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能源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其次,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另外,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15克。如果该技术能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下列各项对“空气发电”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就是把空气压缩,进行存储,到需要时再使用的一种发电技术。
B.空气在排放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C.空气发电技术虽然已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但现在仍然少有人问津。
D.空气发电是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没有任何污染。
2.下列关于设计风力发电站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50台1兆瓦的并联的风力发电机。
B.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需要安装10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C.建造地下储气站,是为了防止风速过高时出现电力过剩的现象。
D.建造风力发电站要考虑风速的高低,以保证提供充足的电能。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一样,都是利用空气发电。
B.空气发电前景虽然看好,但它目前只能作为应急电站。
C.一旦矿物能源耗尽,空气发电就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D.空气发电技术已经被人们掌握,但由于其发电成本高,现在难以普及。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电站或热力电站采用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来调节发电量。
B.在德国和美国已经并网发电的空气电站,从经济角度看非常合算。
C.如果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组合使用,从经济角度看与热力发电不相上下。
D.空气发电技术的普及使用,对环境保护将会起很好的作用。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7年普通高职单招财经商贸类联考文化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部分 PDF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对选文内容解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阐释鱼类为什么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的问题,与动物没有进化出轮子原因完全一致。
B.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
C.螺旋桨作为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要比鲸、海豚和—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
D.本段在结构上属于提出问题部分。
2.下列关于选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B.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C.作诠释             打比方             分类别D.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3.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本文所采用的逻辑顺序的一项是(     
A.由现象到本质B.由浅入深C.由表及里D.由个别到一般
4.关于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生命的螺旋桨”指的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
B.“有些”指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所有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一般推动细菌前进。
C.“只有”限定了类似尾丝的组织生长在微小生物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
D.“问题”指的是鱼类没有进化出螺旋桨的原因。
5.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知识性、通俗性和条理性融于一体。
B.课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材料。
C.课文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为保证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文章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
D.课文通过典型例子的引用,多角度地分析了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的原因,为我们掲示了生命进化的奥秘,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职业学校2019- 2020学年高三开学检测语文测试卷(图片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是应用自然科学中基础学科的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当然,基础学科中也有好多道理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提高而来的;而且没有工农业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也无法搞下去。所以基础学科之为基础是就其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位置而言的。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

天文学也是物理。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人去不了,怎么研究?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γ射线等。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有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天上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如中子星,是由中子组成的密度非常大的星,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还有一种星,名叫黑洞,其实不是洞,是光出不来的星。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强到光线被吸住射不出来,只有当其他物质被吸引掉进去时才发光,发射出X线。不但恒星会爆发,而且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像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一颗恒星爆发起来产生的能量等于十万亿亿个氢弹爆炸的能量,而一个星系爆发起来的能量等于亿亿个恒星爆发的能量。要了解这些天文现象没有物理学是不行的。

(选自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1.下列不属于选文说明内容的是(     
A.阐释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B.解释应用科学和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
C.提出“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六门学问”。
D.指出天文学研究和物理学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选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程序顺序B.时间顺序C.空间顺序D.逻辑顺序
3.选文中没有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分类别B.下定义             作引用C.列数字             作诠释D.作比较             列数字
4.下列不能体现“天文学也是物理”的是(     
A.一颗芝麻点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有几百万吨重,而且转得很快,转时发出的X光强度不一样,变化周期不到一秒。
B.通过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研究可见光,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
C.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
D.我们所在的银河星系,中心也会爆发,还会爆发得更强烈。
5.下列判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最基础的六门学科。
B.基础学科之所以为基础,是因为其理论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而应用科学对基础学科提供不了帮助。
C.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有六门,其中,天文、地学、生物、化学是一般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两门是根本的基础学科。
D.工程技术科学包含现代自然学科,因此,现代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2023-12-1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跨地区职业学校单招二轮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呵护脆弱的湿地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里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1.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滋养生命B.调节水分平衡C.提供人类居住地D.净化水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按逻辑顺序,先引出湿地,再依次写湿地的含义、形成、功能和面临的挑战等。
B.第②段采用了分类别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湿地,语言严谨准确。
C.第③段第一句中加点的“大约”表示不确定,说明了湿地的占比6%不是准确的统计。
D.第⑤段“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用打比方形象说明了湿地具有调节水分平衡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地球上,只有湿地的生态系统能孕育多种生命,而雨林、海洋、苔原等则不能。
B.湿地成为地球上生物最丰富多样区域之一,是因栖居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丰富又繁多。
C.湿地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它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说明湿地很重要。
D.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因它不仅遭到环境挤压,还面临污水过度排放。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师范学校计算机系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完成练习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1.白居易的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说明荔枝放不了五天。B.说明荔枝由外到内的变质过程。
C.说明当时无法贮藏荔枝。D.说明荔枝肉的娇嫩。
2.文中引用杜牧诗句是对唐明皇的嘲讽,同时起的作用是(     
A.说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B.说明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
C.赞颂长安的美景。D.进一步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运输困难。
3.1自然段文字的大意是(     
A.古代宫廷想吃荔枝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
B.荔枝不耐贮藏。
C.荔枝是非常娇贵的水果。
D.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荔枝贮藏期。
4.2自然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物圈(biosphere)是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地球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称为岩石圈。岩石圈的表面为薄薄的土壤层。在岩石圈的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这几个圈里面的水、土、气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共同构成地球表面的无机环境,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群。这些生物种群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体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空间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起着不同的作用。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制造有机物质;一些动物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维持生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微生物分解死亡了的动植物尸体,供动植物重新吸收。如此,构成了它们之间的一个循环系统。在生物圈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并保持着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生物圈中,人类不仅是生物的一员,而且已成为生物圈的主宰。他们既是高级的生产者,又是高级的消费者;他们能够有目的地管理,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创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财富。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大了,已造成了许多严重后果,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例如,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已有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种遭到了绝灭;由于过度垦荒和放牧,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由于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种情况发展下去,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拥挤、生态更不稳定、污染更加严重的世界,生物圈也将变得更加脆弱和易于瓦解。

1.根据文章说明的内容,给“生物圈”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圈是地表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是一个循环系统。
D.生物圈是生物种群生活的环境。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以食物链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B.在生物圈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
C.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一起运动、变化和发展,就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由地表的生物有机体与地表的无机体环境构成。
3.这篇文章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打比方   列数字B.举例子   下定义   打比方
C.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D.举例子   打比方   下定义
4.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A.生物圈将更加脆弱和易于瓦解。
B.生物圈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C.21世纪将是一个更加拥挤、生态更不稳定、污染更加严重的世界。
D.协调人同生物圈的关系是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之一。
2023-12-15更新 | 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作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②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③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作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60克。

(节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1.白居易用“壳如红缯”来比喻荔枝的果壳恰当吗?为什么?
2.选文介绍了什么?采用了什么顺序?
3.能不能将第④中加下画线的句子改成“荔枝大小,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克到二十克”?为什么?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为什么近二十年沙尘暴减弱了

吴成来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我国北方是沙尘暴多发的地区之一,这与其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北方以及上游的蒙古国部分地区分布着广袤的沙漠和沙地,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每逢强风天气,易发生沙尘暴。特别是每年的春季,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入侵我国北方时,在冷空气前端的冷暖气流交汇处,风速极大,尘土被卷入空气中,进而随气流输送到下游,造成我国上空大范围区域受到沙尘的覆盖。21世纪初,我国北方的沙尘暴较为严重,但在经历几场强沙尘暴之后,近二十年开始明显减弱,即使偶有反复,减弱趋势也没有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风速、植被覆盖、土壤干湿状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

近二十年,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地区的风速呈减弱趋势,强风频次明显降低。强风对起沙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强风频次的减少会导致起沙量明显减小。除地表风速降低外,地表绿化面积大量增加,也是沙尘暴减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表明,我国沙尘源地区的植被覆盖显著增加,有效降低了裸土面积,保持和涵养了土壤水分。在下游的华北、华中及以南地区,植被覆盖也有明显增加,极大地减少了沙尘暴移动过程中沿途沙源和本地沙源带来的不利影响。沙尘暴减弱的第三大原因,是我国北方土壤总体变湿。近二十年,我国西北、内蒙古、华北、东北以及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有增加趋势。据估算,2001年至2017年,沙尘源区的土壤湿度在16年间普遍增加了5%30%。由于地表湿度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增大了土壤粒子的黏合力,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抗风蚀能力,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植被生长,对风沙活动起到抑制作用,沙尘暴由此逐渐减弱。

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起沙模型分析发现,地表风速减弱、植被覆盖增加和土壤变湿对沙尘暴减弱所做出的贡献分别为46%30%24%。风速、植被覆盖、土壤湿度是地球气候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会受到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影响,因此气象要素变化才是近二十年沙尘暴减弱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全球气温升高使得高低纬度间的温度梯度减小,从而导致风速减弱。同时,全球温度升高有利于植被生长,特别是在土壤湿度增加的情况下。另外,全球变暖可能使得东亚雨带北移,从而导致我国北方土壤变湿。这些都会影响我国北方的气候系统。

综合来看,未来全球变暖和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可能会促使我国北方沙尘暴活动继续减弱,但考虑气候系统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特征,未来沙尘暴减弱趋势也有可能发生扭转。这种扭转是否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目前还没有研究结论,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分析。

(有删改)

1.下列对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北方和蒙古国的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沙漠和沙地,起沙源面积比较大。
B.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少雨,土壤湿度低,土壤粒子黏合不足,遇风时容易起沙。
C.我国北方的强风卷起尘沙并将其输送到下游,使沿途地区的空气混浊,能见度低。
D.每到春季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快速入侵我国北方,地表温度急剧下降易导致沙尘暴。
2.下列对我国北方近二十年沙尘暴减弱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南部地区风速减弱与强风频次降低导致起沙量减小。
B.我国北方的沙尘源区和下游地区的植被覆盖增加提升了防风固沙效果。
C.我国北方空气中的尘沙持续减少,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的天数增多。
D.我国北方沙尘源地区土壤湿度大幅增加,对风沙活动起到了抑制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表风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三因素中,地表风速对沙尘暴的强度影响最大。
B.整个气候系统的演变,促使我国北方的风速、植被覆盖和土壤湿度发生了改变。
C.由于气候系统具有年代际周期变化的特征,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在未来将会变强。
D.治理沙尘暴,既要遵循气候变化规律,也要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等改善气候环境。
2023-12-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