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9787

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各题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柔,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犹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在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第①段中主要运用了那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3.结尾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
B.“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地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C.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象、怀念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对烟囱如林的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
D.本文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E.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如今美好社会形势下春天到来的欢喜和祝愿,洋溢着赞美与歌颂之情。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枯萎属于正常

余秋雨

①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漠。

②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连个过渡也不给,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

③一切都停止了。没有了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④眼前的非洲沙漠,积沙并不厚。一切高凸之处其实都是坚石,只不过上面敷了一层沙罢了。但是这些坚石从外面看完全没有棱角,与沙同色,与泥同状,累累团团地起伏着,只在顶部呈现出淡淡的黑褐色,使每一个起伏在色调上显得更加立体,一波波地涌向远处。

⑤远处,除了地平线,什么也没有。

⑥偶尔会出现一些奇迹:在寸草不生的沙砾中突然生出一棵树,亭亭如盖,碧绿无瑕,连一片叶子也没有枯黄。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地母单独为它埋设了一条细长的营养管道?但是光有营养也没有用,因为它还必须面对日夜的蒸发和剥夺,抗击骇人的孤独和寂寞。由此联想,人类的一些文明发祥地也许正像这些树,在千百万个不可能中挣扎出了一个小可能。从树叶丛中看,似乎很成气候;从整体环境看,始终岌岌可危,谁也无法保证它们的存活年限。有人为它们的终于枯萎疑惑不解,其实,真正值得疑惑的是它们何以能够持续,而枯萎则属于正常。

⑦正这么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黄昏开始来到。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色块在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全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此时天地间已经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在变换着光影浓淡,这种一致性使暮色都变得宏伟无比。

⑧谁料,千顷平漠只让我们看了一会,车队蹿进了沙漠谷地,两边危岩高耸,峭拔狰狞,猛一看,就像是走进了烤焦了的黄山和庐山。天火收取了绿草青松、瀑布流云,只剩下赤裸的筋骨在这儿堆积。

⑨像要安慰什么,西天还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在山岩背脊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

⑩我想,这一切都与人类文明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无可置疑的壮美,而且万古不息。人类所做的,只是悄悄地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小环境而已,略加张罗,是为了沟通,为了方便,为了一点小小的诗意,这也就是所谓的文明。须知几步之外,便是茫茫沙漠。文明太不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

1.试分析文中第⑤段的结构作用。
2.作者在第⑥段中写一棵树,有什么用意?
3.作者最后为什么说“文明太不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文章简要论述。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①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         ?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        ?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         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翻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②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啃(              )
(2)端(              )
(3)(           )
2.将“无止无休、不盈不溢、无穷无尽”三个词语分别填在文中横线上。
3.(1)第①段画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第①②段中加引号的“三峡”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5.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向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一句中,“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各指什么?
2024-03-27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漫步在西安的城墙上

在曼妙的白云之上,飞机追逐着落山的夕阳一路向西,在飘逸的云朵之下,也许早已掠过了天险潼关与雄伟的太行山脉。抵达了关中平原的上空后,与夜色一同降临在那个熙攘而灯火辉煌的古城——西安。车窗外是在夜色里游走的古老建筑的脊影与熙熙攘攘的灯火,流动着一幅幅现代文明与历史的遗迹缠绵交织的场景。骤然间穿过一道高大厚重的城门洞,我们便下榻在古城内的宾馆中了。那朴素厚重、高大巍峨的城门楼应是西安的城墙吧。因了那暗夜的深沉,很容易让人对历史的遗迹生出神秘与好奇的遐想,这便是我与那古老城墙的第一次谋面。

稍稍的休整后,我们走进夜市如昼、人流如潮的小吃街。吃一碗羊肉泡馍吧,品尝一下那古老的大西北的味道。肉醇香、馍筋道,汤汁地道,美食比文化有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美食的味道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品味,它的历史应该比西安的城墙还要厚重与绵长吧。这时刻,许是摆脱了生活与工作的束缚,心情便格外地轻松起来。推杯换盏的饮宴之乐后,拖着醉醺醺的步子回到下榻的宾馆里,倒头便睡进了历史的深处——且消受着这古都的夜的初感觉吧。

古老的城堡离不开环流的大河,久远的古寺应该依偎着沧桑的老树,静静地坐落在树的阴翳里。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本就配得上这厚重的城墙,这会让西安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加底气十足。

深秋的早晨,天蒙蒙亮,我早早地起了床,慢慢地向着城门的方向跑过去。没有别的花儿扰乱这个城市的色调,一排排国槐树还没有到落叶的时节,浓重的绿色铺陈在黑灰的城墙下,色调是那么的和谐,让人感觉朴素而庄重。高大古老的城墙下,鸟儿们在枝头鸣叫,晨练的人群迈动着悠闲的步伐,一幅让人感到快乐祥和的图画。跑了好一段时间,那厚重巍峨的城墙仍然望不到尽头,这样更好,让我们的梦想永不停下飞翔的羽翼,让人类的探索增加厚重的底蕴。我在深秋的晨光中,体味了西安的古城墙雄伟宽广的气势。

白日里,走过了华清古池、观看了秦俑战阵,瞻仰了雄浑的乾陵与昭陵六骏。在中国在最大的封土堆下,以缜密的封杀留下的秘密,已让后人们猜测与想象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在向晚的悠闲里,我们一行人爬上了古老的城墙,正像是赴一场千年后的约会。夕阳正从这座城市的上空投下一片璀璨的金光。偶尔听见当地的导游对游客讲,今天的西安城墙是明朝以来的遗迹。如今,漫步在西安的城墙上依然让人生出一丝慨叹与震撼,仍然昭示着它在历史中的雄浑气势。

宽阔深邃的护城河环绕着城墙,黑幽幽的水让人感到深不见底。可以想见,在冷兵器交战的时代,单是这壕沟便是难以超越的天堑。高大厚重的城墙,隐秘的瓮城暗藏着死亡的陷阱。高高在上的城楼,古朴端正,铸就了领兵将军居高临下的气魄。城墙顶上九马奔行的宽阔,可以让守城者纵横驰援。漫步在西安的古城墙上,终于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是我看过西安的城墙后第一次深刻的感觉。

现在的城墙早已不是玄武门政变时的城门宫阙了,以政变开始,以懦弱和腐朽结束,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葬送了一个伟大的王朝,那闻名世界的华丽宫阙在战火中,被满城的黄金甲士破败成断石残垣。

如今的西安城墙也不是三国时期,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抵御西蜀进攻时的长安城墙;更不是萧何为大汉天子修建汉家宫阙,威加海内的城墙。李世民开创的大唐盛世没能一统万年,雄伟的潼关没有阻挡住安史叛乱的铁骑。秦始皇建立的封建王朝没能流传万世,绵延百里的阿房宫苑也已毁灭在西楚霸王的战火中,仅仅留下了那一点点历史的考古遗迹,让两千多年后的人们猜想着那一个王朝的奢华与辉煌。

北京的城墙内,它的主人不能变法图强,接受和融合西方工业科技的文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壁垒,那座雄伟高大的城墙在屈辱中苦苦挣扎了近一百年的时间。巍峨厚重的城门没有挡住强盗的贪婪,致使无数的中华瑰宝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我曾听著名作家高洪雷老师统计过准确的数字,数以几十万计的珍贵文物被掠致海外)。——铸就了炎黄子孙永远的伤痛。

有一脉更古老的城墙,西起大漠,东濒大海,它曾经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在民族文化的大融和下,雄伟的城墙也没有抵挡住朝代的更替和入侵者的铁蹄。睿智的康熙皇帝在入主中原后成为第一个不再修筑长城的封建王朝,他的心里应该和明镜一样清晰:高大雄伟,气势恢弘的长城照样抵挡不了多尔衮的三万铁骑;再高大雄伟的城墙也抵不过众志成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刚刚走过了70年的岁月,雄伟的宛平城墙一样没有阻挡住日寇的铁蹄,卢沟桥畔洒下了多少勇士的鲜血。唯有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

站立在西安的城墙上,抚摸着那一块块浸润着历史的墙砖,我们在超越书本、超越历史之后幡然醒悟:任何坚固的城墙都容易在腐朽软弱时候从内部溃破;一个民族的强大最终是取决于心灵的强悍,城墙不是最坚强的防御,更不是最安全的壁垒;最坚固的堡垒是炎黄子孙团结一致的民族自信心,是伟大的中国梦。

漫步在西安的城墙上,铭刻进脑海的印痕更加清晰:城墙不是最坚固的堡垒,众志成城才能固若金汤。

1.在作者眼中,西安城墙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从西安城墙写起,又提到哪些城墙?这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最坚固的堡垒是什么?
2024-06-13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