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434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百兽。今子食我,是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走乎?虎以为,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狐虎威                    假:虚假,不真实。
B.天帝使我百兽          长:头目、长官。
C.是天帝命也             逆:背叛。
D.虎以为                    然:正确、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虎以为然”中的“以为”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欲居之以为利(《促织》)
B.𫐓以为轮(《劝学》)
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可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D.吾所以为此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这则寓言对我们的启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要学会识别真话与谎言。B.面对生命受到威胁,要学会保护自己。
C.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D.聪明反被聪明误。
4.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敢不走乎?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帮助
B.不赂秦                                  义:正义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胁迫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于”,与“其势弱于秦”中“于”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B.赵尝五战
C.寡人之国也D.良曰:“长臣”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秦王)作为计策,开始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B.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秦王)作为计策,才招致了祸患(的到来)。
C.到燕太子丹因为荆轲的计策,才招致了祸患(的到来)。
D.到燕太子丹因为荆轲的计策,开始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B.选文第①段结尾采用假设推理的方式,推论六国若有不同于史实的做法,或许不至于亡国。
C.选文第②段,作者用假设推理的方法为六国图生存之道,由论史过渡到告诫当世的“为国者”。
D.选文第③段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锋芒直指北宋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于其身也,则耻     师:从师。B.无贵     无:没有。
C.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受,通“授”,教授。D.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A.师道不复            郯子B.出人也远矣        皆出于此乎
C.师不必贤弟子     才高D.小学大遗            蟹六跪二螯
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余犹记周公之被逮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蚓无爪牙之利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
B.第二段三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C.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
2024-06-15更新 | 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乙】孟子称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东,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下列对加点字词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B.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意动用法,以……为师
C.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D.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笑侮——触犯、冒犯
2.文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师道不复,可知矣       ②人患在好为人师
B.①则群聚笑之             ②炊不暇熟,又挈挈
C.①贤不及孔子             可怪也欤
D.①作《师说》贻之       ②愈是得狂名。
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师不必贤于弟子
C.浴乎沂,风乎舞雩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①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②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李家的孩子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传都通篇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④李家的孩子蟠,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乙】文中“独韩愈奋不顾流俗”“世果群怪聚骂”两句中的“独”和“果”两字表达了作者对韩愈怎样的感情?
2024-02-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