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35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东坡担任翰林学士期间,拟了数百道圣旨。这些圣旨引经据典、铿锵有声。苏东坡的继任者洪某对自己的文才颇为自负。遂询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我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苏东坡写得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从不用查书。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提笔写文章,有足够的书籍资料可供查阅,已属难得;不用查书就能下笔,更为难得;若不用查书还能把文章写得出类拔萃,境界自然又高出许多。苏东坡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平时注重积累,让书上的东西深深刻印于脑海。

会读书书如甘草:不会读,则书如干草。现实中,有的人恨不能聚天下之书而藏之,把书橱塞得满满的,然而真到用时,却不知从何查起。实际上,藏书不难,能读为难;能读不难,能记为难;能记不难,能用为难。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少人习惯了浅表化、碎片化阅读,能常翻书已属不易,更别说能记”“能用了。正因如此,有人一到写作就临时抱佛脚,随意东拼西凑。究其根源,恐怕不在于没工夫读书,而是懒于思考。

读书切忌心慌忙,久久为功见真章。要想避免平日储备不够,写作时弹药不足,就应日积月累、勤学不倦。徐特立曾把学习比作打仗:一要攻坚,掌握核心知识,往深处钻石;二要掠野,涉猎各种知识,向广处延展。不论攻坚还是掠野,关键都需要积极主动的态度。反之,如果闭目塞听、故步自封,等到写作任务兵临城下了才去翻书,结局只能是仓促应战,甚至缴械投降。

今天,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倘若不读书,面临的将不只是写作慌乱。其实,无论素质基础多好,个人的知识、本领并不会随时间推移而自然增长。对个体而言,倘若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能自觉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一旦遭遇棘手的问题,就可能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更遑论跟上节拍、勇担重任。

马克思曾谈到,自己喜欢的事是啃书本。正因如此,他的头脑就像一艘待发的军舰,只要一接到命令,就能立即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涵养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阅读气质,追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读书境界,我们就能沐浴在思想的阳光中,为生命不断增加厚度,让人生更显从容。

(选自《人民日报》,作者魏寅,有删改)

1.文中第二段的“这一点”是指(     
A.写文章有足够的书籍资料可供查阅B.下笔写文章不用查书
C.不用查书就能把文章写得出类拔萃D.拟圣旨时能引经据典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苏东坡的故事,引出论题,同时使文章更有趣味。
B.徐特立关于学习的比喻,强调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
C.作者认为读书不只为了写作,还能使人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D.喻证、例证、引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读数与阅历B.书当读在未用时
C.论读书的三个境界D.阅读经典,构建精神家园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反对党八股(节选)》,按要求完成各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为什么要写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            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么,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1.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最准确的一句话是(     
A.那我们就看下去。B.但是如何看呢?
C.可是这一目的如何达到呢?D.可是怎么敢看呢?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作比喻,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形象地、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了。
B.文段陈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第二是短而空。
C.文段内容主要运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但在论述具体问题时,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论证特点。
D.文段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3.指出这段内容运用的论证方法。
4.文中画“          ”的句子中“主要的”和“首先的”两个修饰语次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5.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论据类型是什么?有何作用?
2024-07-25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我国粮食生产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存在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造成如此惊人的餐饮浪费,原因有多方面。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使得当今的大多数国人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感。如果将餐饮浪费现象分为集体性浪费个体性浪费的话,个人或家庭浪费占很大比重。轻易地浪费来之不易的餐饮食品,核心因素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式微或断裂。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少参与家务劳动了,不懂得食物的来之不易。

制止餐饮浪费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不健全。餐饮浪费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尽管在我国现行诸多法律中均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但这些规定比较分散,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国人的爱面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餐饮浪费行为。一些集体性用餐不是以人为本不考虑能否吃掉,而是以讲排场、争面子、讲攀比为主,唯恐客人对宴席菜品有怨言。这一文化基因既增加了主办者的经济负担,更加剧了餐饮食物的浪费。

让每一个人学会尊重劳动,明白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对食物心存敬畏感,是制止餐饮浪费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全社会的劳动教育,增强人们对劳动和食物的敬畏感,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首要任务。

在道德教育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补充。现实表明,仅仅依靠道德力量,还是无法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尤其是一些浪费行为严重的发达国家,法治就成为重要治理手段,如美国2019年推出《食品日期标签法案》,法国在2016年推出的《反食物浪费法》。从这一点看,我国除了加强劳动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需要在现有法律体系基础上,制定一部类似《反食物浪费法》的专门法律,以刚性的制度约束来依法整治舌尖上的浪费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外,更要发挥和调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社区民众的多元力量,尽快形成一套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长效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治,切实杜绝家庭、社会的餐饮浪费行为。

(摘编自陶希东《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需要采取系统性综合治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家庭中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餐饮浪费的原因之一。
B.造成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有法律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惩戒。
C.加强劳动教育,对劳动和食物心存敬畏,是杜绝餐饮浪费的首要任务。
D.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德治法治并举,以法治为主,全社会共建共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存在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第一段列出了具体的数据,既论证了餐饮浪费触目惊心,又引出了下文对原因的分析。
C.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说服力。
D.文章最后三段提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三种方法和措施,三者角度不同,各有侧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讲排场、讲攀比为主的“爱面子”文化加剧了餐饮食物浪费。
B.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国还缺少专门的法律和刚性的制度约束。
C.对于依法治理餐饮浪费的做法,美国和法国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D.为整治“舌尖上浪费”,我国已形成一套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
2024-08-15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慢生活流行

①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沉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得充实,穷得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③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休闲地去享乐。

④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⑤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日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对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官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⑦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对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拟人B.夸张C.比喻D.排比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C.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事业成功。
2024-08-14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