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总是跑出去,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D.小说虽名为“老夫老妻”,但主要是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来展开情节,因为女性感情更为细腻丰富,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构思小说会更生动。
E.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老夫老妻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走出房子去了。
3.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幸福温馨。”也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悲凉落寞。”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兰溪市中德职教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 . 对下列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片槐树叶(节选)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行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兰溪市中德职教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犹如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的手所猛然间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相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季节命名——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张晓风,有改动)

1.本文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2.第三段中加点的词语“攻陷”能不能换成“覆盖”?为什么?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作者“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5.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表达作用。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某校(中职)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占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往往还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三个主要特点。
2.分析第一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3.作者对北平的许多特产做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地区中职语文对口升学综合模拟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吗?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①)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③)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④)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选自曹禺《雷雨》(节选))

1.依次填入选段中4处括号内的舞台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忽然严厉地       ②愤怨       ③冷冷地       ④悲愤
B.①忽然严厉地       ②悲愤       ③冷冷地       ④愤怨
C.①冷冷地       ②悲愤       ③忽然严厉地       ④愤怨
D.①冷冷地       ②愤怨       ③忽然严厉地       ④悲愤
2.下列对选段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眼前的人就是鲁侍萍后,周朴园马上换了一副脸孔,这表现了他的伪善与自私。
B.鲁侍萍控诉周家人30年前的狠心之举,增强了戏剧冲突,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C.“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周朴园说这句话是怕鲁侍萍太伤心。
D.鲁侍萍说周朴园“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点出了周朴园不愿提起旧事的原因。
3.联系全文,下列各项中,对破折号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       你——你贵姓?(表示声音的延长)
B.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2024-08-2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1.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
2.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3.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构思拙中见巧,长达十余年的故事被不加剪裁地平铺直叙,使读者跟随故事的进程,自然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B.弃农从商的刘二叔对自家田里“野草长得最高”无动于衷,与张六叔的坚韧勤劳和母亲的眷恋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C.文中关于小洋楼的记叙,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但农村的面貌毕竟已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D.母亲“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这个细节主要突出了母亲年迈体衰,“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的特点。
E.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内涵,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2024-08-27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兰溪市中德职教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请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5个字。
2.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3.这段中的景物是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特点的,试举例做简要赏析。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兰溪市中德职教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

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但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选自傅斯年《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1.蔡先生反对用匿名揭帖的理由是什么?
2.“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说明了什么?
3.这段写先生原话的引述和作者的幡然醒悟写得言味深长,从中表现蔡先生的哪些品质?
2024-08-2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对口单招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想让生命这棵大树傲岸挺拔、巨木参天,就要像园艺师那样,不断地把那些旁逸斜出的多余枝条剪掉。人群中最优秀最出类拔萃的,包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无一例外的都是活得最单纯的人。有人问美国的画家惠斯勒:你需用多长时间画一幅夜景?他回答:我的一生。正是由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智慧和精力高度凝聚倾注于一点,正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居里夫人的,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袁隆平的优质水稻杂交⋯⋯才使他们的生命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熠熠闪烁的星斗,照亮着人类寂静黑暗的夜空。

……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的生命之所以浑浑噩噩、黯然无光、平庸无为,就在于我们有太多的杂念,情感和欲望,从而使生命迷失了真性,失去了本色。我们的生命成了搁浅在沙滩上的帆船,云雾里迷途的小鸟,荒原上迷失的羔羊。有一天当我们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从而找到一条开发自己生命潜能的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就像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选择了音符,达·芬奇、毕加索、梵高、张大千、齐白石选择了画笔。华盛顿、甘地、孙中山、毛泽东选择了挽救一个民族的命运,就像宇航员加加林、维克托·阿法纳西耶夫、米歇尔·福勒、杨利伟选择了如何去实现人类翱翔太空的飞天梦想……到了那一刻,我们才算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美好,乐趣和价值,才真正找到了通往生命殿堂大门的钥匙。

(节选自杨克江《生命的钥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傲岸:__________
审视:__________
2.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活得最单纯”的理解。
4.通往生命殿堂大门的钥匙在哪?谈谈你的理解。
2024-08-2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最新“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冲刺(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檐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办厂,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手机软件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读大学。小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享福,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是在乡下住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得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父亲说,你是单位一把手,做事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父亲说,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详细记叙了父子俩钓鱼的经过,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小说标题为“灯”,“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联系全文,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2024-08-2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