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97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终者盖寡              能够B.在殷忧              大概
C.则纵情以傲物              放纵情感D.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2.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貌恭而不心服
A.德不厚而思国之安B.而况于明哲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与“虽董之以严刑”句式相同的是(     
A.塞源而欲流长也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善假于物也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比剖析历代帝王“殷忧”和“得志”不同时期态度不同,说明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一句借鉴古人论述,将民和君的关系比作水和舟的关系,充分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C.本段承接上文,分析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业、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了“居安思危”的道理。
D.本段论证方法灵活,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对仗等。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对“王变乎色”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
B.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齐王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C.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世俗之乐。
D.齐王显出愉悦之色,认为孟子提到好乐的事,令人高兴。
2.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很敬仰他。
B.孟子抓住齐王的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C.孟子在论证中善用比喻,以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3.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
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
D.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
4.文中画线句在孟子和齐王的谈话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试加以分析。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近       夷:平坦
B.非常之       观:景象
C.无物以       相:看
D.其能讥之乎       孰:谁
2.请把第I卷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24-07-22更新 | 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节选自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

【注】 ①戎: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②哓(xiāo):争吵,嚷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厉王使芮伯师伐戎       帅:通“率”,统帅
B.不如          捐:捐赠
C.王欲无          厌:满足
D.王怒芮伯       逐:赶走、放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尔知王之渎货启之”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青于蓝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蟹六跪二螯D.吾尝终日思矣
3.选出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A.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
2024-04-0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