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古诗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文言文翻译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307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告以事                        具:完全、详细地
B.张良出,项伯                 要:要求
C.约婚姻                        为:结为
D.公岂敢入                     乎:表反问语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是(     
A.项伯杀人,臣之                     安能豪杰之流
B.不可不                                  假舟楫者,非能
C.素留侯张良                            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D.君安与项伯有                        其好游者不能
3.下列句子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句式相同的是(     
A.客何为者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具告以事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授之而习其句读:________          余嘉其能行古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第二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4.文中引用“孔子拜师”和“李蟠拜师”的事例有何不同作用?
2024-03-29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以近,____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何可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将文中划线处的句子补写完整。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夫以近______                            (2)非常之观______
(3)莫能______                            (4)何可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于是余有叹焉。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选文第一段作者主要围绕“志、力、物”阐述了什么道理?第二段写仆碑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6.翻译下面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24-01-23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牛,我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故怒之。

(选自《墨子》)

【乙】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以后,知卿心耳!而善之。

(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骥以责——由“不足挂齿”可推定“足”为“值得”之义。
B.我毋于人乎?——由“入之愈深”可推定“愈”为“更加”之义。
C.愿在左右——由“在帝左右”可推定“左右”为“身边”之义。
D.遂而善之——由“无友不如己者”可推定“友”为“结交”之义。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我毋愈人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
B.①遂友善之                       今以后,知卿心耳
C.①泰许                              ②吾始见子
D.①泰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牛,我将谁驱”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把宾语置于谓语动词之前起到强调作用。
B.“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中的“为”做判断词“是”,解释为“是长者作粥”,所以这个句子是判断句。
C.“我毋愈于人乎”中的“于人”作为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应放在“愈”前面,可以判断出这个句子为状语后置句。
D.“以杯掷地”是一个常见的省略句,省略了动作的发起者,翻译的时候要补充完整。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
①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
②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
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故怒之。”
③墨子说:“我也把你当成我的儿子看待,能够责备,所以责备你了。”
④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感到生气。”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结合文言文内容,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魏昭的品质。
2024-03-0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