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雨巷》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在雨中彷徨的诗人形象。诗中的“雨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而“丁香姑娘”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美丽而难以企及的理想。全诗充满了哀怨与惆怅,营造出一种凄美的艺术氛围,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1 . 阅读《雨巷》,完成下列题目。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liáo)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páng)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chì)亍(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tuí)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2.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B.《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后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D.《雨巷》这首诗写于大革命失败后,表现了诗人内心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3.下列选项中对《雨巷》一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B.“丁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忧愁。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4.下面对这两节诗中女郎意象的揣摩,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或许是一位因沉醉于爱情而惆怅的青年,这位“女郎”不正是“我”要追求的那位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
B.“女郎”的形象可以解读为诗人的理想。他一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又徒然增加自己的哀怨与惆怅,所以“消了”“散了”也好,这就给这种理想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
C.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里的“女郎”也可以看做是惆怅而彷徨的诗人自己。
D.诗人和“女郎”是二位体。即“我”是现实中的“我”,而“女郎”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5.下列选项中关于《雨巷》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雨巷》的重要意象之一,就是“雨巷”,凄风苦雨狭窄破败的“雨巷”,使人感到沉闷窒息的时代气氛,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B.《雨巷》的另一个重要意象,是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令人惆怅。
C.《雨巷》首尾的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D.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常常以此立意,丁香也成了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丁香,往往用来象征孤高、美丽、忧愁,《雨巷》的作者徐志摩却反其道而用之,写出了自己的理想。
6.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7.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8.《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9.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诗词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伐檀》出自《诗经·魏风》。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2 . 阅读《伐檀》,完成下面各题。

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河水清且涟猗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下列对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都有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清醒的认识和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3.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复“县狟”“县特”“县鹑”,意在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诗词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上册)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沁园春·长沙》通过描绘湘江秋景,展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激情。上片写景,气势磅礴,充满生机;下片抒情,回忆峥嵘岁月,表达了对未来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语言精炼,情景交融,表现了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3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秋天湘江悲凉壮阔的景色。
2.《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3.下列选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
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自由勃发的状态。
4.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C.“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问题。
5.对结尾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雄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6.透过“谁主沉浮”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历史英雄孙权和刘裕的缅怀,表达了对南宋国势衰微的忧虑和对现实中缺乏英雄的遗憾。全词豪放悲壮,情感深沉,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4 . 阅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后面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樯橹灰飞烟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尚能
A.商人别离B.樯橹飞烟灭
C.瑟吹笙D.赢得仓皇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B.多情应笑我
C.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可堪回首
7.辛弃疾在《永遇乐》一词最后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C.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8.下面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运用的典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而遭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而遭惨败,慨叹南宋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惨败,类比南宋张浚北伐失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9.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片中,作者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B.在下片中,作者借赞美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提醒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但是仍然和当年的廉颇一样,可以上阵杀敌,同时也暗含有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豪放悲壮,义重情深,散发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古诗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下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屈原的《国殇》通过生动的场面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赞颂了楚国战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诗中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战斗的惨烈和战士们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5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1.下列对本诗描写战斗进程的主要表现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侧面烘托B.场面描绘C.对比描写D.象征暗示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矢交坠兮士争先”表现了楚军将士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
B.“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两句歌颂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烈士的钦佩与悼念。
C.“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两句赞颂了战士们即使身首分离,仍然佩带长剑,挟持着秦弓,毫无怨悔的高尚精神。
D.“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3.下列对《国殇》的分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同屈原其他诗作一致,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楚辞的语言风格。
B.本诗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后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本诗从敌胜楚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式。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B.诗歌运用了夸张、比喻、反衬等手法,生动再现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
C.语言上,诗歌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D.诗歌从另一方面也控诉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生死的罪恶,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之情。
5.本诗赞颂了阵亡战士怎样的精神?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大串讲】【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古诗文阅读过关训练(基础模块下册)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1)有人说“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中的“别”字用的很好,请加以赏析。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卖花人形象,结合诗意简要回答。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四)(职业模块)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越中览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怀古诗。此诗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结句突然一转,说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几只鹧鸪在飞。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咏物诗。
B.首句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的史实起笔,一“破”一“归”,尽显勾践大败夫差的八面威风。
C.接下来的两句从战士和宫女入手,衣锦荣归,美艳如花,极言勾践破吴后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D.末句写诗人眼前的凄凉景象,用“唯有”表现落差之大,目睹此景,令人叹息。
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为“越中览古”,但览到的只有“鹧鸪飞”,其他的场景全是基于历史的想象。
B.该诗构思别具一格,前三句铺陈、渲染,浓墨重彩,末句看似轻轻一点却力透纸背。
C.全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及对比的表现手法。
D.该诗虚实相生,突破时空限制,婉转深挚地表达了李白对历史变迁的感伤情怀。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以春江、花、月、夜为核心意象,描绘了江南春夜的美景。诗中通过江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全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语言清丽,堪称唐诗中的绝唱。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3)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把空缺处的诗句补充完整。
(1)
(2)
(3)
(4)
(5)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yàn)滟             (diàn)        (xiàn)弹
B.(jiǎo)皎            (tīng)上        青枫(pǔ)
C.(biǎn)舟子        捣衣(zhān)     (xiān)尘
D.鸿雁(hóng yàn)     (jié)石          潇湘(xiāo xiāng)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暗示了什么?
4.本诗的核心意向是什么?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蕴含了哪些情怀或感情?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4-09-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诗词阅读专题(职业模块)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短歌行》是曹操的名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贤才的渴求。诗中运用了比喻、引用典故等手法,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豪情与忧思。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2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把空缺处的诗句补充完整。
(1)
(2)
(3)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pì)如             (kǎi)       呦呦(āo)
B.吹shēng        (yín)       (duō)
C.阡陌(qiān mò)     (jīn)       (qì)阔
D.三(zā)             (bǔ)        (sè)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A.慨当以                         当以:应当,可以。
B.明明如月,何时可        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        存:礼遇。
D.绕树三                         匝: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B.乌鹊南飞
C.鸡鸣桑树颠D.鼓瑟吹笙
2024-09-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诗词阅读专题(职业模块)
古代诗词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通过描绘扬州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词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形成对比,突显了物是人非的悲凉。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姜夔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10 .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题目。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宋代〕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词中“过”“惊”“纵”这几个字有什么含意?请简析。
2.词中“波心荡、冷月无声”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析。
3.请简析词人写《扬州慢》的意图。
2024-09-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诗词阅读专题(职业模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