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中职语文综合库 > 名著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3628518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衽以从阴                                   徙:移动
B.其阴逾                                          去:离开,引申为“远去”
C.及反,市                                      罢:散场
D.遂不                                          得:得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身逾湿                                 置之其坐
B.郑人有逃暑孤林之下者             反席树下
C.至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
D.阴逾去                                     先自度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B.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C.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D.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惩罚。
B.【甲】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C.【乙】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D.【甲】【乙】两文在写法、构思上都有相同之处,都有情节,有人物,有描述,以小见大,寓意发人深省。
5.将【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知识点】 名著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道也哉!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以近                                 夷:平坦。
B.非常之观                                 非常:不平常。
C.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错误。
D.何可道也哉                           胜:尽,完。
2.请把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课文《劝学》,回答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作者用“𫐓以为轮”的比喻想说明什么道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乎三子者之       撰:陈述B.方六七十,五六十   如:如果
C.吾点也   与:赞同D.如或知尔,则何   以: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用法为表顺承的一项是(     
A.铿尔,舍瑟B.蟹六跪二螯C.风乎舞雩,咏D.出淤泥不染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语录体散文,主要由孔子师生间的对话构成。
B.在文章中,以“言志”为线索,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师生间畅谈理想抱负的情景。
C.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D.文中孔子对四个弟子所言之志评价不同,具体表现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4.请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2024-07-2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