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夜缒而出,求见秦伯,纾解了国难。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在秦伯面前,他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说服秦伯退兵。
C.烛之武具有超人的智慧。他巧妙利用秦与晋的微妙关系,智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D.烛之武说服秦伯后,秦伯撤走围郑军队,留下军队戍守在秦国边界,秦晋联盟瓦解。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B.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何之有       厌:厌恶。
D.唯君       图:考虑。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如果不削减秦国的土地,将何时能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B.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C.你们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何时能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D.你们不削减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晋国所贪求的土地呢?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是因为郑曾对晋无礼,并且依附于晋时又依附于楚。
B.在国家危难之际,烛之武夜入秦军说服秦伯,使郑转危为安。
C.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分析郑国存亡对秦的利弊,使秦退兵。
D.晋侯没有同意子犯的请求去袭击秦国军队,是因为害怕秦国。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024-08-0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通假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B.请奉盆缻秦王              缻:同“缶”,瓦制的打击乐器
C.秦王恐其破壁,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审察
D.霾两轮兮絷四马             霾:同“埋”,埋头。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木屋)B.烽火扬州路(街道名)
C.可堪回首(怎堪,哪堪)D.寻常巷陌(普通)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阿荣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曲             中:合乎
B.风雨兴             焉:语气助词
C.舟楫者             假:凭借、借助,这里有利用的意思
D.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之:助词,帮助定语后置,不译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24-08-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赋诗        长矛B.山川相,郁乎苍苍        盘绕
C.举匏樽以相        嘱托D.不可乎骤得       知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于其身也,则师焉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固一世之雄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2024-08-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职教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吴起守信》)

【乙】(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的推定,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而食——由“不期而遇”可推定“期”为“约定”之义。
B.起之不食以者——由“俟机出击”可以推定“俟”为“等待”之义。
C.民之,莫敢徙——由“不足为怪”可以推定“怪”为“奇怪”之义。
D.其傅公子虔——由“刑人如恐不胜”可以推定“刑”为“惩罚”之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遇故人止之食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①故人来,方与                      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①辄予五十金,明不欺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①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     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句子改动后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改成“起之不食以俟,乃恐其自食其言也”后,就变成了以“乃”为标志的判断句。
B.“其为信若此”改成“其如此于信”后,就变成了一个带有典型标志词的状语后置句。
C.“恐民之不信己”改成“恐民之不已信”后,就变成了主谓倒装句。
D.“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改成“募民之能徙置北门者”,这两句都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诚信,不然就不会有人再相信你,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这也是“小信诚则大信立”。
B.【甲】文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老友会责怪他,担心三军将士不能信服他。
C.【乙】文讲述秦在实施新法令之前,立木于南门,取信于民。新法实行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
D.【甲】【乙】两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说明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国都需要诚信。
5.将上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2024-08-0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职单独考试温州市一模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事例或观点与后面古诗文句子,主旨表达不一致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上,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优秀运动员,他们勇于拼搏、革新技术、争金夺银,常常将老将“拉下马”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新冠疫情肆虐之际,84岁的钟南山再度临危受命,挂帅出征!以院士之专业,医者之仁心,战士之勇猛,肩负起国士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中国航天人向无垠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孟晚舟回国途中写道:“过去的1028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有些抵达,难免迂回,但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B.《左传》C.《史记》D.《诗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知亡矣                  既:已经
B.越国以                  鄙:边邑
C.焉用亡郑以            陪:陪伴
D.秦伯,与郑人盟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3.晋文公最后选择撤退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中职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教,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 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②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 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为者也? 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焉。合从者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 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 楚王曰:定矣。遂定从于殿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于楚                                      合从:合纵,与“连衡”相对。
B.十九人相与笑之而未废也            目:递眼色。
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诸侯               臣:使……臣服。
D.而王弗知                                恶:罪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得定从                                鼓瑟希,铿尔,舍瑟
B.客为者也                                   夫子哂由也
C.兴师与楚战                                相如度秦王特诈佯为予赵城
D.合从者                                   冰,水之而寒于水
3.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2)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年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各句,“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乱易整B.宁许以负秦曲
C.敢以烦执事D.以勇气闻于诸侯
2024-08-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对口单招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单招班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