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暴风雨

[意大利]拉法埃莱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⑪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⑫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⑬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
2.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内的动词应是(     
A.点缀B.擦洗C.洗涤D.擦拭
4.下面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5.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 《 祝福》同步练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有多宽,一排排的碧峰就有多宽,乐此不疲地向这边推进。远处,可见细小的白浪,像一条条白色的美人鱼,横着向这边游来。一圈圈白浪扑到礁石的脚下,热吻着礁石黑亮的脚趾头,吻遍礁石的脚趾。

大海对礁石矢志不渝的爱,令我对礁石也刮目了,礁石,一无虚饰地袒露着。礁石就是礁石,不是大理石,不是钟乳石,而是最不起眼的礁石。用不着开采,用不着珍藏,用不着保护,用不着雕琢。率真自然就是美,就是无价,就是叫人珍爱的。礁石说不爱大海就不爱,不暧昧,不矫情。于是反叫大海越发地爱个不停。

1.这是一篇以《读海》为题的散文的节选,写出了人类对大海应有的理解,海的情态折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从上文中找出能概括大海情态的词语是_________;能概括礁石情态的词语是_________
2.这段散文语言优美形象,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册同步练习与检测综合测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白杨礼赞

茅盾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2.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3.第②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些写法?作用是什么?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风景谈》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做了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的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画线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这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
3.对结尾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指自然风光和两个战士的活动。
B.“伟大者”指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C.前一个风景是指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用引号表示强调。
D.这节议论,不仅揭示了上节文字的深刻含义,而且和文章中其他议论段一起成为连接六个“画面”的线索。
4.为这两段文字拟一个标题:_________
5.“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以这两段文字为例,分别指出它的“神”和“形”。“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风景谈》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脍炙人口的。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的。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脍炙人口:
(2)接踵而至:
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选文最后一段描写荷花,运用了哪些写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中有几处引用古诗名句,这样的手法有何妙处?你还知道哪些与荷花有关的诗文名句?试举两例。
2024-05-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二单元《荷塘月色》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这段文字描绘荷塘景物紧紧抓住“月色下”(而且是“淡淡的”月色下)的景物特征,其中尤以描写荷花的两个比喻最为准确、传神,请简析其妙处。
2.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使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一句,说明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作用。
3.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与微风送来的荷花的“缕缕清香”有什么关系。
4.这段景物描写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二单元《荷塘月色》同步检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西塘的心思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兴修水利,引胥山以北之水入境,故有胥塘,别称西塘。这样算来,西塘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许多世代已经从它身边一一过去,而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

南来北往的客,纷纷慕盛名来看西塘,却又难免与西塘擦肩而过。有的人知道,西塘不仅仅只是一渠水、一座桥、一篷小船或一些旧房子,更不是被杜撰、修改了很多次的传说。于是,他们便在游览的流水线上格外用了些心思,四处看一看,找一找。无奈市声嘈杂、人潮如蚁,目光交错如麻,最后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陷西塘于其名难副的怨诽之中。有一些人兴冲冲地到了西塘,抱着手机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去,或随人流在一家挨一家的店铺里找一件儿工艺品,盘算着如何低价买下。还有一些人,要么在某知名景点偷偷刻下某某到此一游,要么就是拥着挤着争着抢着在古镇的水巷边、石桥头或一处刻着字的古宅前排队留影,希望自己的倩影在古镇背景的映衬下更加隽永美好。但是,很多人拍完照片一看,人与景儿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地分离着、隔阂着。而那些守候于观光必经之路的本地人,常常以主人的身份向外出租和出卖着西塘。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每天背靠西塘,一颗心却不舍昼夜地悬于客人的背包和口袋之下。对他们来说,西塘不过是一个栖身和谋生的地点。

然而,西塘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开另一程的生命叙事。

水巷两边的客栈是老房子,别致的木质雕花窗,通常都是敞开的。从窗外进去的是风和阳光;从窗里流溢而出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色彩、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有情侣情不自禁地让故事从窗里延伸到窗外。他们用店家备好的钓竿去街溪钓鱼,其实他们并不急于得鱼,他们只是要让那些幸福的时光如街溪水一样缓缓地在西塘流淌。如果能够偶尔从水中钓得一条或大或小的鱼儿,那便是平静幸福中的快乐与激情。当一条指头大小的鱼儿上钩了,情侣们便笑着把渔线收回,小心地将那鱼儿存放在水盆中,宛如存放一枚生动的记忆。两天后,这个曾经拥有甜蜜故事的窗后人去屋空;再以后,又住进一对安详的老夫妇。而那窗前的水巷和拥有很多水巷的西塘,平静得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这梦幻般的细节,让我想起了短暂与永恒。我们之于西塘,正如蜉蝣之于我们。蜉蝣没有能力懂得人类,就像我们没有能力懂得西塘。虽然人类的智者隐约感知到了自身的局限,然而,雄心勃勃的人类从来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与幻灭,即便是拥有了某个闪光的或意味深长的瞬间,也希求将其转化成永恒。

春风掠过水面,从人们的指间溜走,水却记住了春风这短暂的抚摸,于是就有微波兴起,让菱花从水中开出来。菱花艳黄,不久便谢了,如春光莞尔一笑。但在这以后的那些沉寂的日子里,这一渠多情的水,却悄然把那次甜蜜的记忆酝酿成外表坚硬内在甜软的菱角。在水中莞尔一笑的还有一种叫的植物,花深紫而大。这一切美好而短暂,人类却不甘心。于是,有人将菱角晒干剁成细粒熬粥,一边吃一边回想那些逝去的光景。更有人将芡实采来磨粉、蒸熟、敲敲打打制成芡实糕。这些美味在西塘一传就是几百年。人类就是这样,把自己对永久或永恒的愿望寄托于物,通过物的永恒实现生命信息的传承。

沿着一排排摆满芡实糕和煮田螺的摊子前行,总能在某处房子的阴影中看到一个只管埋头干活而无心叫卖、推销的传统手工匠人。他们有的在织粗布方巾,有的在用当地的一种木材加工梳子,有的则挥汗如雨地加工灶糖。有一位剪纸的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外,专注地裁剪着折叠的红纸,鲜红的纸屑像是时光的碎片,扑簌簌落在她脚下的暗影中。两千多年岁月成就的西塘古镇,就这样点点滴滴凝聚着人类世世代代的心愿和种种努力。但西塘却超越了多情的人类,严严地挡住了我们探寻的目光。

庄子曾在《逍遥游》里描述过一种叫大椿的植物,据说它以我们的八千岁作为自己的一个春秋,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的寿命。如果以此比拟,我们同样不知道西塘到底处于生命进程的哪一阶段。但我一直主观地认为,西塘就是一个年轻俊美的女性。在夜晚的静谧之中,侧卧于水巷边的客栈里倾听西塘,仿佛能清晰地感觉到她沉静安详的呼吸。我曾一遍遍追问那个关于永恒的秘密,但西塘始终沉默不语。

清晨,我站在客栈的窗前,久久凝望着西塘古镇。有一对早起的恋人,正从来凤桥头幽暗的巷口走出,两张脸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像花儿一样明艳灿烂。他们一路徜徉,在靠岸的乌篷船边悄声私语,在美丽的来凤桥畔相拥而立。当他们在永宁桥上再一次相拥而笑时,突然间有些许感动击中了我。如果那庸常的快乐与幸福,能被人铭记,就再没有什么必要去追问那个叫作永恒或永远的字眼儿了。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们之所以看不清西塘,是因为我们身在西塘;我们之所以猜不透西塘的心思,是因为我们就是西塘的心思。

(取材于任林举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第二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擦肩而过,指有些人只是浮光掠影地游览,没有真正领悟到西塘之美。
B.其名难副,指一些人在对照自己的感受而评价西塘时内心的不满之意。
C.到此一游,指个别不讲公德的游人在西塘景点乱刻乱画而留下的痕迹。
D.不舍昼夜,指西塘本地居民为了给游客提供服务,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西塘的古老。
B.文中第四段写到的小情侣与老夫妇,是“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中的一部分。
C.第五段中作者借“我们之于西塘”的尴尬,批评了人类在认知领域的盲目乐观。
D.第八段中作者从“感觉到她沉静安详的呼吸”的角度,写西塘之美的内在深沉。

(3)在西塘,作者是怎样从许多“闪光的或意味深长的瞬间”体会到人类“从来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与幻灭”的?请简要概括文中相关内容。
(4)依据文意,“西塘的心思”应该如何理解?作品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梅州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选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让人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第1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
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下列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B.“写”与流水照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满荷塘的情景,
C.“静静地泻”,有声,有形,产生了寓动于静的表达效果。
D.“月光如流水一般”突出了月光朦胧而酣畅的特点。
6.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你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淀山湖的鹭鹭

曹伟明

①青浦的淀山湖是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为62平方公里,有十一个西湖那么大。它是上海水资源、渔资源的汇集地。一行白鹭上青天,过去湖面上翱翔着许多水鸟,有一种是被渔民驯化捕鱼的鹭鹭。这种鸟智慧而勤劳,一旦它吃饱了肚子,便会永不停息地帮助渔民收获水产、捕捞鱼儿。那烟波浩淼、湖光水色、风景旖旎的淀山湖,历来是文人墨客激发灵感,抒发情感的创作胜地。南宋诗人卫泾曾在《淀湖》一诗中写道:疏星残月尚朦胧,闪入烟波一棹风。始觉舟移杨柳岸,只疑身到水晶宫。乌鸦天际墨半点,白鹭滩头玉一丛。欸乃数声回首处,九山浑在有无中。清代有一位诗人咏叹道:湖波不动湖烟微,满湖晃漾摇落晖。船头一双白鹭飞,我亦随之打桨归。多美的一幅水墨画面,动静相生,令人神往。

②沧海桑田,淀山湖地区的人们靠水吃水,捕鱼耕作,丰衣足食。几千年来,淀山湖畔勤劳智慧的渔翁们,撑着一叶叶扁舟,带着一只只鱼鹰,也称为鹭鹭鸟,风里来雨里去,捕捞着鱼儿,收获着希望。渔船和鹭鹭是当地渔民的命根子。

③美丽的淀山湖,也孕育了鹭鹭鸟的传奇故事。相传有一天,一位老渔翁上街卖鱼,碰到远道而来的水鸟商人,肩膀上站着一只鹭鹭鸟。这鹭鹭与众不同,只见它羽毛丰满,眼睛乌亮,嘴巴又长又尖,是难得的好鹭。老渔翁便用大于数倍的花费,凑齐了五石米买下了它。第二天,老渔翁一早下湖,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判断。谁知这只用高价买来的鹭鹭鸟,既不合群又不捕鱼,经常独自站在船艄上发呆,左顾右盼,闭目养神。任凭老渔翁怎么驱赶,它就是死活不肯下水。这个离奇的新闻,马上在淀山湖一带传开了。渔民们都说老渔翁昏了头,五石米即使倒进淀山湖里,还能听到水花声。然而,老渔翁回答说:那是鹭鹭鸟在熟悉水性,观察水形,把握机会。他坚信自己的眼力,精心饲养着鹭鹭。花开花落,转眼一年。老渔翁发现那原本一直打瞌睡的鹭鹭,怎么神奇的胎生了两只小鹭,相貌和老鹭一模一样,又过了几个月,一天,老渔翁像平常一样,把渔舟摇到淀山湖中,赶鹭捕鱼。才半个时辰,忽然,淀山湖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原本平静的湖面,顿时白浪滔滔,老渔翁仔细一瞧,原来就是那条专门残害淀山湖渔民的黑鱼精在兴风作浪,上下翻动,意在打翻湖面上所有捕鱼的渔船。正当渔民们束手无策之际,只见那老渔翁的鹭鹭腾空而起,像箭一般地飞蹿到黑鱼精头上,稳稳地站住,然后,用它锐利的长嘴猛啄黑鱼精的头部。那两只小鹭也跟随着老鹭嗖嗖地飞扑而去,对准黑鱼精的眼睛一左一右猛啄起来。黑鱼精顿时眼睛全瞎,鲜血四溅,痛得在淀山湖里左翻右滚。最后,那条黑鱼精被鹭鹭们斗得筋疲力尽,撞死在湖滩上。从此,当地的渔民们更加喜爱老渔翁的鹭鹭,称它为神鹭

④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每当我去淀山湖采风,在湖畔,总能欣赏到鹭鹭捕鱼的情景,很是有趣且有启迪。鹭鹭们总是通过仔细地观察,不慌不忙找准鱼群的目标。它们不是瞬间起飞,先悄悄地撤退到较远的地方再突然起飞,往往是欲擒故纵。一旦鹭鹭吃饱了,任凭鱼儿成群结队地嬉戏,它总是义无反顾地远走高飞,从不留恋。不让鱼儿留意自己,以便日后更好地捕捉鱼儿。鹭鹭的这种着眼长远、关注细节、有备而战、稳扎稳打的精神,便是淀山湖渔民的精神写照。

⑤如今,在不经意间,人们生活节奏突然转换并且加快,少了淀山湖原本的宁静和悠然,淀山湖上没有了咿咿呀呀的桨橹声,唯见突突突的机帆船,湖面上少见了白鹭、白帆,道路上却是一片汽车拥堵的状况。与白鹭、白帆、渔舟一起消失的,还有洁净到一尘不染、飘着白云的蔚蓝色天空和渔民们那浪里白条的身影。鹭鹭鸟拼搏捕鱼的场景,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淀山湖里少了捕鱼的小舟和鹭鹭,渔民们少了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随着中华民族的改革步伐的推进,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勃发,那原本良好环境生态、创意生态,一定会随中国梦的营造,回归和更新。

⑥淀山湖的鹭鹭,它是水乡青浦的文化符号和智慧象征。伴随着淀山湖畔郊野公园的改造,生态湿地的修复,水环境的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兴未艾,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那是多么的重要。

⑦我呼唤鹭鹭鸟的回归,生态的良好,生活更加美好!

(选自《解放日报》)

(1)第⑤段中加点的“浪里白条”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来文人墨客在描写烟波浩渺、风景旖旎的淀山湖时,总不免想到湖中的渔船以及鹭鹭。
B.文中讲述鹭鸟的传奇故事,既丰富文章内涵、增加趣味性,又表现出老渔翁的勤劳智慧。
C.鹭鹭鸟有着淀山湖渔民身上“着眼长远、关注细节、有备而战、稳扎稳打”的精神品质。
D.改造郊野公园,修复生态湿地,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淀山湖渔民“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4)为什么说“淀山湖的鹭鹭,是水乡青浦的文化符号和智慧象征”?
(5)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赏析。
2024-05-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第一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乙】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与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节选自季羡林《清塘荷的》)

1.下列与甲文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荷花纷纷绽放,好像微笑着迎接八方游客的注目。
B.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
C.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D.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选段(甲文)中,对冷清的荷塘和月夜进行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
B.《清塘荷韵》选段(乙文)中,作者展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情况,赞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从“生存的力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C.《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所作,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世名著。
D.《清塘荷韵》由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季羡林先生所作,它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起被誉为“写荷双璧”。
3.下列对甲、乙两文中画“____”语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花是零星的白色,有些盛开,有些还是花骨朵,形态各异;季羡林先生笔下的荷花是浓烟的红色,花瓣多,一派盛开的景象。
B.朱自清先生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季羡林先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生命之花红艳耀眼,生命顽强。
C.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花象征着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纯洁、高尚的精神品质,季羡林先生笔下的荷花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作者胸怀豁达、超尘拔俗的气质。
D.季羡林先生描绘种荷、盼荷、赏荷的过程,正是作者恋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相融合。
4.2023年杭州亚运会以“荷花”作为主题,亚运会吉祥物之一就叫“莲莲”、亚运会志愿者叫“小青荷”,主场馆以“巨型荷花”为造型。你认为“荷花”元素有哪些寓意呢?至少写出3点。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024-05-1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