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995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唠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期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除过这种漫无目的地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

③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手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20世纪60年代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文章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B.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C.第⑥段画线句子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D.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书的世界里。
2.选文第③到⑥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4.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曹婆婆的面

明前茶

①曹婆婆在菜场旁开的这家只有十平方米的小面馆,已经18年,她是安徽宁国人,与菜场上专卖西红柿和甜椒的王伯是老乡,两人都是四十八九岁时到南京来帮长子带新生儿,忐忑不安地来到陌生城市,从此没有离开过。

②王伯来了没两年,就嫌大城市家家户户家门紧闭,没有唠嗑的人,又闻不见泥土与菜蔬的气息,没意思,吵着要回宁国老家种菜。无奈之下,儿子替老爹在菜市场租了一个两米长的小摊位,鼓励他兑菜来卖。儿子又把老妈从老家接了来,让老爹可以换个手,有个伴。

③卖菜人守摊一天,往往出门前来不及吃饭,要等到下午一两点顾客稀疏,才能吃到第一顿饭。菜贩们饿坏了,也渴坏了,一大海碗汤面,稀里哗啦吃下去,人才能从累蔫了的状态中缓过来。王伯叫了一个月外面小餐馆的面,味精多,配料少,受不了,鼓励老乡曹婆婆出来开面馆,给菜贩们一碗壮壮实实,可以扛大半天的面吃。起先,曹婆婆还犹豫,她虽然下面手艺得到全家人的赞许,却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王伯指点她:摊位离不了人,菜场生意多数是送面上门,所以你的小面馆,门面可以租小点;卖菜的人,到了下午五点半就要出清陈货,准备上新货,你送面的时候留个电话,需要什么菜蔬,人家都半卖半送给你,这样降低成本,面馆肯定能赚钱。

④见曹婆婆不吱声,王伯又说:你回去思量思量哦,咱们若是没自己的事可忙,光忙儿孙的事,等到孙子大了、住校了,跟你没话说了,任你从前神气得像龙王三太子,也会跟被拔了筋一样没精神。

⑤曹婆婆被说愣了,想了两天,终于在离菜场只有十米远的地方,盘下店面开了个螺蛳壳大的小面馆,水牌上只有三种面:肉丝面、鸡蛋面、猪肝面,配菜每天都换,全看曹婆婆昨日傍晚在菜贩那里买到什么落市菜。买到菜秧,下菜秧面;买到青椒,下青椒面;买到瓠子和西红柿,下瓠子西红柿面;若是买到十来把豇豆,那得等上20天,才能吃到口舌生津的酸豇豆面。曹婆婆手巧,酸豇豆酸萝卜自己腌,豆瓣酱自己发酵自己炒,连小块皮肚都自己炸。顾客买了猪腿肉做绞肉,猪皮片下不要,肉贩子就送给曹婆婆,躲过她递钱过来的手,说:明儿我的面,加勺酸豇豆就成,压压这一案板的肉腥气。

曹婆婆的面,从不放味精、老抽、荤油,下得清清爽爽,面像美人的髻子一样松松绾起,一丝不乱。上面盖着一大勺浇头,热气腾腾。她店里的水牌旁边特意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用毛笔字写着:烂糊面另嘱。意思是若是你点面的时候不说,面端上来一定刚刚断生,滚圆的面条咬开来,面芯子还是白的。曹婆婆有句口头禅:没有铁打的手脚和肠胃,做不了贩菜营生。她发现,菜贩子没有一碗面,是能一口气吃完的,往往划拉两口,不是要接待散客,就是要招呼附近饭店着急忙慌来补货的大客户。面稍微下软点,这一来一去就泡烂了,叫人毫无胃口。因此,汤醇,油滚,面有骨子,是曹婆婆百试百灵的口味。

面下出来,曹婆婆秒速放进一个双层篾篮,挎上,给菜贩们一一送到摊位上。菜贩们伸出皲裂的大手接过,笑道:闻见曹姐的面,才晓得饿。曹婆婆忽起顽皮心,回道:等明儿我关了门回乡下了,看你们吃什么!菜贩们都嘻嘻发笑,知道曹婆婆嘴硬心软,18年的牵肠挂肚,她放不下他们,他们也放不下她。这不,听说贩卖小龙虾的摊贩,忙了两个月都没赶上吃一碗龙虾面,曹婆婆得了空,立刻称了5斤小个头的青壳龙虾在处理,虾仁归虾仁,虾脑归虾脑,准备等会儿,趁那卖虾摊主穿校服的儿子回来了,就给那家人送面去。

⑧曹婆婆说:总要让那孩子知道,有人看重你爹娘这一夏的忙碌,惦记着他们。他们这会儿忙得又黑又瘦,只剩两只眼睛精光发亮,这种精神,那孩子也应该看得到吧。

1.下列对曹婆婆决定开面馆的原因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炫耀自己手艺好。B.给菜贩们一碗壮实的面吃。
C.小门面,可以买落市菜,成本低,能赚钱。D.能让自己有事情忙。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王伯在菜市场卖菜的缘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曹婆婆的出场做了铺垫。
B.第⑤段画线句子中“躲”字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肉贩子送猪皮给曹婆婆而不收钱的情景,表现了肉贩的热情、善良,正面表现出曹婆婆手艺好、人好、受欢迎。
C.第⑥段交代了曹婆婆下的面条清爽、美观,为下文曹婆婆送面时与菜贩子相互打趣的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D.第⑦段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曹婆婆想得周到,关心菜贩。
3.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B.比喻C.夸张D.借代
4.对第⑧段中“这种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精神”指小贩们起早贪黑,拼命挣钱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过得更好的奉献精神。
B.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曹婆婆的面“汤醇,油滚,面有骨子,是曹婆婆百试百灵的口味”。
C.是劳动人民的吃苦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卖菜人守摊一天,往往出门前来不及吃饭,要等到下午一两点顾客稀疏,才能吃到第一顿饭”。
D.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关怀,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曹婆婆与小贩们之间的互相关心。
2024-08-2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

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

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

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

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

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唆了,走吧。

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

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

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

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

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

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200块银元。

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

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

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别出心裁,打破了以往乞丐衣衫褴褛、卑微乞怜的形象。文中的花婆命运多舛,之后不幸沦为乞丐。但是她“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维持着一个人最起码的自尊。
B.“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
C.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体现了人们对花婆死因的一种关注。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的乞讨方式,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E.本篇小说虽篇幅短小,却用不同人物形象表现了“善”与“义”的双重主题。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
3.小说主人公花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两次写到县警察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在小说的结尾,案子终究没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4-03-0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祝福(节选)

鲁迅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淘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然而……四叔说。

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但到第二年的新正,她也就绝了望。

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

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里山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祥林嫂竟肯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后来怎么样呢?四婶还问。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她抬起眼来说。

后来呢?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墺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的安放了铺盖。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恶!然而……。”四叔的言外之意是默认她婆家的做法,表现出他的顽固和刻薄。
B.四婶对祥林嫂念念不忘,时常提起,相较于关心她的命运,更多是因后来女工不如意。
C.卫老婆子既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见证者,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为生计奔波的可怜人。
D.祥林嫂从婆家逃离到鲁镇,再到大闹婚礼,不断地挣扎与反抗表现出她对自由的渴望。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为祥林嫂“画像”,通过对眼睛和神情的描写,呈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B.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诸多鲜活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现了鲁镇人的生存状态。
C.祥林嫂的婆婆和大伯,一个将其卖掉,一个将其赶走,都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负有一定的责任。
D.选文通过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叙述,剖析她悲惨命运的根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她的毒害。
3.作者设置“贺老六病故”和“阿毛被狼吃”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祝福》全文,分析“祥林嫂故事”的叙述视角。
2024-05-15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