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700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孤独的老树

李东辉

这是一棵酸枣树。高有十几米,微微向南倾斜的树干坚硬如铁,很粗,双臂不能抱拢,一尊倾倒的青石武士斜靠在他身上,相依为命的样子;树冠半径十米有余,枝枝杈杈,交错盘绕,如一个巨大的发髻。

从春末到深秋,满树都是诗情画意,先是柔嫩的芽儿,而后是碧绿的叶儿,接着就是一树的花香;秋天到了,颗颗圆润如珠,红如赤豆的酸枣挂满枝头,树下乘凉的人随便翻个身,就能捡到落在地上的枣儿,拿起来,放进嘴里,便是惬意如神仙了。

从秋末到来年初春,酸枣树则是另一番景色。脱去了一身的繁华,赤身裸体,傲然挺立于旷野之上,萧瑟的风吹过来,有些被老树拦下,风就有了声音,有些伤感,像是在唱着离别的悲歌。然而,老树却不见半点摇晃,还是那么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太阳的光照在他身上,黑褐色的枝干闪烁出金属的光泽,那孤高傲岸的本性就愈加不可救药了。

他孤独,是空间上的。旷野茫茫,天地寂寥。只有他,兀自站立于乱石之中,挺拔在大地之上,除了风,与他作伴的,就只有磊磊乱石间自生自长的野草了。

老枣树站着的地方,是一片古老的墓地。位于冀中平原古郡平舒(今河北大城县)西南八里。墓地很大,足有百十亩,呈长方形,东西窄,南北长,北面是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坟丘。南面是零零落落的石雕残块,有身首异处的石人、石马;有腿断尾折的石羊石虎;还有断为几节的牌坊立柱……偌大一片墓地,只有他孑然一身,兀自孤立于乱石之中。这无边虚空里的一棵树,也就孤独得令人肃然了。

他孤独,是时间上的。四百年风雨沧桑,多少与他有关无关的往事都已随风而去。他看着村里人一个个哭着喊着来到人世,又看着他们悲悲喜喜,聚散离合的熬煎着日月,最后,又目送他们被埋入地下,入土为安。当年,与他一起生,一起长的那些松、柏、榆、槐,不是做了房屋的梁柱,就是被砍了,伐了,变成了装钱装粮的箱柜。到如今,就只剩了他,与这片好大的墓地为伴,默默守护着四百年来一言难尽、欲说还休的破败与荒凉。

从小就问过村里的长者,这老树是谁种下的?他们说:小时候,也曾问过村里的长者,他们得到的回答跟我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一去不返的时光带走了那个答案,老枣树的身世成了一个谜。谜一样的老枣树却明明白白地活着。他不神秘,只是孤独。四百年前的一个偶然,他被人带到了这里,是一株幼苗,柔弱而胆怯,不知道从此以后的日子会怎样?然而,无论怎样,他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那个偶然已经为他做了决定,除了跟着时光一点点成长,他做不了任何选择。四百年来,他好像只做了两件事,成长与活着。当年,制造了这个偶然的人早已灰飞烟灭,化作了泥土,而他居然躲过了无数劫难——天打雷劈,刀砍斧剁,牛羊啃咬,战火硝烟……如今,他带着四百年的一路风尘,在光阴里孤独地活着。

他孤独,是心灵上的。树有心吗?有的。天地间的生物都是有心的。只是所有的心都是深藏不露,不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心是孤独的。老树正是靠着那颗孤独的心激励自己以一棵树的形态活在天的之间。直到有一天,他死了,倒下了,人们才会看到那一圈圈细细密密的纹路,那是树的年轮,也是他的心。然而现在,老枣树还活着,我们还不懂他的心,所以,他还是孤独的。

孤独的老树活得从容,活得安详,活得心平气和,那尊明代万历年间的青石武士雕像斜靠在他身上,相依相偎,是一对母子呢。十年前,老树的旁边,又多了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两行字——明兵部左侍郎、通议大夫李松墓——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老枣树还是孤独依旧。小石碑上的字,说的是这墓园的事,似乎跟他没啥关系。仔细想想,也有点关系,他和它,还不都是因了这墓地才被种到这里的吗?

1.作者笔下的“老树”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分析。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请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谜一样的老枣树却明明白白地活着。他不神秘,只是孤独。
4.请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5.作者说“老枣树还活着,我们还不懂他的心,所以,他还是孤独的”,那么你读懂老树了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全文,面对老树说一段话。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描写了一年四季枣树不同的形态,展现了它生命力之顽强,表达了对枣树的喜爱。
B.作者通过空间、时间、心灵三个层面来突出枣树的孤独,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C.大树旁的石碑刻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暗示着这棵孤独的枣树将受到关注和保护。
D.作者写与枣树一起生、一起长的那些松、柏、榆、槐,是为了通过对比,突出老枣树历经沧桑以及它的孤独。
E.“太阳的光照在他身上,黑褐色的枝干闪烁出金属的光泽,那孤高傲岸的本性就愈加不可救药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树的坚韧与自信。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胱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第五段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第四、五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六段抒发的情感与第四、五段有什么不同?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4.“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24-06-04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潺潺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填入文中较恰当的一项是(     
A.泻 浮 洗 笼B.照 飘 滤 托
C.流 升 洗 笼D.泻 浮 浸 罩
2.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B.从上到下
C.由静到动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3.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08-24更新 | 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野里的精灵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篷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2.划线句“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下面的句子主要使用了那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
4.作者为什么说“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5.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小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B.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C.文章提到人们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目的在于衬托小花小草的伟大,揭示渺小与博大、短暂与永恒都是相对而言的。
D.“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