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632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种梨

[清]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处。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愤愤,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注】①沸沈:滚开的汁水。②镵: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乡人梨于市   货:卖B.乡人之亦不去   咄:呵斥
C.我需此核作种   特:只是,不过D.急之,转过墙隅   迹:足迹

(2)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卖梨者因梨所剩不多就没有施舍给他,旁人同情道士就买了一个给他。
B.卖梨者待道人走后发现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道士所施之梨就是自己车上的梨。
C.《种梨》所叙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D.蒲松龄一生贫苦,遭遇坎坷,历尽世道辛酸,从本文可见其对吝啬者之恨。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乎大国之间 摄:
(2)之以饥馑 因:
(3)以君子 俟:
(4)瑟希 鼓:
2.“亦各言志也”的“其”应讲作(     
A.他B.你C.自己D.其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以吾一日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吾一日长乎尔                 加之师旅
C.方六七十,五六十          宗庙之事,会同
D.如知尔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总结曾皙的性格,并简要说明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的词,并注明是什么用法。
端章甫     瑟希   乎舞雩   赤也为之
7.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何伤乎?
(3)以吾一日长乎尔。
(4)吾与点也!
2024-01-26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选项揭示了“将相和”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A.蔺相如与廉颇友谊深厚B.蔺相如与廉颇具有爱国情怀
C.蔺相如宽厚大度的品格D.廉颇勇于改过的品性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2)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请归纳选文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024-07-22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到……去
B.亡去不义,不可不               语:说
C.故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下列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具告(之)以事B.不可不语(之)
C.欲呼张良与(之)俱去D.固不如(项王)也
3.下列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项伯之所以素善留侯张良,是因为还是在秦时他与张良郊游中杀了人,而张良救过他的命。为报私恩,他夜访张良,劝他逃走。
B.张良之所以不跟项伯一同逃走,目的是他要替韩王送沛公西入武关,即使逃走,也要打个招呼,不辞而别是不道义的。
C.刘邦深感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抵抗项羽,便听从了张良之言,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入关的行为辩护。
D.项伯轻信了刘邦一番装出来的恳切言辞,连夜赶回项王军中向项王报告了刘邦不敢忘恩的消息,并替刘邦美言“有大功”,还为项王出点子:好好招待刘邦。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