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0 题号:23636219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梯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三!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2.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
3.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一   便B.即使   也C.虽然   但D.只有  才
2.文中画线句子把“偷书”说成“窃书”,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偷书”必须说成是“窃书”,因为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B.酒店的人没文化,说错了,需要纠正。
C.读书人“偷书”与一般人不一样,要用“窃书”才好。
D.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表现了他卖弄斯文,自欺欺人。
3.结合选文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喝懒做、迂腐穷酸、趾高气扬、非偷则窃
B.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
C.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
D.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
4.对于众人嘲笑孔乙己的原因,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是一个被排斥在社会主要阶层之外的多余人。嘲笑他是无害的,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
B.百无一用是书生,孔乙己不会经营牟利,充分证明读书的无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本事和特长。
C.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中的失败者,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评价标准下,在读书为功名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孔乙己是一个无能的弱者,自然是人尽可欺的。
D.孔乙己的迂腐的言谈举止,可笑的外形外貌,本身是滑稽而具有喜剧效果的。
2024-04-2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兔儿爷

老舍

①祁老人开始往家中走。

②他想给小顺儿和妞子买两个兔儿爷。很快的他又转了念头——在这样的年月还给孩子们买玩艺儿?可是,当他还没十分打定主意的时候,摆摊子的人,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子,满脸含笑的叫住了他:老人家照顾照顾吧!由他脸上的笑容,和他声音的温柔,祁老人看出来,即使不买他的货物,而只和他闲扯一会儿,他也必定很高兴。祁老人可是没停住脚步,他没有心思买玩具或闲扯。瘦子赶过来一步:照顾照顾吧!便宜!听到便宜,几乎是本能的,老人停住了脚。瘦子的笑容更扩大了,假若刚才还带有不放心的意思,现在仿佛是已把心放下去。他笑着叹了口气,似乎是说:我可抓到了一位财神爷!

老人家,您坐一会儿,歇歇腿儿!瘦子把板凳拉过来,而且用袖子拂拭了一番。我告诉您,摆出来三天了,还没开过张,您看这年月怎办?货物都是一个夏天作好的,能够不拿出来卖吗?可是……”看老人已经坐下,他赶紧入了正题:得啦,你老人家拿我两个大的吧,准保赔着本儿卖!您要什么样子的?这一对,一个骑黑虎的,一个骑黄虎的,就很不错!玩艺作的真地道!

给两个小孩儿买,总得买一模一样的,省得争吵!祁老人觉得自己是被瘦子圈弄住了,不得不先用话搪塞一下。

有的是一样的呀,您挑吧!瘦子决定不放跑了这个老人。您看,是要两个黑虎的呢,还是来一对莲花座儿的?价钱都一样,我贱贱的卖!

我不要那么大的!孩子小,玩艺儿大,容易摔了!老人又把瘦子支回去,心中痛快了一点。

那么您就挑两个小的,得啦!瘦子决定要把这号生意作成。大的小的,价钱并差不多,因为小的工细,省了料可省不了工!他轻轻的拿起一个不到三寸高的小兔儿爷,放在手心上细细的端详:您看,活儿作得有多么细致!

⑧小兔儿的确作得细致: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的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的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的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⑨祁老人的小眼睛发了光。但是,他晓得怎样控制自己。他不能被这个小泥东西诱惑住,而随便花钱。他会像悬崖勒马似的勒住他的钱——这是他成家立业的首要的原因。

我想,我还是挑两个不大不小的吧!他看出来,那些中溜儿的玩具,既不像大号的那么威武,也不像小号的那么玲珑,当然价钱也必合适一点。

11瘦子有点失望。可是,凭着他的北平小贩应有的修养,他把失望都严严的封在心里,不准走漏出半点味儿来。您爱哪样的就挑哪样的,反正都是小玩艺儿,没有好大的意思!

12讲好了价钱,祁老人又坐下了——非到无可如何的时候,他不愿意往外掏钱;钱在自己的口袋里是和把狗拴在屋里一样保险的。

13瘦子并不着急。他愿意有这么位老人坐在这里,给他作义务的广告牌。同时,交易成了,彼此便变成朋友,他对老人说出心中的话:

14要照这么下去,我这点手艺非绝了根儿不可!

15怎么?老人把要去摸钱袋的手又拿了出来。

16您看哪,今年我的货要是都卖不出去,明年我还傻瓜似的预备吗?不会!要是几年下去,这行手艺还不断了根?您想是不是?

17几年?老人的心中凉了一下。

18东三省……不是已经丢了好几年了吗?

19哼!老人的手有点发颤,相当快的掏出钱来,递给瘦子。哼!几年!我就入了土喽!说完,他几乎忘了拿那一对泥兔儿,就要走开,假若不是瘦子很小心的把它们递过来。

20几年!他一边走一边自己嘟囔着。口中嘟囔着这两个字,他心中的眼睛已经看到,他的棺材恐怕是要从有日本兵把守着的城门中抬出去,而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

21到了家中,他仿佛疲倦得已不能支持。把两个玩艺儿交给小顺儿的妈。

22太爷爷!小顺儿笑得连眉毛都挪了地方,你给买来的?

23太爷爷!妞子要表示感谢,而找不到话说。

24玩去吧!老人半闭着眼说:今年玩了,明年可……”

25他把后半句话咽回去了。

26明年怎样?明年买更大、更大、更大的吧?小顺儿问。

27大、大、大的吧?妞子跟着哥哥说。

28老人把眼闭严,没回出话来。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平被占据后,百业萧条,这点从瘦子说“摆出来三天了,还没开过张,您看这年月怎办”可以看出。
B.文中写兔儿爷“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妞子和小顺儿得到兔儿爷的欢乐,暗示了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永恒期盼。
C.“今年玩了,明年可……”,小说结尾处祁老人欲言又止,但他喜欢兔儿爷的心思却瞒不过天真、聪明的小顺儿和妞子。
D.小说写祁老人买兔儿爷的经过,反映了日寇破坏了北平的安定,给中国百姓带来了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小兔儿爷除了使用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之外,还使用了侧面烘托,比如“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的喜爱它”。
B.小说综合运用语言、心理、外貌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使祁老人、瘦子等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富有立体感。
C.小说写“祁老人觉得自己是被瘦子圈弄住了”“瘦子决定不放跑了这个老人”等,从侧面烘托出了一个不问国事、唯利是图的无良商人的形象。
D.小说将宏大主题微观表达,以北平普通市民生活为背景,营造出战争带来的凝重、窒闷的氛围,收到艺术化的效果。
3.祁老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8-11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棉袄

孙犁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子为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地坠落。

我同小鬼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峭峻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

我拉他赶紧走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刚休养得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还都穿着单军服,谁知一两天天气变得这样剧烈。

虽说有病,这孩子是很矜持的。十五岁的一个人,已经有从吉林到边区这一段长的、而大半是一个人流浪的旅程。在故乡的草原里拉走了两匹故人放牧的马,偷偷卖掉了,跑到天津,做了一家制皮工厂的学徒。事变了,他投到冀中区的游击队里……

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像是怨恨自己。但我从那发白的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我希望到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远远地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地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只是一个小庄子,共总三家人家,过往的军队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望一望顾林,对我说:

他病得很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们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碎细地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筋疲力尽。我摸摸他的额,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

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牙齿的嘚嘚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是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姑娘抬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一边嘴里说,她家是有两条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的蜷伏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按顾林的头,对我蹙着眉说:

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身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到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明天顾林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对我慢慢地讲起话来。灶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的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火焰一样。

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她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裱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越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单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经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对她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样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了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

没等我答话,她便转过身去断然地脱了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下一件皱褶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我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的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尽走过哪些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来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写于1941

(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

材料二: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了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现在已成了外国舆论一致攻击我们的把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山坡、焦枯的树叶和迎面而来的寒风等细节,为后文情节发展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B.第6自然段通过“我”对雨雪天气的判断以及“我”感觉到的天色变化,折射出“我”内心中对于顾林病情的焦虑与担忧。
C.小说写姑娘面对来投宿的“我”和小战士的踌躇神情以及她介绍治打摆子的迷信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D.本文主要运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在叙述重点人物时又用第三人称“她”,人称交替使用,使叙述更为立体化。
2.关于小说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娘的讲话虽然不属于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却是主要情节之外的必要补充。
B.补叙姑娘打靶的好成绩,暗含了作者对于姑娘积极上进的革命觉悟的赞美。
C.相较于直接叙述,使用转述的方式再现姑娘与“我”的谈话,更具情境感。
D.交代姑娘妇女自卫队员的身份,赋予了故事更深的意蕴,使小说余味无穷。
3.请结合材料二的论述和小说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红棉袄》中“姑娘”作为“新乡民”形象的理解。
4.读完这篇小说后,你的语文老师打算结合下面这一文学争鸣现象上一节研讨课。

2009年,暨南大学宋教授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经典的模仿:〈百合花〉与〈红棉袄〉之比较分析》,指出《红棉袄》与《百合花》两部作品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历史承袭的模仿关系。同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李教授在该期刊上发表争鸣文章《模仿、独创及其他——为〈百合花〉辩护》,认为宋教授没有准确地了解和认识《红棉袄》与《百合花》之间的高下和优劣,茹志鹃的《百合花》与孙犁的《红棉袄》相比,有诸多超越之处。

语文老师邀请你在这节研讨课上发言。你支持宋教授的观点还是李教授的观点?请结合两篇小说的内容,写出你的发言概要。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