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94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材料二: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A为B气C也D配E义F与G道H无I是J馁K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B.乡党,指乡里、家乡,也指同乡、乡亲。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C.四海,古代人认为中国包含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因而用“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告子,其中的“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告诉公孙丑,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来源于自身的正气,需要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非一蹴而就。
C.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述,但他还是对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文中孟子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说理形象而又深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5.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的方法。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非不深也             (池:水池)
C.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威慑)
D.亲戚             (畔:同“叛”,背叛)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者/予观夫巴陵B.道者多助/之心而寓之酒也
C.天下之所顺/威天下不兵革之利D.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不杀人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认为它比“天时”和“地利”更为关键。
B.文章通过举例和对比论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
C.文章结尾指出,得道的君子如果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D.文章主要阐述了国家兴亡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道理。
4.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殆:危险)
B.野语有之曰(野语:俗话)
C.百川灌(河:河水)
D.闻百,以为莫己若者(道:道理)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A.秋水时至:秋天的雨水应时到了。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以为天下的美都在自己这里了。
C.望洋向若:抬头向着海神若。
D.我之谓也:这是我说的啊。
3.下列句子有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4.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5.写出这段话中所包含的一个成语。
2024-05-07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③客喜而笑,洗盖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       藏:宝藏
D.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哀吾生须臾       耳得而为声
B.浩浩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C.月出东山之上       寄蜉蝣天地
D.举匏樽相属       挟飞仙遨游

(3)下列句子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

(4)对这几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B.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C.①②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D.最后一段以叙事作结,写了主客借酒消愁,酒后杯盘凌乱、酣然入睡的情形。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