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散文 > 抒情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669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鹰之歌

丽尼

黄昏是美丽的。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遥远的;南方的黄昏是美丽的。

有一轮红日沐浴着在大海之彼岸;有欢笑着的海水送着夕归的渔船。

南方,遥远而美丽的!

南方是有着榕树的地方,榕树永远是垂着长须,如同一个老人安静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将千百年的过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红的。公园如同一个废墟。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唳地,清脆地。

鹰是我所爱的。它有着两个强健的翅膀。

鹰的歌声是嘹唳而清脆的,如同一个巨人的口在远天吹出了口哨。而当这口哨一响着的时候,①我就忘却我的忧愁而感觉兴奋了

我有过一个忧愁的故事。每一个年轻的人都会有一个忧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着太阳的热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时,我比现在年轻。

那些年头!啊,那是热情的年头!我们之中,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的人,在那样的年代,谁不曾有过热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谁不曾愿意把生命当作一把柴薪,来加强这正在燃烧的火焰?有一团火焰给人们点燃了,那么美丽地发着光辉,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抛弃了一切其他的希望与幻想,而专一地投身到这火焰中来。

然而,希望,它有时比火星还容易熄灭。对于一个年轻人,只须一个刹那,一整个世界就会从光明变成了黑暗。

我们曾经说过:“在火焰之中锻炼着自己。” 我们曾经感觉过一切旧的渣滓都会被铲除,而由废墟之中会生长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这一切都是不久就会成就的。

然而,当火焰苦闷地窒息于潮湿的柴草,只有浓烟可以见到的时候,一刹那间,一整个世界就变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看着赤红的晚霞,听着嘹唳而清脆的鹰歌,然而我却如同一个没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眼泪来了。

“一整个世界变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个艰难的生产。”

鹰在天空之中飞翔着了,伸展着两个翅膀,倾侧着,回旋着,作出了短促而悠远的歌声,如同一个信号。我凝望着鹰,想从它的歌声里听出一个珍贵的消息。

“你凝望着鹰么?”她问。

“是的,我望着鹰。”我回答。

她是我的同伴,是我三年来的一个伴侣。

“鹰真好,”她沉思地说了,“你可爱鹰?”

“我爱鹰的。”

“鹰是可爱的。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夜里飞。你知道鹰是怎样在黑夜里飞的么?是像这样飞的,你瞧,”说着,她展开了两只修长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飞着了,是飞得那么天真,飞得那么热情,使她的脸面也现出了夕阳一般的霞彩。

我欢乐的笑了,而感觉了兴奋。

然而,有一次夜晚,这年轻的鹰飞了出去,就没有再看见她飞了回来。一个月以后,在一个黎明,我在那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之中发现了她的被六个枪弹贯穿了的身体,如同一只被猎人从赤红的天空击落了下来的鹰雏,披散了毛发在那里躺着了。那正是她为我展开了手臂而热情地飞过的一块地方。

我忘却了忧愁,而变得在黑暗里感觉兴奋了。

南方是遥远的,但我忆念着那南方的黄昏。

南方是有着鹰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声是会使③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兴奋的。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1.简要概括文中鹰的特征。
2.文章以简略的笔墨描写“同伴”,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3.文中三次写到“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兴奋”,情感上有何不同?
4.全文通过鹰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知识点】 抒情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20世纪40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面。西北无边无垠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选自《散文》20196月版,有删改)

【注】①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1.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第⑥⑦⑧段分析原因。
2.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3.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
4.本文写法有抑有扬,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2024-07-23更新 | 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瓯江上远眺,左边的卧龙山峰峦连绵,临江壁立;右边的伏虎山孤峰崛起,一柱擎天。而旗、鼓二峰对峙如门,险象环生,让石门洞在瓯江的烟雨迷雾里愈加有洞天仙境的意蕴。进入石门,两侧壁立千仞,那连绵起伏如飞虎腾龙的群峰,围出了一个天然洞府。浸透古韵的山中小路似仙人遗落的竹简,在曲径通幽中记录下悠远的岁月,在坎坷不平中衔接曲折的历史。一座山就是一个洞,这应该是 ①__ __。苍穹为顶,群山作壁,在无尽的岁月里,在浩瀚的时光中,石门洞蕴积自然风情的大美和人文景观的厚重。

石门洞以其洞天仙境之幽,       ②       。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等皆在这里留下墨宝。在石门洞一百多处摩崖碑刻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遗迹,还有艺术的再现以及文化的传承。

是奇山秀峰造就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是怪石异水点化了石门洞的奇幻意境。一道石门飞瀑就像一处点睛之笔,将石门洞的美景推向极致。“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这是何等的气势,在生命的逆境之中,飞瀑把跌落当作了另一种腾飞。

1.第一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对偶、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夸张D.比拟、比喻、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奇山秀峰、怪石异水造就、点化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奇幻意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07更新 | 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童话《去年的树》,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说。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这篇童话在情节上有什么特点?
2.这篇童话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3.这篇童话的主题是借助什么手法表现的?
2024-08-31更新 | 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