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777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1 .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生非异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大串讲】【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文言文专题(职业模块)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夺冠,赛点得分是我拿下的,帅呆了。

能随心所欲品尝心仪已久的美食,拥有向往已久的小物件,这些就是我追求的小确幸。

奋斗两年,终于站在全国技能竞赛最高领奖台上,掌声雷鸣时,我深感一切都值得。

傍晚的教学楼上,看夕阳如同熔金般缓缓沉入地平线。那一刻,我的灵魂与浩瀚的宇宙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共鸣。

以上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其意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趋于顶峰的满足与完美体验”。主题为“我看高峰体验”的班会课即将召开,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3 . 写作。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通常会遇到很多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是师长,或是同学,或是邻居,或是朋友,他们有的心直口快,有的温婉含蓄,有的善解人意……

选择一位熟悉的人物,以“难忘________”为题(如:《难忘那个身影》),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描摹其形象,刻画其个性,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题 | 适中(0.65) |
4 . 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外国友人表示中国的微信“朋友圈”的规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只能在朋友间可见,而且评论必须在互为好友的人之间才可见,而他更习惯于广场式的社交软件。试着用《乡土中国》中的理论予以解释。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段对话节选自曹禺的经典话剧《雷雨》,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和人物性格。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直言不讳,表现出对资本家的不满和质问,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抗争。周朴园则表现出冷漠和权威,试图通过威严和不屑来压制对方,体现了资本家的傲慢和狡诈。对话紧张而富有戏剧性,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冲突。

5 . 阅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仆人领大海进。大海站在左边,三四个仆人立一旁。

鲁大海(见侍萍)妈,您还在这儿?

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周朴园 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鲁大海 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您。

周朴园 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 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

周朴园(摇头)我不知道。

鲁大海 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我又在您府上大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周朴园 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鲁大海 我跟你说吧,他们现在正在联络旁的工会呢。

周朴园 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吗?

鲁大海 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1.“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周朴园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2.鲁大海说“拜望拜望您”,这说明他对董事长非常尊敬吗?其实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
3.“忽而软,忽而硬”反映出周朴园什么样的品性?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中模拟试题(06)(高教2023版)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选出未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B.他隐约看到一只灰狼的头。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
C.他的灵魂和肉体虽然在并排向前走,向前爬,但它们是分开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
D.他的动作很慢。他好像半身不遂似的哆嗦着。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中模拟试题(06)(高教2023版)
7 . 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认为万事万物需要遵其本性、顺其自然,为人处世无需过分强求,只需耐心等待;也有人认为实现目标、梦想,追求美好的事物,更需要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针对上面的漫画和文字,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见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州、衢州、丽水市中职学校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 较难(0.4) |
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辽河口湿地的芦花,展现了芦花的坚韧不屈和高雅品格。作者以芦花为线索,介绍了渔雁和苇客这两种古老职业,表现了他们与芦花之间的深厚情感。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表达了对芦花的喜爱和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友谊长存和生活美好的愿景。结尾处提到“大槐树”和“小云南”,进一步深化了芦花作为精神象征的意义,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厚度。

8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渔客芦花

老藤

①如果说世界上有永不凋谢的花,那么非芦花莫属。古人之所以折芦花以赠远,除却表达思念外,还因为芦花即使被折下也不会凋零,这是古人对友谊长存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

②辽河口湿地有世界上最大的芦苇荡,旧有南大荒之称。我是冬月去的,彼时的辽河口平原天高地远,海风凛冽,孤独地行走在大海与苇甸之间的公路上,仿佛正奔赴一个远方之外的远方,心中寂寥而又冲动。当你出神地凝望广阔的芦花海时,会有一种心窗洞开的感觉,你仿佛化身为苇地的一只鸥鸟,在没有羁绊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③芦花是有性格的,桀骜中透出一分高雅。刚刚下过一场雪,芦苇根部落满厚厚的雪,雪可以裹住芦叶,冻住芦根,却奈何不了芦花。没有一枝芦花被积雪压折,雪只能成为芦花的陪衬。在苇甸边缘一片开间的雪地上,三株茁壮的芦苇呈品字形立着,似乎在向我招手。我想,我应该把它们带回去。于是走过去折下这三株芦花。八年过去了,三株芦花依然是当年的模样,姿态、颜色都没有改变,总是用洁白的笑靥望着我。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它们未被浮尘所染: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我想,灰尘不侵芦花,是不是被芦花的暖意所感动了?

④说到芦花的暖意,我不由得想起了渔客一词。渔客是两种古老职业的结合,即渔雁和苇客。这两种职业都与芦花有关。在一代又一代渔雁和苇客的心里,芦花是常开不谢的______之花和_________之花。

⑤所谓渔雁。是辽河口特殊的打鱼人群体。他们大多来自河北,胶东一带,如同候鸟一样,随季节变化,顺着水陆边缘迁徙,在辽河入海口的滩涂及浅海打鱼捕虾。在辽河口二界沟,我遇到了渔雁的后裔。这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我问她渔雁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没想到她的回答是芦花。她说,芦花在渔雁的生活中像月光一样重要。春天苇尖鸟一叫,青虾结队来投靠;夏天芦苇一抽穗。海蜇捞得最起劲儿;入秋芦花脸一红,河刀满舱不用蒙;立冬芦花赛过霜。摇橹扬帆回家乡。

⑥与春夏秋三季在辽河口栖息的渔雁不同。苇客只有在冬季来苇甸。苇客有点像大西北曾经有过的麦客,只不过麦客是出西口割麦子。而苇客是下辽河打苇子。就劳动强度来说,苇客要比麦客辛苦得多。因为芦苇比麦秸更坚实粗壮,割起来格外费力。苇客称割苇为打苇于。一个字道出了对芦苇爱恨交织的情感。节客大多来自黑龙江卜奎一带,是闯关东人的后裔。他们吃苦耐劳,守信重义,与雇主关系相对固定。立冬一过,渔雁收起渔网从海上离开,苇客便拖家带口从陆地上赶到。

⑦我耳边似乎响起那首熟悉的歌曲——《芦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其中有段唱词很美: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我想,对于讨生活的渔雁和苇客来说,他们对芦花的追逐就是一个代代逐梦、生生不息的过程。我们现在无法完全复原渔雁与苇客的生活情状,然而从他们跋涉的轨迹看,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足够的韧劲和恒心,没有一个具有鲜明辨识度的象征符号的指引,是很难做到像候鸟一样年复一年地迁徙的。我想起了明代移民眼中的大槐树,想起了胶东移民心底的小云南。或许,洁白的芦花对渔雁和苇客来说。也是一个同样的精神指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①段作者认为芦花是“永不凋谢的花”,古人折芦花以赠远,是用芦花来表达思念,寄托友谊长存的美好愿景。
B.作者对辽河口湿地中的芦花的描写,不仅写出了自己对芦花的喜爱,还表现了芦花坚韧不屈,向往自由的品格。
C.文章第⑤段插入了渔雁生活中的谚语,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芦花与渔雁的密切关系,和文章结尾相照应。
D.第⑤⑥两个自然段通过时间,地点和工作内容的对比,衬托出苇客比渔雁更辛苦,更守信重义,更值得敬佩。
E.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芦花和渔客的不解之缘。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它们未被浮尘所染,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

3.根据文意,你认为哪一项更适合补充在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在一代又一代渔雁和苇客的心里,芦花是常开不谢的__________之花和________之花。
A.生活             希望                     B.温暖            幸福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大槐树”和“小云南”有什么作用?
5.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主张“为情而造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都应该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而创作。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0.65) |

9 . 读剧本,完成各题。

自习课。空调发出呼呼的声响,但教室里依然有些闷热。同学们正奋笔疾书,王老师在讲台上改着数学作业。佳佳悄悄埋下头,看起了课外书。

扬扬   (用胳膊肘顶了顶佳佳,低声地)老师过来了。佳佳慌忙藏书,拿笔假装做题。

王老师   (走向佳佳,面带微笑)什么好书? 给我看看。所有同学都把目光集中过来。

佳佳     (挠挠头,把书递过去)《明朝那些事儿》,介绍明朝历史的,能增长知识,语言也风趣生动。

王老师   这是语文书推荐阅读的名著吗?

佳佳   (红着脸,额头,上渗出汗珠)不是……

王老师   (严肃地)五个一百工程推荐书目里有?

扬扬   (①______)本来可以有,但是真没有!大家哄笑起来。

王老师   (白了扬扬一眼,转过头来,盯着佳佳)时间这么紧张,马上要中考了,多做点习题!

佳佳   (站起来,鼓起勇气)王老师,②______。

王老师   (把书还给佳佳,轻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既然这样,大家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可以读点好书,也算是一种调节吧。

1.根据情境,补全①处的舞台提示,并说明理由。
2.根据情境,补全②处的人物对白。
3.班上组织毕业联欢会,同学们打算把这个小剧本搬上舞台,让佳佳、扬扬和王老师本色出演。佳佳很开心,王老师也愉快地答应了,可扬扬死活不肯,说丢不起那人。如果你是佳佳,会怎样劝说扬扬参演?
7日内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中模拟试题(06)(高教2023版)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题 | 适中(0.65) |
10 . 复兴职校举办主题为“植一片绿,添一份彩”的植树节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一场诗会
开幕式后举行了一场有关“树”的趣味诗歌补空活动,请你补全诗句。(正楷书写,任选2
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任务二:一幅图标
下面是中国植树节节徽(绿色画面和黑色字体),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徽内容并描述节徽所表达的含义。

(3)任务三:一份倡议
2024年植树节前一天,校团委书记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结合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则植树节倡议书。要求:150字左右,格式正确,语言简洁生动。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州、衢州、丽水市中职学校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