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1 . 下面的文章选自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着、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地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选自《梁》,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有改动)

1.“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2.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请概括说明。
3.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4.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有何异同?请概括说明。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下册 第五讲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景泰蓝的制作》试题 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2 . 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粗略地看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景泰蓝是多数人喜爱的手工艺品,现在把它的制作过程说一下。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红铜富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了下去。一个比较大的花瓶的胎分作几截,大概瓶口、瓶颈的部分一截,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瓶腹以下又是一截。每一截原来都是一张红铜片。把红铜片圈起来,两边重叠,用铁椎尽打,两边就接合起来了。要圆筒的哪一部分扩大,就打哪一部分,直到符合设计的意图为止。于是让三截接合起来,成为整个的花瓶。瓶底可以焊上去,也可以把瓶腹以下的一截打成盘子的形状,那就有了底,不用另外焊了。瓶底下面的座子,瓶口上的宽边,全是焊上去的。至于方形或是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卷盒之类,盒身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

制胎的工作其实就是铜器作的工作,各处城市大都有这种铜器作,重庆还有一条街叫打铜街。不过铜器作打成一件器物就完事,在景泰蓝的作场里,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

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铜胎上去。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他们能自由地在铜胎上粘成山水、花鸟、人物种种图画,当然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工作。反正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安排说明顺序的。景泰蓝制作的六道工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道工序写得最详细。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说明“掐丝”这道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课文第六段第二句“这里头有道理可说”中的“道理”是指什么?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采用繁笔线条画。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4.课文第四段至第六段都是写“掐丝”,但其中只有一段在写掐丝的具体做法,后两段写的什么?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目的?
2024-06-01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语文】学习辅导与训练下册 第五讲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景泰蓝的制作》试题 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铁人张定宇

李春雷

大年三十。傍晚7时,办公室。

吃过饭,张定宇突然想起,要与病房里的妻子视频,说几句安慰话。这个可怜的女人啊,为我付出了一切,现在身染重病、生死未卜,不仅没有得到我的探望和照顾,连暖心的问候也少之又少。想到这里,张定宇心如刀割。

他擦擦眼泪,使劲摇晃麻木的脑仁,想出了几句温柔话。可刚刚酝酿好情绪,电话响了。

紧急通知,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已乘军机星夜驰援,3小时后降落。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直接奔赴金银潭医院。

少顷,电话再响:上海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凌晨2时抵达!

好!好!马上布置,马上迎接!他挺直身体,一下子来了精神。

放下电话,急速召集人马,分头行动,再次冲锋。

真是武汉有幸、天道垂青。前些天,他已经抢在大疫来临之前,把全部病区规划改造完毕。这个提前量,在这个节骨眼上帮了他的大忙。

想到这里,心底涌上一阵职业的自豪。他伸出大拇指,狠狠地为自己点一个赞!

的确,张定宇提前完成的这一系列改造工程,太果断了,太给力了。

这,才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真正的责任感!

日历翻至125日,大年初一。

这是全国人民万家团圆的欢乐之夜,人们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大都进入了甜美的梦。可张定宇和他的战友们,却不能停下。他们要立即清洁消毒、摆放物品,为即将进驻的医疗队能最快投入战斗做好准备。

126日下午1时,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接管两个病区。

下午2时,上海医疗队入驻另外两个病区。

截至当晚11时,金银潭医院已累计收治重症患者657人。

火线48小时,张定宇兵不解甲,马不停蹄!

金银潭医院的空气中,溢满了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像硝烟,似雾霾。

楼道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

只是,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了,特别是双腿僵硬,如假肢般愈发不灵便。

上楼时,必须用双手紧握栏杆,用力地拉、拉。有一次,走着走着,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

128日早上8时,全体病区主任见面会。

简短地汇报完工作后,大家准备四散而去、各就各位。但这一次,张定宇破例要求大家留下,似有话说。

人们颇感意外。

而他,却又吞吞吐吐,足足一分钟。

众人纳闷了。这完全不是张院长的作风啊,从来没有见他如此局促啊。

他停顿一下,慢慢张口。

兄弟姐妹们,事到如今,我不得不说。再不说,可能要耽误大事。

大伙儿瞪大眼,眼神里翻动着惊疑的问号。这些年来,单位由乱到治,由弱到强,发生了太多太多细细碎碎而又轰轰烈烈的事情。对于这些,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只要有张院长在,便没有什么大事。就像现在,天大的事,不也是他在硬挺挺地支撑着吗。

我的身体出了问题……

大家一惊,会场一片寂静。

我是……渐冻症!

什么?什么!大伙儿不敢相信,不愿相信。

是的,渐冻症,前年确诊。他缓缓地、平静地说,医生告诉我,或许还有六七年的寿命。现在,我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

渐冻症,即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人类罕见病。此病多为进行性发展,其病变过程如同活人被渐渐住,直至身体僵硬、失去生命。更重要的是,这种病,无法医治。

在座都是医生,谁不明白呢。

联想他这些天来的异常行动,大家恍然大悟。张定宇沉默少许,接着说:我向各位兄弟姐妹道歉啊。这两年,我脾气不好,批评你们太多,你们都受委屈了!现在,我的时间不多了。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患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跑出病毒的魔掌。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说完,他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走向前台,双手抱拳,深鞠一躬:拜托大家了!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眼睛……

白衣执甲,冒死前行。

最疲惫的时候,最痛苦的时候,张定宇就仰躺在办公室沙发上,与妻子视频聊天。一是问候,二是排解压力。

疫情过后,我陪着你,好好休息。

咱俩相差5岁,正好可以一起退休。到时候,我给你一个人当护士,你给我一个人当院长。

只是我脾气不好、急躁、不服输,老毛病改不了。

这才是武汉人。一代代都是犟脾气,好像会传染一样。

别提传染。我不想听!

好吧。张院长英明,张院长能干。在张院长领导下,汉正街永远正,长江水永远清,金银潭永远风平浪静。

哈哈哈哈……

笑着笑着,却没有声音了。

再听,却是一串串呼噜声。

他睡着了。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展开情节,使过年应该具有的祥和气氛与疫情的暴戾来袭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倍感紧张。
B.“这个可怜的女人啊”,“可怜”二字表达了张定宇对被疫情感染后身患重病妻子的怜惜,侧面表现了他面对疫情的无助和悲伤。
C.“楼道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时时”暗示了他病情日益加重,也表现了他的操劳忙碌。
D.“一代代都是犟脾气,好像会传染一样”,“别提传染。我不想听!”“传染”一词看似相同,但在各自的语境中意思却截然不同。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不惜笔墨描写张定宇要与妻子视频的心理活动,意在表现他因无法照料病重的妻子而产生的愧疚之情并照应结尾。
B.“金银潭医院的空气中,溢满了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像硝烟,似雾霾”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疫情的严峻和气氛的紧张。
C.“我的身体出了问题……”“我是……渐冻症!”两句中的省略号表现出因张定宇渐冻症病情严重而导致的说话迟缓、吞吞吐吐。
D.“汉正街永远正,长江水永远清”张定宇妻子用一语双关的形式表现了对武汉恢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包含着对丈夫工作的肯定与赞扬。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 第1练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这天,外面的大雪下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雨,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雨中忽闪着。那时,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9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盲人。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以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1)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主要截取了雪夜部署工作和雪天送粮两件事,突出反映了焦裕禄勇于担当,始终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风范。
B.“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既突出了风雪时间之长,也表现了焦裕禄忘我的工作精神。
C.“我是您的儿子。”这一经典的细节描写、动人的情感表达,即使过去了半个世纪,在今天听起来仍直抵人心,发人深省。
D.在毁灭性的天灾面前,共产党人始终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和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的屈辱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对旧社会罪恶的控诉。

(2)选文展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3)请指出文中画线句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 第1练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
5 . 下列小标题选取的焦裕禄的典型事迹与主要精神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体现了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B.第二节: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C.第三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D.第四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 第1练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的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突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划分写作版块,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 第2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3)“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 第2练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

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

吴孟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共赴汤蹈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到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

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9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这个字。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

(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

(1)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     
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
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
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
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
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
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 第3练 《国家的儿子》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18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和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13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19日至21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23日、24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25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展开,使文章条理清晰。
B.报道通过回忆罗阳人生最后的八天七夜的工作生活,表达了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C.报道按天叙述,既突出时间的紧迫性,也渲染了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大。
D.报道中每天对天气实际情况的记录,一方面渲染了环境,另一方面也映衬了人物心情。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天色阴沉,寒风凛冽”,既照应了后文11月25日的“阴霾”天气,也渲染了人们心情的沉重。
B.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夸张,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
C.庆祝现场的热烈场景与罗阳的表现构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罗阳冷静的性格以及压力和病痛已使他疲惫至极。
D.文章语言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运用短句,简洁有力;运用整句,语意贯通。

(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
2024-05-18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教(2023)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 第3练 《国家的儿子》导学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回信中提到:“你们以罗阳同志为榜样,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非常可贵。”这启示我们(     
汲取榜样的力量,为自身谋利益。
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脉搏紧密联系。
努力学习榜样做人、做事的态度。
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