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3624741

下面的文章选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注:①叹:感慨。②得:心得,收获。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④夷:平坦。⑤瑰怪:珍贵奇特。⑥随以止:(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⑦怠:懈怠。⑧昏惑:迷乱。⑨相:帮助。⑩于人:在别人(看来)。⑪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选自《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有改动)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结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C.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下列选项中,对这段文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还有物,这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平坦而又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作者赞扬了古人的“求思之深”,但认为古人自己没有得出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4.作者在游历中领悟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请就这条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赞善大夫龙泉章公溢,始生,其音如钟,及成童,嶷然庄重,不习乡井轻儇态。至正壬辰,蕲、黄妖寇自闽犯龙泉,公从子存仁避乱山中,存仁为贼所得。公心计曰:吾兄止有一子,不可使无后。挺身出,语贼曰:儿幼无知,我愿代之。贼素闻公名,方出重购以求之,得公大喜。贼帅欲问计,公正色拒曰:若等皆有父母妻子,顾此灭族事耶。贼怒,系之柱,以刀磨其胁曰:不降者死!公曰:贪生恶死,固人常情,然吾终不不义屈。贼怒曰:汝诚不畏死?曰:死即何畏乎!之,不敢加害。公绐守者,乘间脱归。

【乙】杨仲举先生翥,尝讲道于胥溪之上,生徒弥众。杨士奇自庐陵来,邂逅求馆事,公其中而善之。告主人曰:吾不足为若师,尚当求我所师者师之。遂辞去。主人询其谓师者,盖指士奇也,竟之。公初与士奇不相善而家且贫意惟以义相让而士奇德之。

(均选自《玉堂丛语·行谊》)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绐守者——由“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可推测,“夜”活用为状语,“在夜里”之义。
B.之,不敢加害——此处“壮”意动用法,可翻译为“认为……有气魄”。
C.盖指士奇也,竟之——由“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可推定“延”为“邀请”之义。
D.其中而善之——根据上下文,“叩”可以理解为敲击,敲打之义。
2.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正色拒             尚当求我所师者师之
B.此灭族事耶            然吾终不不义屈
C.告主人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
D.主人询其谓师者       此人一一为具言
3.下列对文中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仁为贼所得”是一个典型的被动句,“为……所”可译为“被”。
B.“不可使无后”是个省略句,根据文意可补全成“不可使(吾兄)无后”。
C.“死即何畏乎”是个宾语前置句,可理解为“死即畏何乎”。
D.“尝讲道于胥溪之上”是一个带有典型标志词“于”的状语后置句。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公初与士奇不相善而家且贫意惟以义相让而士奇德之
公初与士奇/不相善而家且贫意/惟以义相让/而士奇德之
公初与士奇不相善/而家且贫/意惟以义相让/而士奇德之
及成童,嶷然庄重,不习乡井轻儇态
(章溢)长大后,年幼聪慧,行为庄重,不习惯乡里的礼仪习俗
(章溢)长大后,年幼聪慧,行为庄重,不学乡里那些轻佻的行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某职校将开设《坚守“道义”》的专栏,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两位古人对你的启发。
2024-05-08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下面的文章是杜牧的《阿房宫赋》,请在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①一:统一。②隔离天日:遮蔽天日。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③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走,通达。④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⑤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⑥盘盘焉,因(qūn)困焉,蜂房水涡: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⑦妃嫔媵(yìnɡ)嫱(qiáng):指六国王侯的宫妃。⑧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⑨鼎铛(chēnɡ)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⑩庾():谷仓。⑪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⑫族:灭族。

(选自《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下列选项中,对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其家                                念:顾念
B.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负:承担
C.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                      爱:吝惜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2.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六王毕,四海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①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①奈何之尽锱铢                                      ②不稼不穑,胡禾三百囷兮
D.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文章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阿房宫的奢靡的?请简要阐述。
5.第三段中的排比论述是围绕哪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了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024-06-1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他)。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圣人也亦远矣B.而学于师
C.吾从而D.学而大遗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省略句)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句)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D.不拘于时(被动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在对待“从师”问题的态度上竟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2024-03-31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