(4)作《师说》以          _______________
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师不必贤于弟子。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者里余,雨多行潦,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蹲田边,骂且泣,欲止欲讼,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行潦:道路中的积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家             苦:痛苦
B.行者避墙更西踏田广       逾:更加
C.欲止欲             讼:告状,告官
D.又不于道之西者乎       省:节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蹲田边             度我至军中,公
B.骂且泣             不出,火
C.无如多人何也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安用墙             合众缔交,相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
2024-05-07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材料二: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A为B气C也D配E义F与G道H无I是J馁K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乡党,指乡里、家乡,也指同乡、乡亲。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C.四海,古代人认为中国包含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因而用“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告子,其中的“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告诉公孙丑,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来源于自身的正气,需要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非一蹴而就。
C.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述,但他还是对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文中孟子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说理形象而又深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5.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的方法。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