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8676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

①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作冬季忧郁症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②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③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

④于是,我们回家。

⑤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⑦在冬的日子里,想着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乱乱地,总也理不出头绪。

⑧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⑨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⑩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节日!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这些——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增加,我们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终有一日,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我们从年轻时憧憬四海为家到年老时信奉同族同根,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体曾经多么自由,无论我们的精神曾经多么狂野,都无法斩断那一脉恒定的根须。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作根本呢?

⑪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日子很冷。万物休眠。人心沉静。

⑫此后,日照该一日一日长了,春日该一天一天近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冬至”为题,既指文中所写的具体节气,又关联着文中念家思归的情感。
B.作者感慨“日照毕竟是短了”,缘于冬日远离了太阳、万物零落而造成的内心空虚。
C.第⑥段中“夜饭的爆竹”以“团圆的烛火”为背景,则有冬日里聚拢人气、共度冬节的意味。
D.第⑨段中写风、流水、足踪、羽翎等,意在表明它们与“叶”一样,最终未必归根。
E.作者在敏锐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更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心理,其感悟引人深思。
2.从全文来看,第⑤段写“各种生物回家”有何作用?
3.第⑦段作者说“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这里“很困惑的事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第⑨段作者说:“‘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叶落归根”的认识。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崖柏

杨晓升

①陡峭的太行山犹如一道屏障,横陈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这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从低处看,太行山是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若从高处俯视,又如一阶阶石梯,拾级而上似乎就能抵达新的世界。太行山中多峡谷,因了刀削斧砍、陡峭雄奇的山势,峡谷中便多有惊世骇俗的风景。然而,如今的太行山,最吸引我的却是山上山下那满目的绿。假若与印象中的黄土高原相对照,你会感到那耀眼的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行走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抑或徜徉于惊世骇俗的太行山大峡谷,放眼望去,你会发现绿色像上天撒下的绿雪,这绿雪不仅覆盖着大地山川斜坡峡谷,而且附着在陡峭的悬崖峭壁,青翠悦目,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绿色当然不是什么绿雪,而是绿树。到底是什么样的树才敢如此不惧贫瘠干旱、险恶高寒,不屈不挠宣告着自身的存在,孤傲地彰显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崖柏。

③崖柏——极富内在气质和精神质感的名字!

④据悉,太行崖柏乃国之瑰宝,素有活化石之称。太行崖柏是天然长生的一种植物,并且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尤其千年崖柏,一般都会生长在无人问津的悬崖峭壁之上,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悬崖绝壁生长千万年的树种。史料记载,崖柏源于三亿年前,是恐龙时代白垩纪的孑遗植物,被植物学家称为世界上最珍稀、最古老的裸子植物,素有植物大熊猫”“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特有国宝级植物。因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悬崖峭壁上,故而得名为崖柏

⑤在被誉为太行第一雄峡的壶关八泉峡景区,我久久地凝视着生长在一处陡峭悬崖上的丛丛崖柏。从外形看,它们都不高大,都属于大小不一且枝叶茂盛的灌木丛,但都长得仙风道骨。单丛看,它们或破崖而出,或傲然挺立,或倒挂金钩,或不屈不挠,或搏命攀缘;成片看,它们桀骜不驯、脱俗超群、多姿多彩、气势非凡。如此神树,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耳边回响起清代诗人郑燮《竹石》中的著名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⑥少雨干旱,高山险境,太行崖柏却依然能破崖而出,不屈不挠,傲然生长,千年不朽——如此高贵的品质和英雄气概,不正是太行人民古往今来的精神象征?

⑦壮哉!巍巍太行,钟灵毓秀,遗世独立,无欲则刚,崖柏不朽。

(选自《2019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山的斜坡峡谷植被茂盛,但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罕有绿树。
B.从外形看,崖柏高大挺拔,枝叶茂盛,仙风道骨,有如神树。
C.作为已知最古老、最珍稀的裸子植物,崖柏有“活化石”之称。
D.崖柏生长在贫瘠干旱、险恶高寒的环境中,故寿命极为短暂。
2.下列对文章思路与结构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③段从太行山满目耀眼的“绿”写起,引出太行崖柏。
B.④⑤段叙写太行崖柏独特的生长习性和非凡的丰神气概。
C.⑥段由人及树,以崖柏之品质映照人之精神,耐人寻味。
D.⑦段收束全文,铿锵有力,营造出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夸张的动作描写,摹写出崖柏的千姿百态。
B.从单丛到成片,呈现崖柏个体形态和群体气质。
C.用工笔细描姿态,以写意勾勒精神,形象而传神。
D.想象丰富,笔力雄健,令人印象深刻且浮想联翩。
4.下列对太行崖柏精神特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B.不屈不挠C.桀骜不驯D.郁郁寡欢
2024-07-01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过一样;又像(     )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第一段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写景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2.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
3.文段中用了很多叠字,形象而传神。对这些叠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曲曲折折:本义为弯弯曲曲,这里形容荷塘上面荷叶弯曲不平的形态。
B.田田:出自《江南曲》“莲叶何田田”,这里形容荷叶层层相连的景象。
C.缕缕:本义为一条一条,连续不断,这里形容荷花浓烈的香气。
D.脉脉:原用于感情的表达,这里形容水声很大,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4.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D.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无一“月”字,却处处有月,荷塘处在月光笼罩之下,别有韵味。
B.文段描写了荷叶的姿态,又描写了荷花的色泽和气味。
C.文段在描写月下荷塘时,即写了静态美,又写了动态美。
D.文段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寄寓着深深的忧伤之情。
2024-04-30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徐迅

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冬天,父亲还坐在那里。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土墙。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像温顺的臣民承受浩荡的皇恩。我每次回家首先要打量的就是那个地方。喊一声父亲,父亲脸上立刻阳光灿烂,笑容如绽放在枝叶里的花朵般颤动。

一个人是会老的。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锈的青苔,上面摇曳着荒草。老人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边斜靠着一根锃亮的竹拐杖。那样子像是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电影里的旧镜头。阳光不老,新鲜的光束里尽情跳跃着生命的尘埃。但父亲不见了。如今,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空落落的,如我空落落的心。泪水爬出我的眼帘,阳光使它格外地晶莹,如针芒般的阳光深深刺伤着我。阳光无影无踪地裹走了父亲,又依然照亮那里,如泻地的一摊水银,成为我面前不会消逝的最坚硬的事物之一。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们也最多。冬天里,阳光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树上尚有没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老人们开始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了……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毕毕剥剥,满嘴流油。通常,他们都以为这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捂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佬。

我想父亲,包括一些老人们,在他们人生的暮年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的秘密:一定是额头皱纹里隐逸着的生命的苦涩需要在阳光下抚慰;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或许往事已经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下曝晒一番;抑或身上流动缓慢的血液必须与阳光勾兑与打通,才会使他们更加舒展、坦荡、明媚。也可能他们想得更远,无边无际的黑正在向他们拥来,他们得赶紧拾掇起一些太阳的金枝,燃烧生命⋯⋯因为,不仅一颗晦涩的心需要阳光的照耀,一颗纯净的心,也同样需要阳光的映照。最后,阳光收拾走了许多谜底,父亲肉体生命的消逝就正如阳光的消逝一样。只是父亲永远不会知道,他的那块被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会成为他亲人们心中最大的疼痛——有几回,我发觉与我一道回家的儿子,眼睛朝那地方也怔怔地发愣,以前,他可是撒欢般地蹦跳着双脚扑向那里的。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这是一位俄罗斯诗人的诗句。写这诗的巴尔蒙特这时仿佛就像一个婴儿,在春天里降生时一睁眼,就看到了温煦的阳光。他身上泛着金黄的绒毛。阳光照耀的日子,生活明净得一览无余,纤毫毕现:阳光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这些人们都可以看到,因此也体会出阳光本身充满的慈祥、温暖、仁爱和平静。

果然,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又多了一副陌生而嘶哑的喉咙。我想,一个阳光铺就的舞台,父亲和他的乡亲裁剪着一块阳光的绸缎,然后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幸福地睡去了。

但丁说: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神曲·天堂》)仅仅默念着这一句,我的心绪在阳光下就显得一派苍茫。

1.本文题为“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阳光”是怎么理解的。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怎么理解其修辞手法?
3.结合文章第四段,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在阳光底下的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上的秘密”中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4.美丽的阳光,醇厚的生命,作者在写阳光的永恒和明亮时,也写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怀?
5.文章的结尾引用了但丁的诗句,请结合原文分析引文的含义和作用。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温煦的阳光充满暖意,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的笔下对阳光充满了虔诚和膜拜的敬意。
B.文章写老父亲坐在房前沐浴阳光,写老人窝聚在冬日里,甚至写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生命不应像流星,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如果你的生命里有阳光陪伴,你是幸福的;人生应该慢步欣赏享受阳光。
D.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八九,不想八九,常想一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无异红日高照,生活的天空充满阳光。
E.本文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细腻而生动地抒写了对父亲、对故乡的眷念思念,就像阳光一样挥之不去。阳光照得愈多,亲情乡情愈是浓烈。
2024-04-30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